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动固定式手术鼻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固定式手术鼻镜,尤指一种设有固定棘轮、照明部件、s形固定勾和吸引管的固定式手术鼻镜。
目前,国内医院临床做鼻腔手术时均使用普通鼻镜。手术时大夫需一只手连续握持鼻镜,另一只手进行手术操作,照明光源仅来自额镜的反光,光线暗,且鼻腔的分泌物和渗血也无法吸收出来,因而造成手术视野不清,操作不便,影响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固定式手术鼻镜,它不仅操作方便,而且提高了术野的清晰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固定式手术鼻镜,由上把手、下把手、鼻腔上、下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棘轮、照明部件和S形固定钩;上下把手中间设有互相凸凹关节,由紧固件连接固定;鼻镜上、下叶内有灯槽孔与吸引管槽孔;关节后方设有一棘轮,棘轮一端固定在上把手的槽内,后方与弹簧片相连接;另一端穿过下把手;棘轮齿朝向关节;S形固定钩连接在把手底端和病人耳朵上。照明灯泡装在灯泡导线顶端,可穿进上把手1的灯泡槽孔5内;吸引管槽孔中插入吸引管。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不需大夫连续握持鼻镜,光源距离近,保障了术野的清晰度,且鼻腔分泌物可通过吸引管直接吸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手术质量,此外,成本低,(每只仅2元左右)可制成一次性产品。下面通过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图。
图2是
图1中鼻镜上叶7内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上把手1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下把手2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棘轮3形状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棘轮3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S形固定勾形状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照明部件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弹簧片形状图。
图中1上把手,2下把手,3棘轮,4固定螺丝,5灯泡槽孔,6鼻镜上叶,7棘轮固定螺丝,8弹簧片,9弹簧片固定螺丝,10把手圈,11棘轮固定槽,12棘轮活动槽,13灯泡,14灯线,15灯泡插头,16鼻镜关节,17鼻镜下叶,18吸引管槽孔,19S形固定勾。
参见
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由上把手1、下把手2、棘轮3等所组成的。
上下把手中间设有互相凸凹关节16,上把手1头部设鼻镜上叶6,鼻镜上叶6内设有灯泡槽孔5,鼻镜下叶内设有吸引管槽孔18,上把手1与下把手2的中间有关节16,通过固定螺丝4将上把手1与下把手2连接。
如图5、6所示,关节后方设有一棘轮3,棘轮齿朝向关节,棘轮3一端通过螺丝7固定在上把手的棘轮固定槽11内,后方与弹簧片8(图9)连接)弹簧片8由固定螺丝9固定,另一端穿过下把手2的棘轮活动槽12,而出下把手,并有固定齿卡于下把手外,而起到固定作用。上、下把手1、2的尾部设有把手圈10有利于操作。
如图7所示;S形固定勾19小端连接在上把手1的把手圈10内,而大端则挂在病人的耳朵上(图末示)。
如图8所示;照明部件是由灯泡13、灯线14、和灯泡插头15所组成。手术时,可穿进上把手1的灯泡槽孔5内,灯泡13的光线从鼻镜上叶6直射进鼻腔。
在吸引管槽孔18内可根据手术需要将吸引管插入吸引管槽孔18内,可吸掉鼻腔内的分泌物与脓血。
使用利用鼻镜中间的外凸关节16,在尾部手圈相向加力,使鼻镜张开。用棘轮固定原理,当把鼻镜上、下叶6、17放入鼻腔前庭后,在尾部把手圈10内相向加力,使其张开,棘轮3在弹簧片8的作用下,使其自动固定。手术时可将S形固定勾19小端挂在上把手圈10内,大端挂在病人的耳朵上,使鼻镜保持在一定角度上,然后插入灯泡,接通电源;如鼻腔有分泌物或出血时,在下叶的吸引管槽孔18插入吸引管,接通吸引器。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固定式手术鼻镜,它是由上把手、下把手、鼻腔上、下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棘轮、照明部件和S形固定钩;上下把手中间设有互相凸凹关节,由紧固件连接固定;鼻镜上、下叶内有灯槽孔与吸引管槽孔;关节后方设有一棘轮,棘轮一端固定在上把手的槽内,后方与弹簧片相连接;另一端穿过下把手;棘轮齿朝向关节;S形固定钩连接在把手底端和病人耳朵上。照明灯泡装在灯泡导线顶端,可穿进上把手1的灯泡槽孔5内;吸引管槽孔中插入吸引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固定式手术鼻镜,它是由上把手、下把手、棘轮、S形固定钩、照明部件、和吸引管所组成的。上、下把手中间有凸凹关节;鼻腔上下叶内设有灯泡槽孔和吸引管槽孔;关节后方有棘轮,棘轮一端固定在上把手的槽内,后方设弹簧片,另一端穿过下把手;棘轮的齿朝向关节;S形固定钩挂在把手圈与患者耳部;照明灯泡与吸引管分别插进灯泡槽孔与吸引管槽孔内。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便,省工省时、成本低。
文档编号A61B17/24GK2263504SQ96207280
公开日1997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29日
发明者王文清, 王福贵 申请人:王文清, 王福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