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直肠炎的散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3099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直肠炎的散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炎的中药制剂。溃疡性结肠炎及直肠炎是发生在结肠、直肠粘膜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临床以脓血便、腹泻、腹痛、反复发作迁近难愈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久痢、泄泻、肠风、脏毒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下简称为溃结炎),溃结炎病情严重时可发生穿孔,晚期有癌变、肠狭窄等并发症,癌变率为5%,病史超过10年的其癌变率可上升到20%,国内外医学专家研究证明,本病属于非致病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故命名为非特易性溃疡性结肠炎,被列为疑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溃结炎的报道很多,如西药氟派酸、柳氮磺胺嘧啶、氟美松、雷夫诺尔和灭滴灵等;中西药结合有锡类散、双料喉风散加西药庆大霉素654-2、氟美松、黄连素灌肠等;中成药有四神丸、参苓白术散或辨证施以汤剂口服等。鉴于上述药物尤其是西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仅有治标的效果,未能从根本上解除病因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中医辨证施药虽然有效,但疗效慢,时间长,复发率高,也难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疗效高,药物怍用持久,无副作用,简便易行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直肠炎的散剂。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直肠炎的散剂是以下述重量比的组分为原料制成珍珠4-12份,黄连11-15份,血竭2-8份,大黄5-12份,青黛4-13份,乳香7-15份,没药7-15份,白芨6-12份,五倍子6-15份,儿茶4-12份,珠砂1-6份,驴蹄2-8份,乌梅4-10份,甘草4-10份。上述技术方案中原料药的最佳配比(重量份数)为珍珠6份,黄连9份,血竭3份,大黄7份,青黛3份,乳香9份,没药9份,白芨8份,五倍子9份,儿茶6份,珠砂2份,驴蹄3份,乌梅6份,甘草6份。上述药物所用的14味中药材均符合中国药典1990版一部收载品种要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将珍珠火煨,驴蹄火煨,大黄用石灰明矾水处理,晒干,将上述重量份数的14味药物粉碎处理,粉细成末,过100目筛分装密封即得。本发明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参照现代科学观点而设立的。溃结炎属于祖国医学的“久泻”、“久痢”、“肠辟”、“肠风”、“脏毒”范畴,多因感受外邪脾胃先虚,而后湿热蕴结大肠,伤及血络,气滞血淤,溃疡而成,故泻下脓血。总之本病为本虚标实,脾肾两虚为本,湿热困扰为标的难治性疾病,治则以祛邪扶正入手,立足局部,顾及整体。配方中大黄、黄连、青黛用以解毒、燥湿、清热。中医认为久病必虚,继则气滞血瘀,为现代病理所证实,溃结炎的局部有血液循环障碍这与微血检形成的论点是相互一致的,辅以乳香、没药、血竭用以活血、化瘀、通络来改善局部微血循环障碍,改善局部异常代谢。现代免疫学研究,溃结炎与免疫紊乱有关。机体在某种原因作用下可使肠道及淋巴细胞致敏而分泌过多的Lgm型抗结肠抗体,抗原抗体反应使肠粘膜细胞损伤而形成粘膜溃疡。配方中乌梅、甘草既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又可抑制免疫反应,兼有补脾益肾固本之功。珍珠、驴蹄、珠砂解毒、敛疮生肌。五倍子、白芨、儿茶止血止泻,有敛疮促进溃疡愈合功能。与已有治疗溃结炎的药物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疗效高,药物作用持久。本发明克服了西药治标,仅能缓解症状,特别是长期使用激素带来的弊端和中药汤剂费时、疗效缓慢难以根治的缺点。本发明局部用药准确、迅速,使药物成份直达病所,从而直接调整了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变态反应。该散剂的清热、解毒、燥湿、活血、通络、化瘀、敛疮、生肌作用可使溃疡迅速愈合。同时药物的有效成份通过肠粘膜的吸收运行全身,发挥着调整机体抗病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通过直肠给药,使药效直接在溃疡部位发挥作用,其抗感染、改善循环障碍和抗免疫反应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全身给药效果。中药的解毒、祛腐、消肿、生肌、敛疮、止血功效十分显著,作用迅捷。通过灌肠直接用药,药物中的有效成份可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增强抗病能力。其次由于溃疡局部血运改善和溃疡表面的生肌作用,使溃疡得以迅速好转痊愈。