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3808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迀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和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0003]仅有少数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直接迀延或临床痊愈若干年后再现),大部分慢性肾炎的发病机制是免疫介导炎症。另外,非免疫、非炎症机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健存肾单位长期代偿处于血流高灌注、高滤过和高跨膜压的“三高”状态,久之导致健存肾小球硬化。病理类型多样,常见的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和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变进展至后期,所有上述不同类型病理变化均可转化为程度不等的肾小球硬化,伴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疾病晚期肾脏体积缩小、肾皮质变薄,病理类型均可转化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0004]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见。多数起病缓慢、隐袭。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时轻时重、迀延,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实验室检查多为轻度尿异常,尿蛋白常在I?3g/d,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增多,可见管型。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轻度氮质血症),这种情况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肾功能逐渐恶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贫血、血压增高等),进入尿毒症。
[0005]如血压控制不好,肾功能恶化较快,预后较差。另外,部分患者因感染、劳累呈急性发作,或用肾毒性药物后病情急骤恶化,经及时去除诱因和适当治疗后病情可一定程度缓解,但也可能由此而进入不可逆慢性肾衰竭。多数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呈慢性渐进性损害,病理类型为决定肾功能进展快慢的重要因素(如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进展较快,膜性肾病进展常较慢),但也与是否合理治疗相关。

【发明内容】

[0006]根据慢性肾炎的病理与特点,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根据中医药理降低、中和中药中的有害成分,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区别于西医治疗方式,达到治病减害的目的。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7 - 15份防己,2 - 10份椒目,7 - 15份葶苈子,7 - 15份大黄,16 - 24份金银花,10 - 18份野菊花,10 - 18份蒲公英,10 - 18份紫花地丁,6 - 14份背天葵,4-12份甘草,4-12份山茵陈,4 - 12份炒神曲,4 - 12份茯苓连皮,1- 5份黑山栀,1- 5份苍术,1- 5份通草,5 - 13份猪苓,5-13份泽泻。
[0009]所述的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9 - 13份防己,4 -8份椒目,9 - 13份葶苈子,9 - 13份大黄,18 - 22份金银花,12 - 16份野菊花,12 - 16份蒲公英,12 - 16份紫花地丁,8 - 12份背天葵,6 - 10份甘草,6 - 10份山茵陈,6 - 10份炒神曲,6 - 10份茯苓连皮,2 -4份黑山栀,2 -4份苍术,2 -4份通草,7 - 11份猪苓,7-11份泽泻。
[0010]所述的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1份防己,6份椒目,11份葶苈子,11份大黄,20份金银花,14份野菊花,14份蒲公英,14份紫花地丁 10份背天葵,8份甘草,8份山茵陈,8份炒神曲,8份茯苓连皮,3份黑山栀,3份苍术,3份通草,9份猪苓,9份泽泻。
[0011]本发明的功效为通过清热宣肺、利水消肿,主治外感风热湿邪后,见头面肢体、甚至全身浮肿复作,小便黄短,咽喉红肿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3]实施例1
[0014]一种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份防己,6份椒目,11份葶苈子,11份大黄,20份金银花,14份野菊花,14份蒲公英,14份紫花地丁 10份背天葵,8份甘草,8份山茵陈,8份炒神曲,8份茯苓连皮,3份黑山栀,3份苍术,3份通草,9份猪苓,9份泽泻。
