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由生物制剂组成的解酒注射针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12095阅读:15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由生物制剂组成的解酒注射针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解酒的药物,尤其涉及到一种由生物制剂组成的解酒注射针剂。
【背景技术】
[0002]饮酒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饮酒过量又给人们带来如伤害饮酒者自身身体,引发酒驾、酗酒滋事等危害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诸多问题。目前,虽然有一些解酒的传统口服药方,但由于传统口服药剂要经胃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血药高峰并产生药效,加之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能力有限,还是不能较为迅速有效地解决饮酒过量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较快解决饮酒过量问题的由生物制剂组成的解酒注射针剂。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由生物制剂组成的解酒注射针剂的组份(按容积)为:乙醇脱氢酶0.2?0.8%,乙醛脱氢酶0.2?0.8%,血清白蛋白0.2?0.4%,甘油1.1?1.4%,无菌水96.6%?98.3% ;各组份之和等于100%。
[0005]本发明的特点:本发明具有起效快,药效强,药效持续时间久,副作用小,制作成本低等优点,能够较快的解决和缓解饮酒过量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06]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技术方案完全一致。
[0007]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说明。
[0008]乙醇脱氢酶以及乙醛脱氢酶在人体中少量存在,在人体内的酒精代谢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乙醇会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醛,乙醛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对身体无害的乙酸。当人们饮酒后乙醇会经小肠吸收并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在肝脏中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酸并排出体外。但正常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以及乙醛脱氢酶的含量都很少,难以分解大量的酒精,这使得采用外源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注射针剂注射来解决饮酒过量成为了可能。通过增加血液中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浓度来加快酒精的分解过程,保护人体脏器不受乙醇的损害,而血清白蛋白(ALB)能稳定乙醇脱氢酶以及乙醛脱氢酶的结构,保护二者的活性,并且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快二者在血液中的运动速度。
[0009]本发明与传统口服解酒药的比较优势在于:
[0010]1、本品通过注射给药,直接参与血液循环,起效快。短时间内就可达到血药高峰。本产品为注射针剂,主要成分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提取纯化物。能与血液中的乙醇特异性结合,通过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联合作用将乙醇分解为乙酸,乙酸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将肾脏过滤作用后排出体外,故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血药高峰。而传统口服药剂的主要是多种中药成分组合,主要吸收途径为经胃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血药高峰,并且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能力有限,有效成分难以快速被充分吸收。
[0011]2、直接注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针剂的药效更强,药效持续时间时间更长。传统解酒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口服药物激活肝脏的分泌能力,继而提高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含量。而肝脏自身产生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能力有限。所以传统药物难以发挥足够的药效。而通过注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方法可以使血液中乙醇分解酶的浓度迅速提高,进而在血液中将乙醇快速转化为乙酸,并能在很长时间内维持酶的活性。
[0012]3、由于人体肝脏中含有乙醇脱氢酶以及乙醛脱氢酶,采用人体中含有的酶类成分制作针剂不会引起人体的排异反应,副作用更小,对人体基本无副作用。而传统解酒药的主要成分复杂,多为人体内不存在的物质。无论对药物进行怎样进行配比也无法完全消除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0013]4、随着生物工程菌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生物工程菌生产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成本更加低廉,有利于蛋白针剂的推广和普及。而传统解酒药多为中药制剂,因环境污染以及种植技术等外界条件制约,中药制剂的价格不断走高,并且中药制剂的成分复杂,很难对其药性完全掌握。这也大大制约传统中药制剂解酒药的应用。
【主权项】
1.一种由生物制剂组成的解酒注射针剂,其特征在于,它的组份(按容积)为:乙醇脱氢酶0.2?0.8%,乙醛脱氢酶0.2?0.8%,血清白蛋白0.2?0.4%,甘油1.1?1.4%,无菌水96.6%?98.3% ;各组份之和等于100%。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生物制剂组成的解酒注射针剂。它的组份(按容积)为:乙醇脱氢酶0.2~0.8%,乙醛脱氢酶0.2~0.8%,血清白蛋白0.2~0.4%,甘油1.1~1.4%,无菌水96.6%~98.3%;各组份之和等于100%。本发明的特点:具有起效快,药效强,药效持续时间久,副作用小,制作成本低等优点,能够较快的解决和缓解饮酒过量问题。
【IPC分类】A61K9/08, A61P39/02, A61K38/44
【公开号】CN104888203
【申请号】CN201510233089
【发明人】刘洋
【申请人】刘洋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