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稳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93088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自稳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人体脊柱内固定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椎体融合的自稳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前路腰椎融合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它有利于降低假关节形成的发生率和恢复患者脊柱正常的矢状序列,并向微创化方向不断发展.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v fus1n, XLIF)是近年来出现的经外侧穿过腹膜后间隙和腰大肌到达腰椎的一种新的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与传统的前路腰椎手术相比,该技术的优点在于不经腹膜腔、不需要分离大血管和神经丛,因而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XLIF)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疼痛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等优点,近几年得到广泛地应用,利用这种椎间融合术可在椎间隙植入椎间融合器,能有效地恢复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容积,有利于分散承重应力、降低植骨所受压力。
[0003]目前,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XLIF)所用融合器种类很多,如CN 103876865 A公开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近似长方体形状的融合器主体、设置在融合器主体内部的膨胀锁、螺纹连接到膨胀锁的调节拉杆和锁帽。融合器主体由调节端头和膨胀部组成,膨胀部由呈开口状的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构成,膨胀部的开口端具有植入端头,上膨胀体的上表面和下膨胀体的下表面分别具有与人体终板曲度相吻合的设有防滑齿的承重面,上、下膨胀体的中央分别形成有上下对应的植骨孔,膨胀部的垂直于承重面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弧形调节槽,弧形调节槽的内径从植入端头向调节端头呈阶梯状减小。这种椎间融合器的不足是为了维持融合器的稳定性,还需要在侧路植入钢板和螺钉或者在后路植入钉棒,这样势必延长了手术时间或手术创伤。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装配方便、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的用于自稳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
[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稳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包括近似长方体形状的融合器主体,融合器主体由调节端头和膨胀部组成,膨胀部由呈开口状的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构成,膨胀部的开口端具有植入端头,上膨胀体的上表面和下膨胀体的下表面分别具有与人体终板曲度相吻合的设有防滑齿的承重面,上、下膨胀体的中央分别形成有上下对应的植骨孔,膨胀部的垂直于承重面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弧形调节槽,弧形调节槽的内径从植入端头向调节端头呈阶梯状减小,其特征在于融合器主体的调节端头中间设有持取孔,调节端头两端分别设有上翼和下翼,上翼和下翼上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万向球式锁套,锁套的内壁设有螺纹,锁钉穿过锁套及连接孔其末端设有与锁套内壁螺纹相连接的锁定螺纹。
[0006]本发明可以在膨胀部与调节端头连接端设有观察孔,观察孔内设有钽丝,以通过透视观察本发明的安装位置。
[0007]本发明所述的锁钉端部设有梅花持取孔,以方便对锁钉的操作。
[0008]本发明使用时,将融合器主体装入锁环后植入人体椎间隙,再将锁钉穿过锁环植入上下椎体,并可以万向球锁套调节,以达到最佳位置,锁钉、锁套通过锥螺纹锁定,防止锁钉退出,完成椎体融合脊柱固定,本发明不需要侧路额外植入钢板螺钉或者从后路植入钉棒,具有切迹小,操作方便,更少创伤,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融合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1 ] 图3是锁钉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锁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4]一种自稳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包括近似长方体形状的I融合器主体,I融合器主体由调节端头和膨胀部组成,膨胀部由呈开口状的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构成,膨胀部的开口端具有植入端头,上膨胀体的上表面和下膨胀体的下表面分别具有与人体终板曲度相吻合的设有防滑齿的承重面,上、下膨胀体的中央分别形成有上下对应的植骨孔,膨胀部的垂直于承重面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弧形调节槽,弧形调节槽的内径从植入端头向调节端头呈阶梯状减小,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稳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融合器主体的调节端头中间设有14持取孔,调节端头两端分别设有11上翼和12下翼,11上翼和12下翼上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万向球式锁套,锁套的内壁设有螺纹,2锁钉穿过锁套及连接孔其末端设有与锁套内壁螺纹相连接的22锁定螺纹,所述的锁钉端部设有21梅花持取孔,以方便对2锁钉的操作,另外,本发明可以在膨胀部与调节端头连接端设有观察孔,观察孔内设有15钽丝,以通过透视观察本发明的安装位置。
[0015]实施例1:
一种自稳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每套包括融合器主体一个、锁钉两个、锁环两个融合器主体I包括上翼11、下翼12、连接孔13、14持取孔、15钽丝、16齿、17植骨腔(见图2);锁钉2包括梅花持取孔21、锁钉螺纹22、骨螺纹23 (见图3);锁套3包括锁定螺纹31 (见图4),融合器主体I装入锁环后植入人体椎间隙;锁钉穿过锁环植入上下椎体,并可以万向调节,以达到最佳位置;锁钉、锁环通过锥螺纹锁定,防止锁钉退出,完成椎体融合脊柱固定。
[0016]首先把3锁环装入I融合器主体的连接孔13,锁套3与连接孔贴合;17植骨腔中植入自体骨(异体骨)或者人工骨。
[0017]然后用专用工具-融合器持器通过14持取孔持取,把I融合器主体植入椎间隙。其中11上翼与上椎体贴合,12下翼与下椎体贴合,16齿与椎体的上下终板贴合并嵌入上下终板,以防止I融合器主体的脱出。其中齿面是一种弧形结构,能保证与上下终板贴合严密。15钽丝的主要作用是在CT下显影,以确保I融合器主体植入在最佳位置。
[0018]最后通过专用起子通过21梅花持取孔把2锁钉植入上下椎体,骨螺纹23把持在椎体内;锁钉2的锁定螺纹22与3锁环的31锁定螺纹啮合,完成椎间融合器的最终植入。其中锁套3可以在连接孔13上端的万向孔中实现万向摆动,以保证锁钉2植入在最佳位置。
【主权项】
1.一种自稳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包括近似长方体形状的融合器主体,融合器主体由调节端头和膨胀部组成,膨胀部由呈开口状的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构成,膨胀部的开口端具有植入端头,上膨胀体的上表面和下膨胀体的下表面分别具有与人体终板曲度相吻合的设有防滑齿的承重面,上、下膨胀体的中央分别形成有上下对应的植骨孔,膨胀部的垂直于承重面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弧形调节槽,弧形调节槽的内径从植入端头向调节端头呈阶梯状减小,其特征在于融合器主体的调节端头中间设有持取孔,调节端头两端分别设有上翼和下翼,上翼和下翼上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万向球式锁套,锁套的内壁设有螺纹,锁钉穿过锁套及连接孔其末端设有与锁套内壁螺纹相连接的锁定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稳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在膨胀部与调节端头连接端设有观察孔,观察孔内设有钽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稳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锁钉端部设有梅花持取孔。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稳型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器,包括近似长方体形状的融合器主体,融合器主体由调节端头和膨胀部组成,膨胀部由呈开口状的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构成,其特征在于融合器主体的调节端头中间设有持取孔,调节端头两端分别设有上翼和下翼,上翼和下翼上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万向球式锁套,锁套的内壁设有螺纹,锁钉穿过锁套及连接孔其末端设有与锁套内壁螺纹相连接的锁定螺纹,使用时,将融合器主体装入锁环后植入人体椎间隙,再将锁钉穿过锁环植入上下椎体,并可以万向球锁套调节,以达到最佳位置,本发明不需要侧路额外植入钢板螺钉或者从后路植入钉棒,具有切迹小,操作方便,更少创伤,不需要二次手术等优点。
【IPC分类】A61F2-44
【公开号】CN104814816
【申请号】CN201510258214
【发明人】叶晓健, 刘希麟, 许振山, 贾炳轩
【申请人】上海长征医院, 北京市奥斯比利克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