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次性供氧气管(支气管)内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一次性供氧气管(支气管)内导管。
目前,国内外在临床麻醉与复苏中使用的气管内导管(或支气管内导管)其呼吸通气类型均为气管内导管型。由于该器械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呼吸阻力、死腔量及重复吸入三大问题,因而对临床麻醉的安全性及复苏的成功率存在一定威胁性,尤其是对儿童及重危病人的呼吸通气更为不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一次性供氧气管(支气管)内导管。使用该一次性供氧气管(支气管)内导管在临床上可避免和显著减小呼吸阻力、死腔量及重复吸入三大问题,从而可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复苏的成功率,极大限度地保护和拯救生命财产,并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主要由气管(支气管)内导管及供氧导管组成,供氧导管设置在气管(支气管)内导管的管壁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增设了供氧导管,在临床使用时,湿化后的氧气由供氧导管持续导入气管内导管深部;空气或麻醉混合气由气管内导管内吸入。选择供氧量后,吸气相可使吸入氧浓度达所需浓度,呼气末可使供氧导管出口及其以外的管道系统气体“新鲜化”,氧气浓度因供氧导管持续给氧而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则因供氧导管持续给氧而降低。亦即将管道系统死腔气变为可交换的新鲜气,由此使得到潮气量不变前提下死腔减小、通气加强的效果,从而改善了三大问题中的两大即死腔量减少、重复吸入减少。由于供氧导管的给氧,减少了经气管内导管的吸气量,从而减少了总的吸气阻力、改善了三大问题中的另一大问题即呼吸阻力减小。
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主要由气管内导管接口1、气管内导管(或支气管内导管)2及供氧导管3组成,供氧导管3为一中空小管,其可沿气管内导管2内(外)侧弧纵向制作在气管内导管2的管壁上,也可设置在管壁中,前端以不出气管内导管2的斜面为度,开口4向气管内导管的管腔内,后端从近气管内导管2的接口处向外引出10-15cm带氧气接头5的小管,便于衔接氧气。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供氧气管(支气管)内导管,包括气管内导管接口(1)、气管(支气管)内导管(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管(支气管)内导管(2)内的管壁上设有供氧导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供氧气管(支气管)内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气管(支气管)内导管(2)管壁上的供氧导管(3),其前端以不出气管内导管(2)的斜面为度,开口(4)方向在气管内导管(2)的管腔内;后端从近气管内导管(2)的接口处引出带有氧气接头(5)的小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供氧气管(支气管)内导管,其主要由气管内导管(2)及供氧导管(3)组成,供氧导管(3)设置在气管内导管(2)的管壁上。本实用新型由于将供氧导管(3)和气管内导管(2)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避免了死腔量及重复吸入,显著降低了呼吸阻力,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复苏的成功率。解决了现有气管内导管在麻醉与复苏中存在死腔量、重复吸入、呼吸阻力三大问题。
文档编号A61M25/00GK2313601SQ97242268
公开日1999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17日
发明者李占芳 申请人:李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