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槽式穿剌活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14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旋槽式穿剌活检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上诊断用穿刺活检针。
现有各种穿刺活检针主要有1、国内多数医院使用进口穿刺活检针,进行肺、肝、脾、肾等深部脏器的穿刺活检,价格较高,每支140~250元人民币,为国产针的10~20倍。
2、国产9号腰穿针为国内少数医院作为穿刺活检代用品,穿刺时靠针头部马蹄面切割病灶,穿刺中上下提插并作锥状穿刺,组织损伤面积较大,出血较多,因此,穿刺活检阳性率相对较低。
3、国产秦氏槽式穿刺针尖为叉状,穿刺入皮时阻力大,病人疼感较强,针尖及持针部易弯曲,穿刺时针槽内易挟带皮肤或皮下组织,降低了阳性率,且穿刺部位出血较多。
4、中国专利“螺旋刃活检针”(89219629.4),由芯针、套管和螺旋针组成,在螺旋体顶部有一螺旋线状刃。使用时须先用蕊针插入后再换螺旋针切割,操作较麻烦。适用于软组织及骨骼疾病的诊断。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设计一种穿刺活检针,具有疼痛小,出血少,阳性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型结构为一种医疗上诊断用的螺旋槽式穿刺活检针,包括针体(1)、针座(2)、针蕊(3),针体(1)和针座(2)相连接,针蕊(3)为一实心细针并可在空心的针体(1)内提插,针体(1)前部上制有一螺旋槽(4)。
螺旋槽位于针体前方15mm范围内。螺旋槽为42°~45°,螺旋间距2.8mm。针体(1)后部表面每隔20mm制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本活检针采取标本时为顺时针旋转切割动作,在负压抽吸下,对标本损伤小,可确取出标本,所取标本能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与国内同类产品比较具有疼痛小、出血少、阳性率高的特点,适用于肺、肝、脾、肾、胰等深部脏器的穿刺活检,尤适用小于2厘米早期肿瘤的穿刺活检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潜在社会效益。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本针在国产9号腰穿针基础上进行改制,在保证其符合国家卫生部部颁标准情况下,从针尖到针体15毫米内加工45°角螺旋槽,螺旋槽间距2.8mm,槽刃锋利,在冷切割加工工艺中保证不锈钢针尖、针体硬度及柔韧度,使螺旋槽刃锋利,便于切割,不得有毛刺等缺陷。
从针尖向后计算,针体表面每20毫米作1毫米宽圆周刻度,便于操作者掌握穿刺深度。其工艺不影响针体表面光洁度,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加工后针体、针蕊无配装误差。
权利要求1.一种医疗上诊断用的螺旋槽式穿刺活检针,包括针体(1)、针座(2)、针蕊(3),针体(1)和针座(2)相连接,针蕊(3)为一实心细针并可在空心的针体(1)内提插,其特征是针体(1)前部上制有一螺旋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穿刺活检针,其特征是螺旋槽位于针体前方15mm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穿刺活检针,其特征是螺旋槽为42°~45°,螺旋间距2.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穿刺活检针,其特征是针体(1)后部表面每隔20mm制有刻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医疗上诊断用穿刺活检针—螺旋槽式穿刺活检针。它由针体、针座、针蕊组成。其结构特点为针体前方15毫米有-45°角螺旋槽,螺旋槽间距2.8毫米,槽刃锋利,有切割作用,针体表面每隔20毫米有刻度,便于操作者掌握穿刺深度。具有疼痛小、出血少、阳性率高的特点。适用于肺、肝、脾、肾、胰等深部脏器的穿刺活检,尤其适用于小于2cm早期肿瘤的穿刺活检诊断。
文档编号A61B10/00GK2336751SQ9823289
公开日1999年9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16日
发明者张有智 申请人:张有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