[0015]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比例选好药材,放入容器内,添加清水与药材比重为1.5:1,煎煮35 - 40分钟后,去渣留汁,每日一剂,连续服用四十剂即可。
[0016]实施例2
[0017]一种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5份防己,2份椒目,15份葶苈子,15份大黄,16份金银花,10份野菊花,18份蒲公英,18份紫花地丁,6份背天葵,4份甘草,4份山茵陈,4份炒神曲,4份茯苓连皮,5份黑山栀,5份苍术,5份通草,13份猪苓,13份泽泻。
[0018]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比例选好药材,放入容器内,添加清水与药材比重为1.5:1,煎煮35 - 40分钟后,去渣留汁,每日一剂,连续服用四十剂即可。
[0019]实施例3
[0020]一种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7份防己,10份椒目,7份葶苈子,7份大黄,24份金银花,18份野菊花,10份蒲公英,10份紫花地丁,14份背天葵,12份甘草,12份山茵陈,12份炒神曲,12份茯苓连皮,I份黑山栀,I份苍术,I份通草,5份猪苓,5份泽泻。
[0021]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比例选好药材,放入容器内,添加清水与药材比重为1.5:1,煎煮35 - 40分钟后,去渣留汁,每日一剂,连续服用四十剂即可。
[0022]实施例4
[0023]—种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9份防己,8份椒目,9份葶苈子,9份大黄,22份金银花,12份野菊花,12份蒲公英,12份紫花地丁,12份背天葵,6份甘草,6份山茵陈,6份炒神曲,6份茯苓连皮,4份黑山栀,4份苍术,4份通草,11份猪苓,11份泽泻。
[0024]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比例选好药材,放入容器内,添加清水与药材比重为1.5:1,煎煮35 - 40分钟后,去渣留汁,每日一剂,连续服用四十剂即可。
[0025]实施例5
[0026]一种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3份防己,4份椒目,13份葶苈子,13份大黄,18份金银花,16份野菊花,16份蒲公英,16份紫花地丁,8份背天葵,10份甘草,10份山茵陈,10份炒神曲,10份茯苓连皮,2份黑山栀,2份苍术,2份通草,7份猪苓,7份泽泻。
[0027]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比例选好药材,放入容器内,添加清水与药材比重为1.5:1,煎煮35 - 40分钟后,去渣留汁,每日一剂,连续服用四十剂即可。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7- 15份防己,2 - 10份椒目,7 - 15份葶苈子,7 - 15份大黄,16 - 24份金银花,10 - 18份野菊花,10 - 18份蒲公英,10 - 18份紫花地丁,6 - 14份背天葵,4 - 12份甘草,4 - 12份山茵陈,4 - 12份炒神曲,4 - 12份茯苓连皮,1- 5份黑山栀,1- 5份苍术,1- 5份通草,5 - 13份猪苓,5 - 13份泽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9 - 13份防己,4 - 8份椒目,9 - 13份葶苈子,9 - 13份大黄,18 - 22份金银花,12 - 16份野菊花,12 - 16份蒲公英,12 - 16份紫花地丁,8 - 12份背天葵,6-10份甘草,6 - 10份山茵陈,6 - 10份炒神曲,6 - 10份茯苓连皮,2 - 4份黑山栀,2 - 4份苍术,2 - 4份通草,7 - 11份猪苓,7 - 11份泽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11份防己,6份椒目,11份葶苈子,11份大黄,20份金银花,14份野菊花,14份蒲公英,14份紫花地丁 10份背天葵,8份甘草,8份山茵陈,8份炒神曲,8份茯苓连皮,3份黑山栀,3份苍术,3份通草,9份猪苓,9份泽泻。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湿热壅盛型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7‐15份防己,2‐10份椒目,7‐15份葶苈子,7‐15份大黄,16‐24份金银花,10‐18份野菊花,10‐18份蒲公英,10‐18份紫花地丁,6‐14份背天葵,4‐12份甘草,4‐12份山茵陈,4‐12份炒神曲,4‐12份茯苓连皮,1‐5份黑山栀,1‐5份苍术,1‐5份通草,5‐13份猪苓,5‐13份泽泻。本发明的功效为通过清热宣肺、利水消肿,主治外感风热湿邪后,见头面肢体、甚至全身浮肿复作,小便黄短,咽喉红肿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IPC分类】A61P11-04, A61P13-00, A61K36-884, A61P13-12, A61P7-10
【公开号】CN104758496
【申请号】CN201510118896
【发明人】马昱
【申请人】马昱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