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式超声介入治疗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7407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式超声介入治疗探头的制作方法
在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治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和超声治疗组合在一起的治疗探头。主要用于人体腔内需要一定损伤深度的治疗。
现有的超声治疗探头,对于浅表组织采用直接观察定位,如超声白内障乳化探头;对于深部软组织采用B超探头,但由于B超探头本身难于小型化,一般都大于20毫米,限制了超声治疗探头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而内窥式激光介入治疗,将内窥镜和激光头组合一起可以介入人体腔穴介入治疗,但此治疗是一种使组织产生气化和碳化治疗,碳化层由于厚度薄并且易破,容易引起出血不止,而且此方法不能穿透组织,产生有一定深度的损伤区,无法用于肿病治疗。
在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上述几种装置的缺点,利用超声波能穿透组织直接可以破坏病灶的特点,将内窥镜和超声技术结合起来做成治疗探头,利用内窥镜进行观察病变组织,并监控治疗头和病变组织之间相对位置和检查治疗效果,利用超声治疗损伤组织,且方向可控、深度可控的特点可充分地保证对病灶组织的治疗。
在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在一个外导管内有内窥镜和与射频线相连的压电陶瓷片,还可以有与气管相连的压迫气囊,和冷却水管相连冷却水囊,内导管,上述部件可全部装入或部分装入外导管内,不管何种组合,都必需有压电陶瓷和内窥镜。
在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扩大了超声治疗范围,使超声治疗进入人们腔穴内进行治疗。
2.和内窥镜激光介入治疗相比,损伤区不会气化或碳化,而是凝固性坏死,并且损伤区有一定深度可以充分复盖病灶。
3.可以进行人体腔穴内肿瘤治疗,如直肠癌、膀胱癌、鼻癌、喉癌、中央型肺癌。
4.还可以治疗胃溃疡,子宫颈溃疡以及用于小切口手术中。
下面结合附图对在发明实施例详细描述。


图1为在发明的一种内窥式超声治疗探头结构示意图。
图2a为超声治疗头和内窥镜并列安装组合方式示意图。
图2b为超声治疗头和内窥镜中心安装组合方式示意2c为超声治疗头和内窥镜侧向倾斜安装方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压电陶瓷片1安装在导管4的凹面内,在内导管4的下侧凹面处装有内窥镜2,用于观察病灶和治疗头之间的位置压电陶瓷和射频线3相连,治疗头前部复盖冷却水囊5并和冷却水管8相连,治疗头后侧导管4上有另一凹面,其中装有压迫气囊6与气管7相连,上述部件均装在外导管9内。
外导管9引导内导管4进入治疗部位有内窥镜2观察治疗病灶通过冷却水管8通入冷却水,使冷却水囊5和病灶接触,通过气管7膨胀气囊6通过人体腔内侧部压力,压迫水囊5和病灶充分接触,通过射频线3送入高频电流,启动压电陶瓷片1工作进行治疗。
超声波治疗头是由压陶瓷片安装在探头座上,压电陶瓷片的前面是超声发射面,其能量治疗头选6-15MHZ,1-100W功率由射频导线提供。
超声治疗头和内窥镜组合方式如图2所示可以有三种以上安装方式,图2a为并列方式安装即两者为平行的安装在导管4端部,主要用于治疗Φ6毫米以下腔穴底部的病灶,图2(b)是一种中心安装方式,压电陶瓷片1的中心部孔装有内窥镜2,主要用于治疗大于Φ5毫米以上的腔穴底部病灶,图2c是一种侧向倾斜安装方式,压电陶瓷片的发射方向和内窥镜的轴线是一定夹角安装,主要用于腔穴侧面的病灶。
冷却水囊是由冷却水囊和冷却水管组成,冷却水囊是由橡胶或塑料薄膜制成,复盖于治疗头前端,冷却水囊用冷却压电陶瓷片和腔穴表层组织并作为超声传递介质。
压迫气囊是由充气管和橡胶气囊组成,用于充气压迫前部水囊保证它和病灶无间隙接触。导管部分可以有双层或单层导管两种型式。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窥式超声介入治疗探头,它包括内窥镜和治疗头,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外导管内有内窥镜和与射频线相连的压电陶瓷片,还可以有与气管相连的压迫气囊,和冷却水管相连的冷却水囊,内导管;上述部件可全部装入或部分装入外导管内,无论哪种组合都必需有压电陶瓷片和内窥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头,其特征在于压电陶瓷片和内窥镜的安装方式分并列安装,中心安装和侧向倾斜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头的工作频率为5-15兆赫芝,功率为1-100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头,其特征在于治疗头的后部可以有压迫气囊用于充气压迫前部水囊保证它与病灶无间隙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头其特征在于压电陶瓷和内窥镜侧向倾斜安装,治疗头前部复盖冷却水囊,后部装有压迫气囊,这种结构可用于治疗喉、鼻、尿道、直肠腔内侧病灶。
全文摘要
一种内窥式超声介入治疗探头,包括内窥镜和治疗头,在外导管内有与气管相连的压迫气囊,和射频线相连的压电陶瓷和冷却水管相连的冷却水囊,内窥镜和内导管,上述结合可全部装入或部分装入,用于治疗人体腔内的病灶,用内窥镜观察治疗病灶,用超声治疗头使病灶凝固性坏死。大大优于内窥镜激光介入治疗。
文档编号A61N7/00GK1224626SQ9810028
公开日1999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25日
发明者王芷龙, 贺正才, 王智彪, 伍烽, 白晋 申请人:王芷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