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0710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痛经是指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现代医学对痛经发病机理的认识,目前尚未十分明确。有人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精神紧张、恐惧、忧郁、情绪不稳定或过度敏感者均易患痛经。患者在月经前后或者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较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证明,子宫内膜和血内前列腺素含量的增高是造成痛经的决定性因素。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分泌期子宫内膜能合成较多前列腺素F2a,月经期子宫内膜破碎,前列腺素F2a释放出来,加之月经血中含有较多的前列腺素,作用于子宫肌肉和血管,引起子宫收缩。如果前列腺素过多,则引起子宫收缩过于强烈,痉挛性收缩而产生疼痛。过多的前列腺素进入血循环时还可引起胃肠道、泌尿道和血管等处于平滑肌收缩,所以往往痛经较重时可以同时出现腹泻、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等症状。该病治疗方法较多,通常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或避孕药等配合解痉镇痛药治疗,能暂时缓解疼痛,但疗效不彻底。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经期延后,月经量少,经色瘀黯有块,或畏寒身痛,手足欠温,面色白,舌黯苔白润或腻,脉沉紧。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刺通草、石蝴蝶、见风消、肉桂、皂角刺、蒲黄、兰石草果、牛膝、仙桃草、艾叶,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刺通草35 — 45份、石蝴蝶25 — 35份、见风消25 - 35份、肉桂15 - 25份、皂角刺15 — 25份、蒲黄10 — 20份、兰石草果10 — 20份、牛膝10 - 20份、仙桃草10 - 20份、艾叶10 - 20份。
[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刺通草40份、石蝴蝶30份、见风消30份、肉桂20份、皂角刺20份、蒲黄15份、兰石草果15份、牛膝15份、仙桃草15份、艾叶15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刺通草:微苦、平。化瘀止痛。临床用于跌打损伤,创伤,腰痛等症。
[0008]石蝴蝶:苦、凉。活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挫伤,腰肌劳损,烫伤,毒蛇咬伤,带状疱疹,消化不良等症。
[0009]见风消:辛、温。祛风,除湿,行气散寒,解毒消肿。临床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痢疾,肠炎,跌打损伤,痈疮肿毒,荨麻疹,淋巴结结核等症。
[0010]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于肾阳衰弱的阳萎宫冷,虚喘心悸,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寒痹腰痛,胸痹,闭经,通经等。
[0011]皂角刺:辛、温。归肝、肺经。消毒透脓,搜风,杀虫。用于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癖,广后缺乳,胎衣不下等。
[0012]蒲黄:甘、辛、平。归肝、心、脾经。止血,祛瘀,利尿。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聍耳,阴下湿痒等。
[0013]兰石草果:甘、苦、寒。归脾、肾经。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腹痛,便秘等。
[0014]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下行。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乏力,头痛,眩晕等火热上炎之证。
[0015]仙桃草:甘、微辛,性平。化瘀止血,清热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疽疮痈,吐血,咳血,肚胃气痛,痛经等。
[0016]艾叶:辛、苦、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临床用于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等症。
[0017]痛经从中医学角度认为其病因比较复杂,并且几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而发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情志因素:如忧、思、悲、怒、抑郁等导致气机郁滞,气滞则血瘀,瘀滞胞宫而作痛。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先天禀赋、身体状况、情绪、劳累、受寒、生活习惯突然改变等因素有关,其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本发明中刺通草为君药,化瘀止痛,石蝴蝶活血止痛,见风消行气散寒、解毒消肿,为臣药,肉桂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皂角刺消毒透脓,蒲黄祛瘀,兰石草果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牛膝活血通经,仙桃草化瘀、止痛,艾叶温经、散寒、止痛,诸药共奏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之功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具有独特的疗效,达到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目的。
[0018]本发明中药于2011年至2014年临床观察寒凝血瘀型痛经73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73例患者中,年龄17 - 31岁,病程多在3个月到12个月,平均年龄21岁。
[0019]2、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中的诊断依据进行临床诊断:
(I)发于青春期的未婚女子;(2)小腹疼痛,可痛及腰骶,或向会阴、肛门放射,且发生于经期或行经前后,经后疼痛自行消失,呈周期性反复发作;(3)排除器质性病变。
[0020]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经期延后,月经量少,经色瘀黯有块,或畏寒身痛,手足欠温,面色白,舌黯苔白润或腻,脉沉紧。
[0021]3、治疗方法
3.1处方:刺通草40g、石蝴蝶30g、见风消30g、肉桂20g、皂角刺20g、蒲黄15g、兰石草果15g、牛膝15g、仙桃草15g、艾叶15g。
[0022]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次于行经前3天开始服药,每日I剂,每日2次,6天为I疗程。
[0023]4、治疗结果:
4.1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痊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
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无效:疼痛未见改善。
[0024]4.2结果:73例患者中,痊愈52例(71.2 % ),好转19例(26 % ),无效2例(2.8%),总有效率为97.2%0
[0025]典型病例
1、叶某,24岁。经期小腹绞痛,面白,汗出,暖水袋抚处症状缓解,小腹空坠,腰酸。妇科及B超检查未见生殖器异常。舌质白润,脉紧。经前连续服用本发明中药,经前3天服至经净痛止,每日I剂,治疗2个月经周期而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0026]2、赵某,22岁。经前至经期少腹胀痛,经期后延,经色紫暗有块,伴有血块,舌黯,苔薄白,脉紧。经妇科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服用本发明中药,经前3天服至经净痛止,每日I齐U。经治疗3个月经周期,月经正常,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28]实施例1,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药,是由刺通草35g、石蝴蝶25g、见风消25g、肉桂15g、皂角刺15g、蒲黄10g、兰石草果10g、牛膝10g、仙桃草10g、艾叶1g制成。
[0029]实施例2,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药,是由刺通草40g、石蝴蝶30g、见风消30g、肉桂20g、阜角刺20g、蒲黄15g、兰石草果15g、牛膝15g、仙桃草15g、艾叶15g制成。
[0030]实施例3,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药,是由刺通草45g、石蝴蝶35g、见风消35g、肉桂25g、皂角刺25g、蒲黄20g、兰石草果20g、牛膝20g、仙桃草20g、艾叶20g制成。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刺通草35 - 45份、石蝴蝶25 - 35份、见风消25 — 35份、肉桂15 — 25份、皂角刺15 — 25份、蒲黄10 — 20份、兰石草果10 — 20份、牛膝10 — 20份、仙桃草10 — 20份、艾叶10 — 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刺通草40份、石蝴蝶30份、见风消30份、肉桂20份、皂角刺20份、蒲黄15份、兰石草果15份、牛膝15份、仙桃草15份、艾叶15份。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中药,该中药是由刺通草、石蝴蝶、见风消、肉桂、皂角刺、蒲黄、兰石草果、牛膝、仙桃草、艾叶制成。临床可以用于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
【IPC分类】A61K36-88, A61P15-00
【公开号】CN104688954
【申请号】CN201510143447
【发明人】张淑霞, 倪丽, 张红
【申请人】张淑霞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