专利名称:防回血皮下埋藏灌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回血皮下埋藏灌注器,特别适用于癌症的化疗治疗。
中国专利ZL92234122.8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皮下埋藏治疗器”,它是由外壳和底盖将一内衬软塑腔体封于其内,用一联接管通过外壳侧孔直接插入腔室,软管通过管卡固定在联接管上。它的软管末端为开口形式,在使用中,由于动脉血液压力高,易导致血液回流到软管内并凝固,造成软管堵塞而使治疗器无法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供一种防回血皮下埋藏灌注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在“多功能皮下埋藏治疗器”(ZL92234122.8)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其主要改进点是在软管的末端设有防回血装置,防回血装置可以采用单向阀;也可以采用在软管的封闭端上开有出药裂缝的结构形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它由外壳1、底盖3、内衬软塑腔体2、联接管4、管卡5和软管6组成,外壳1顶部中心处和侧壁上各有一圆孔,内衬软塑腔体2由底盖3封于外壳1内,内衬软塑腔体2与底盖3形成一腔室,联接管4通过外壳1的侧孔直接插入腔室,软管6用管卡5与联接管4相联接,其特征在于在软管6的末端设有防回血装置。
防回血装置采用在软管6的封闭端上开有出药裂缝的结构形式。
在外壳1下部周沿上设有固定孔。底盖3与外壳1为紧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防回血装置采用单向阀。
使用时,将本灌注器全部植入人体皮下,腔室通联接管和软管与病变部位相连通,用注射器针头将药液注入腔室内,药液直接经软管进入即定部位,由于软骨末端采用裂缝结构形式,平时裂缝闭合,血液进不到软管内,从根本上解决了凝血堵塞软管的问题,而注射药液时,软管末端的裂缝在很小的压力下即可打开,保证药液顺利通过到达病变部位,这样病变部位局部药的浓度和量大大增加,所以提高了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和疗效,减少了副作用。
整个灌注器所用材料均符合医用要求,适合长期植入体内,外壳及内衬软塑腔体与联接管联接简单可靠,密封性好,更换方便,外壳耐压强度高,体积小,重量轻,表面光洁度高,灌注器植入体内后,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洗澡都不受影响。
另外,利用本灌注器,可直接注入造影、保肝、利尿、营养等药物做辅助治疗和检查等,还可以用来引流和抽血用,还能长期反复灌注,使区域化疗更加完善,它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广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功能齐全、可显著提高化疗疗效,大大降低副作用,同时它还具有防回血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凝血堵塞软管的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防回血皮下埋藏灌注器,它由外壳1、底盖3、内衬软塑腔体2、联接管4、管卡5和软管6组成,外壳1顶部中心处和侧壁上各有一圆孔,内衬软塑腔体2由底盖3封于外壳1内,内衬软塑腔体2与底盖3形成一腔室,联接管4通过外壳1的侧孔直接插入腔室,软管6用管卡5与联接管4相联接,其特征在于在软管6的末端设有防回血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器,其特征在于防回血装置采用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器,其特征在于防回血装置采用在软管6的封闭端上开有出药裂缝的结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灌注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壳1下部周沿上设有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注器,其特征在于底盖3与外壳1为紧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回血皮下埋藏灌注器,特别适用于癌症的化疗治疗。它是由外壳和底盖将一内衬软塑腔体封于其内,用一联接管通过外壳侧孔直接插入腔室,软管通过管卡固定在联接管上,在软管的末端设有防回血装置,防回血装置可以采用单向阀,也可以采用在软管的封闭端上开有出药裂缝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功能齐全、可显著提高化疗疗效,大大降低副作用,同时它还具有防回血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凝血堵塞软管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M36/00GK2219133SQ9520923
公开日1996年2月7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22日
发明者李同心 申请人:李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