这种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互相促进影响,形成有机的统一,起到了相辅相承的效果。本发明的显效率为86%,总有效率为100%。2.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本发明通过直肠用药省时、省力,避免了口服中药的痛苦,也适用于儿童。不用煎煮药材,一般由家属也可完成,此治疗过程易被广大患者接受。为确切评价本发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的安全性,本发明人在石家庄市中医院采用本科住院病人和门诊病员共80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50例,观察组30例,作小样本进行观察。治疗组用本散剂保留灌肠,对照组以锡类散加庆大霉素、氟美松、普鲁卡因。对照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一)诊断标准1978年杭州全国消化系统病学术会议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1.临床有持续反复发作粘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不应忽视少数只有便秘或无血便的人,既往史体检要注意关节、腿、口腔、皮肤、肝、胆、脾等肠外表现。2.肠镜所见a)、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b)、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质脆,易出血或附着有脓性分泌物;c)、可见假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3.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陷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二)诊断根据在排除菌痢、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克隆氏病、放射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诊断1.根据临床,肠镜检查有a)、b)、c),三项中之一项及/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2.根据临床及钡灌肠有a)、b)、c)三项中之一项者可以诊断。3.临床不典型而有典型的肠镜所见或典型钡灌肠所见者可诊断本病。(三)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症状体症消失,排便正常,镜检肠粘膜恢复正常或遗留疤痕,治疗后1年内无复发者。2.显效临床症状体症基本消失,肠镜检查肠粘膜病变仅轻度炎症改变,治疗后半年内无复发者。3.有效症状体症明显减轻,排便趋于正常,镜下肠粘膜仍有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治疗后半年内有复发但经及时治疗可恢复者。4.无效经3个疗程治疗后症状体症无改善,肠镜所见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变者。(四)疗效观察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治疗组50例住院患者12例门诊患者38例对照组30例住院患者12例门诊患者18例性别治疗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年龄最大62岁,最小12岁,平均37分。以25岁至45岁的患者为多见,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病程在80例患者中,病程最长者13年,病程最短者半年。大多数病员均以腹泻脓血便为主症,仅一例患者有便秘腹泻交替症状。2.观察方法两组治疗主症治病前后对比<tablesid="table1"num="001"><tablewidth="1731">组别治疗组治疗前(例)治疗后(例)粘血液便504腹痛4223排次便数5-10次2-3次贫或发血热135对照组治疗前(例)治疗后(例)301425185-10次4-6次97</table></tables>治疗组主要症状经治疗后消失,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05,差异非常显著。说明本发明有显著的健脾、温肾、涩肠、止泻、温经、止痛的功用。两组治疗前后肠粘膜的变化<tablesid="t01"num="002"><tablewidth="1740">组别治疗组治疗前(例)治疗后(例)充水血肿5012糜烂506溃疡506出点出血或血503对照组治疗前(例)治疗后(例)3026302230183015</table></tables>经肠镜检查,肠粘膜的变化提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05,说明本发明有显著的消肿解毒,祛瘀与非甾类抗炎药的结合作用。利用动物模型考察药物对风湿性疾病作用的多种方法已有报导。它们可是例如胶原蛋白诱发性关节炎模型的方法(自然Nature,283,666-668(1980);Proc.Natl.Acad.Sci.USA,92,517-521(1995))、佐剂诱发性关节炎模型的方法(风湿性疾病年鉴Ann.RheumDis.,15,379-380(1956);英国药理学杂志Br.J.pharmcol,21,127-136(1963))等。