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黄褐斑是一种女性常见皮肤病,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有关,月经不调、妊娠、服避孕药或肝功能不好以及慢性肾病都可能出现黄褐斑,特别是妊娠期、产后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皮疹对称性分布于颜面、额、两颊、鼻背两侧、唇周围、颏部皮肤,呈指盖至钱币大小或呈手掌大小、形状不规则的淡褐色或暗褐色沉斑,境界明显或模糊不清,可融合成大片,此外日晒和精神因素也会加重本病,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不能乱吃药,中医讲究调理,标本兼治,以中医学为基础研究黄褐斑的有效药剂,对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配方科学,制备简单,标本兼治,能够有效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治愈率高,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龙胆草12-16份、荆芥8-12份、丹参5-8份、川芎5-12份、白芷6_10份、山茱萸13-17份、黄芪10-15份、车前子6-12份。
[000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龙胆草14份、荆芥10份、丹参7份、川;10份、白芷8份、山茱萸15份、黄芪14份、车前子9份。
[000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将按照比例的龙胆草、荆芥、丹参、川芎、白芷、山茱萸、黄芪、车前子采用超零界二氧化碳萃取后,浓度为2-4g/ml的提取物,按照1:35比例加水煎熬即可。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采用现代科技生物技术,所选原料经过科学配置,中药提取方式为超零界二氧化碳萃取,与现有技术中的水煎煮相比,各种有效成分在加压条件下,更易被提取出来,中药的利用率高,杀菌和抗菌效果更好,安全性高,并具有一种特殊的中药香味,使用时让人放心;本发明配方科学,制备简单,标本兼治,能够有效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治愈率高,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09]实施例1
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龙胆草12份、荆芥12份、丹参5份、川芎12份、白芷6份、山茱萸17份、黄芪10份、车前子12份。
[0010]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将按照比例的龙胆草、荆芥、丹参、川;、白?£、山茱萸、黄苗、车前子采用超零界二氧化碳萃取后,浓度为4g/ml的提取物,按照1:35比例加水煎熬即可。
[0011 ] 每天2次使用,12天病愈,无后遗症和副作用。
[0012]实施例2
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龙胆草14份、荆芥10份、丹参7份、川;10份、白芷8份、山茱萸15份、黄芪14份、车前子9份。
[0013]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将按照比例的龙胆草、荆芥、丹参、川芎、白芷、山茱萸、黄芪、车前子采用超零界二氧化碳萃取后,浓度为3g/ml的提取物,按照1:35比例加水煎熬即可。
[0014]每天2次使用,13天病愈,无后遗症和副作用。
[0015]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主权项】
1.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龙胆草12-16份、荆芥8-12份、丹参5-8份、川芎5-12份、白芷6_10份、山茱萸13-17份、黄芪10-15份、车前子6-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龙胆草14份、荆芥10份、丹参7份、川芎10份、白芷8份、山茱萸15份、黄芪14份、车前子9份。3.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按照比例的龙胆草、荆芥、丹参、川;、白?£、山茱萸、黄苗、车前子采用超零界二氧化碳萃取后,浓度为2-4g/ml的提取物,按照1:35比例加水煎熬即可。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龙胆草12-16份、荆芥8-12份、丹参5-8份、川芎5-12份、白芷6-10份、山茱萸13-17份、黄芪10-15份、车前子6-12份,本发明采用现代科技生物技术,所选原料经过科学配置,中药提取方式为超零界二氧化碳萃取,与现有技术中的水煎煮相比,各种有效成分在加压条件下,更易被提取出来,中药的利用率高,杀菌和抗菌效果更好,安全性高,并具有一种特殊的中药香味,使用时让人放心;本发明配方科学,制备简单,标本兼治,能够有效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治愈率高,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IPC分类】A61P17/00, A61K36/68
【公开号】CN105012407
【申请号】CN201510430705
【发明人】潘海峰
【申请人】潘海峰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