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子宫内膜吸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231阅读:1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子宫内膜吸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可简便、安全地吸取子宫内膜活性组织标本,用于子宫内膜活性组织检查和妇科诊断。
目前,国内在临床上采取子宫内膜活性组织标本,使用的是金属制的“子宫内膜刮匙”。刮头呈挖勺状或匙状。操作时,暴露、消毒宫颈,用宫颈钳固定宫颈前唇,使用扩宫器扩张宫颈,将子宫内膜刮匙顺宫颈方向插入宫腔至宫底部,紧贴宫壁自上而下刮取数片,取得子宫内膜标本。这种技术操作复杂,受检者痛苦,刮匙对子宫壁损伤较大,如操作不慎,易造成子宫穿孔。由于刮匙是多次性使用的制品,倘遇消毒不善,还易发生交叉感染。为解决上述弊端,申请人曾设计出“一次性子宫内膜吸管”,并被授予国家专利权(专利号ZL 97219562.9)。
本实用新型是对“一次性子宫内膜吸管”的结构和形状等所提出的一种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名称为一次性子宫内膜吸取器。
本实用新型由外管和拉栓两个部件组成。外管是由易弯曲的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前端封闭、末端开口的细管,并在其前端的正上方凿一圆孔。拉栓选用硬度和刚性较好的聚丙烯和尼龙材料制成,包括拉杆、栓子和手柄等3个部分拉杆呈棒状;栓子位于拉杆的前端,其外径与外管的内径相同;手柄安装在拉杆的末端。拉栓置于外管内。其工作原理是操作时,将拉栓推到外管的顶端处,栓子和外管腔吻合严密,形成真空,外拉手柄,栓子前端的管腔内出现负压,子宫内膜活性组织便经外管的圆形小孔被吸入管腔,边旋转、边拉手柄,便可采取所需的子宫内膜标本;取出吸取器,剪掉外管前端,即可推出管腔内采集到的子宫内膜活性组织。由于外管较细,采集方式是吸入,操作时不需使用宫颈钳固定宫颈和扩张宫颈,受检者痛苦甚小,子宫壁受损甚微,并可防止交叉感染。
与一次性子宫内膜吸管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结构和形状上的主要改进是栓子为一阶梯形圆柱体,前段圆柱体的外径与拉杆外径相同,后段圆柱体的外径与外管的内径相同;圆柱体的母线为直线,长度缩短,栓子在外管腔内推拉运动的阻力减小,易于加工,节省原材料;外管上套印的刻度线有所改变。
现结合附图对其具体设计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外管的纵向剖面图。图中,1是外管,全长230.0mm,外径3.0mm,内径2.6mm,前端封闭,末端开口;2是在外管前端正上方凿开的圆孔,直径2.0mm,圆心至外管顶端切面的距离为4.0mm。
图2是拉栓的纵向剖面图。图中,3是拉杆;4是栓子;5是手柄。拉杆(3)为一棒形实体,外径1.6mm;栓子(4)为一阶梯形的圆柱体,前段圆柱体外径1.6mm,长1.5mm,顶端呈球冠形,后段圆柱体外径2.6mm,长15.0mm;栓子与拉杆的总长度为250.0mm;手柄(5)安装在拉杆(3)的末端,长25.0mm。
图3是手柄(5)的横向剖面图,手柄边缘制成棘轮状。
图4是由外管和拉栓组装成的完整的子宫内膜吸取器的纵向剖面图。拉栓置于外管内,其栓子部分的后段圆柱体与外管密接。拉栓在外管内可以前后拉动,将拉栓推至外管顶端时,栓子前端的管腔内形成真空;外拉拉栓时,栓子前端出现负压,子宫内膜组织便经外管上的圆孔被吸入管腔。为防止拉栓从外管中脱落出来,在外管末端冲压一向管腔内凸的卡口(6),内凸高度为0.5mm。
图5是外管的俯视图。外管上套印刻度线(着色),分别标注2,4,6,8,10和12cm字样,用以指示吸取器进入宫腔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采取子宫内膜活性组织标本,具有操作简便、对子宫壁损伤轻微、受检者痛苦小和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等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在临床上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是子宫内膜采集器械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子宫内膜吸取器,包括外管和插入外管内的拉栓两个部分,其特征在于栓子为一阶梯形的、母线为直线的圆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子宫内膜吸取器,其特征在于外管上着色套印6个刻度线,分别标注2,4,6,8,10和12cm字样。
专利摘要一次性子宫内膜吸取器用于子宫内膜活性组织检查和妇科诊断,由外管和拉栓组成。外管前端封闭、末端开口,拉栓置于外管中,栓子为一阶梯形的圆柱体(母线为直线),后段圆柱体与外管密接。将拉栓推至外管的顶端,栓子前端的管腔内形成负压,外拉拉栓,子宫内膜便经外管前端的圆孔被吸入管腔,采集到所需的子宫内膜标本。受检者痛苦小,子宫壁损伤甚微,操作简便,可防止交叉感染。
文档编号A61B10/00GK2352129SQ9821891
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日
发明者曲香圃 申请人:曲香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