由于风湿性疾病伴随有炎症和关节水肿,利用酵母多糖诱发性水肿模型作为急性炎症模型的试验方法也已有报导(AgentsActions,32,119-121(1991))。同样地,本发明中的对风湿性疾病的功效也采取上述动物模型来测定。此后实施例的详细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都证明本发明化合物与非甾类抗炎药的结合使用能够对试验模型能够产生显著的抑制活性。此外,所产生的功效是协同作用并且是本发明化合物和非甾类抗炎药单独使用时所不能预料到的。这些结果清楚的表明本发明化合物与非甾类抗炎药的结合物是十分有效的风湿性疾病治疗剂。本发明所述治疗剂对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很有效。附图1是Ⅱ型胶原蛋白诱发性关节炎小鼠模型中关节炎每日发生率的变化图示。在附图中表示接受3-[1-[6-(4-甲氧基苯基)己-5E-烯基]氧基-3-(4-羧丁基)-氧基苯-2-基]丙酸(本发明化合物)(100mg/kg)和双氯芬酸钠(3mg/kg)结合给药受试组的试验结果(7例的平均值)。△和□表示单独给予本发明化合物(剂量分别是100mg/kg和200mg/kg)受试组的试验结果(各剂量下的9例受试动物的平均值)。○表示单独接受双氯芬酸钠(3mg/kg)受试组的试验结果(9例的平均值)。●表示未给药组的试验结果(空白对照组,9例的平均值)。附图2是Ⅱ型胶原蛋白诱发性关节炎小鼠模型中关节炎程度评分的每日变化图示。附图中,表示接受本发明化合物(100mg/kg)和双氯芬酸钠(3mg/kg)结合给药受试组的试验结果(7例受试动物的平均值)。△和□表示本发明化合物(剂量分别是100mg/kg和200mg/kg)单独给药受试组的试验结果(各剂量下9例受试动物的平均值)。○表示病例三王××,女,42岁,栾城县系房村农民。腹泻,左下腹隐痛,排出粘液脓性或脓血性粪便,每日6-8次,怕冷畏寒,时轻时重5-6年。曾用中药汤剂口服和灌肠。西药肠道抗菌素长期应用,症状无改善,检查乙状结肠镜,见直肠乙状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散在的点状出血或溃疡。采用本散剂灌肠每日一次,半月后明显好转,维持治疗四月,症状消失,排便正常,随访四年无复发。本发明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Ⅰ1.配方珍珠150克,黄连200克,血竭70克,大黄150克,儿茶130克,五倍子200克,乳香200克,没药200克,青黛150克,珠砂50克,驴蹄70克,白芨180克,乌梅180克,甘草160克。2.制备方法将珍珠火煨,驴蹄火煨,大黄用石灰明矾水处理,晒干,将上述14味药材粉碎处理,粉细成末,过100目筛,药粉重量为2070克,备用。然后分装在玻璃瓶中,密封。3.药品规格尺寸为3×0.5cm玻璃瓶,重量为3克装。4.使用方法①将3克本散剂放入容器中,以生理盐水或白开温水50-60毫升溶解。②病人取膝胸位,然后持玻璃灌肠器或导管灌肠器将药推入直肠。③病人膝胸位灌药后待三分钟改变体位为右侧卧再持续3-5分钟,最后取臀高仰卧位,使药液与肠壁充分接触,以增强疗效。实施例Ⅱ1.配方珍珠100克,黄连180克,血竭60克,大黄140克,儿茶120克,五倍子180克,乳香180克,没药180克,青黛120克,珠砂40克,驴蹄60克,白芨160克,乌梅60克,甘草60克。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Ⅰ。3.药品规格同实施例Ⅰ。4.使用方法同实施例Ⅰ。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直肠炎的散剂,其特征在于它是以下述重量比的组份为原料制成(用量为重量份)珍珠4-12份,黄连11-15份,血竭量2-8份,大黄5-12份,青黛4-13份,乳香7-15份,没药11-15份,白芨6-12份,五倍子6-15份,儿茶4-12份,珠砂1-6份,驴蹄2-8份,乌梅4-6份,甘草4-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剂,其特征在于原料药的最佳配比(重量份数)为珍珠6份,黄连9份,血竭3份,大黄7份,青黛6份,乳香9份,没药9份,白芨8份,五倍子9份,儿茶6份,珠砂2份,驴蹄3份,乌梅6份,甘草6份。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直肠炎的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珍珠火煨,驴蹄火煨,大黄用石灰明矾水处理,晒干,将上述重量份数的14味药物粉碎处理,粉细成末,过100目筛,分装密封即得。全文摘要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直肠炎的散剂,是由珍珠、黄连、血竭、大黄、青黛、乳香、没药、白芨、五倍子、儿茶、珠砂、驴蹄、乌梅、甘草等药材,采用传统工艺和特殊炮制相结合的方法研制而成。本发明克服了西药抗菌素类药物治标只能缓解症状,甚至使病情加重的弊端。同时还克服了中草药煎剂口服疗效缓慢、不易根治的缺点。本发明使药物成分直达病所,在病灶局部发挥作用,疗效显著,作用持久,简便易行。文档编号A61P1/00GK1203803SQ9712583公开日1999年1月6日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5日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5日发明者刘旭山,王桂英申请人:刘旭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