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治近视、弱视眼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矫正近视、弱视等屈光不正的保健眼镜领域。
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发明了种类繁多的防治近视、弱视的仪器,例如药物按摩镜、气功镜、脉冲穴位镜、小孔眼镜、雾视镜、磁疗镜等,它们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同时也存在疗程长、视力上升不明显、治疗后视力不稳定、保持时间较短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人们经过试验发现利用红光刺激眼睛视网膜黄斑中心的锥体细胞治疗效果较好,于是发明了多种治疗仪,但是该种治疗仪存在下述缺点(1)视标距眼球距离较远,光刺激强度弱;(2)结构较复杂,家庭使用维修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双眼合象法”原理和眼睛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区的锥体细胞对红色强光极为敏感的生理特点提供一种在暗室环境下强红光刺激的防治近视、弱视眼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镜壳1、镜框2、发光管5和由壳体、开关3a及壳体内的振荡电路组成的控制盒3构成,发光管5经导线7与控制盒3联接,发光管5的发光通过控制盒3内的振荡电路控制,镜壳1采用不透光材料,镜框2置镜壳1周边,镜壳1、镜框2与眼框形成暗室,发光管5设置于镜壳1内。
根据使用者瞳孔间距不等的需要,可在两镜壳1之间设有可调其相互位置的调节带6。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密集分布于眼睛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区的锥体细胞对红色强光极为敏感这一视觉生理特点和“双眼合象法”原理,采用双眼观看紧靠两眼球的红色闪光视标逐渐合二而一的方法,使两眼的视轴散开、调节放松,模拟观看远处的目标,从而迅速消除眼睛的疲劳。经常使用可恢复睫状肌正常地收缩与舒张,最终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的目的。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拟在暗室环境下进行光刺激,增强对比度,可以显著提高刺激效果;同时不受外界环境限制,可在强光下使用;两镜壳之间设置调节带,即视标位置可调,这样就可适用于瞳孔距离不同的各年龄层次的使用者;发光管距眼球很近,它的闪烁刺激能更加有效地兴奋锥体细胞,治疗效果更明显;另外它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和易于维修等优点;同时对于远视、斜视、老花、色弱均有一定疗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振荡电路控制发光管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该眼镜外形类似于现有的游泳眼镜,镜壳1选用黑色或墨绿色塑料、玻璃、有机玻璃、木质等不透光材料制成,镜框2可选用橡胶塑料为材料,在两镜壳1之间设置用于调节其相互位置的调节带6,发光管5选用高亮度红色发光二极管,两镜框2外侧通过松紧带4连接,控制盒3内设有控制发光管5发光的振荡电路选用如图2所示的振荡电路,也可选择其他振荡电路,控制盒3外部设一开关3a,发光管5与控制盒3之间通过导线7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防治近视、弱视眼镜,包括镜壳(1)、镜框(2)、发光管(5)和由壳体、开关(3a)及壳体内的振荡电路组成的控制盒(3)构成,发光管(5)经导线(7)与控制盒(3)联接,发光管(5)的发光通过控制盒(3)内的振荡电路控制,其特征在于镜壳(1)采用不透光材料,镜框(2)置镜壳(1)周边,镜壳(1)、镜框(2)与眼框形成暗室,发光管(5)设置于镜壳(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近视、弱视眼镜,其特征在于两镜壳(1)之间设有可调其相互位置的调节带(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近视、弱视眼镜,其特征在于发光管(5)与眼球距离为10±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近视、弱视眼镜,其特征在于发光管(5)闪烁频率为2—3次/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矫正近视、弱视等屈光不正的保健眼镜领域。它包括镜壳、镜框、发光管和由壳体、开关及壳体内的振荡电路组成的控制盒构成,发光管经导线与控制盒联接,发光管的发光通过控制盒内的振荡电路控制,镜壳采用不透光材料,镜框置镜壳周边,镜壳、镜框与眼框形成暗室,发光管设置于镜壳内。它模拟在暗室条件下进行强红光刺激,增强对比度,可以显著提高刺激效果。
文档编号A61F9/00GK2220842SQ9523946
公开日1996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27日
发明者谢桂珍, 朱汝贤, 江秉钦, 朱光 申请人:谢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