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黄水疮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黄水疮的外用中药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黄水疮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0003]
【背景技术】
[0004]黄水疮又称滴脓疮、天疱疮,是一种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脓疱、脓痂;黄水疮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童,发病急速,初起为散在的红斑,或豆粒大小的水疱,四周有轻度红晕,疱液黄清,逐渐浑浊成脓,疱壁松薄,容易破裂,破后流出黄水或脓液,淋漓湿烂,毒液脓散而蔓延它处,或传染他人,重者可波及全身,自觉瘙痒;目前西医多用0.05%高锰酸钾液洗,抗菌素治疗,效果不理想,易复发,中医多内服清暑汤、五味消
毒饮治疗。
[0005]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黄水疮的外用中药。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黄水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麦冬6-10、合欢皮4-5、制乳香2-5、血竭8-10、野菊花15-20、紫苏叶5-6、熟大黄2_4、黄柏5_6、山茶花7_8、蒲公英8_10、虎杖3-5、白花蛇舌草1-3、鱼腥草2-4、侧柏叶5-6、紫花地丁 3_4、枳壳6_8、水胡满根2_4和树头菜 1_3。
[0008]治疗黄水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麦冬8、合欢皮4.5、制乳香3、血竭9、野菊花18、紫苏叶5.5、熟大黄3、黄柏5.5、山茶花7.5、蒲公英9、虎杖4、白花蛇舌草
2、鱼腥草3、侧柏叶5、紫花地丁 3.5、枳壳7、水胡满根3和树头菜2。
[0009]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过200目筛,然后加入适量的医用酒精搅拌混合均匀,涂覆于患处,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有效的治疗黄水疮,达到清热解毒、收湿生肌、生津止痒、防腐消炎的目的,本发明用于治疗黄水疮疗效显著,见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副作用,无任何不良反应。
[00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治疗黄水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麦冬8、合欢皮4.5、制乳香3、血竭9、野菊花18、紫苏叶5.5、熟大黄3、黄柏5.5、山茶花7.5、蒲公英9、虎杖4、白花蛇舌草2、鱼腥草3、侧柏叶5、紫花地丁 3.5、枳壳7、水胡满根3和树头菜2。
[0013]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过200目筛,然后加入适量的医用酒精搅拌混合均匀,涂覆于患处,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治愈。
[0014]典型病例:
病例1:杨某某,男,17岁,患者头面部、四肢起脓疱,初起为散在的水疱,I?2天后水疱迅速增大,疱液由清亮变浑浊,脓液沉积于疱底部,疱壁薄而松弛,破溃后显露糜烂面,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连续涂敷两个疗程后,皮肤脓疱明显好转,继续用药两个疗程后,脓疱结痂,痊愈。
[0015]病例2:胡某某,男,9岁,患者颜面、口周、耳郭及四肢出现多个浅在水疱、脓疱,脓疱较密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黄水疮,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连续涂敷十余天后,症状明显减轻,水疱消肿,后继续涂敷两个疗程后,痊愈。
[0016]病例3:赵某,女,12岁,患儿背部及颈部患有多处水疱,尚未破溃,疱液由清亮变浑浊,脓液沉积于疱底部,诊断为黄水疮,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连续涂敷一周,水疱明显消肿,继续涂敷两个疗程后,水疱全部消失,痊愈。
【主权项】
1.一种治疗黄水疮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麦冬6-10、合欢皮4-5、制乳香2-5、血竭8-10、野菊花15-20、紫苏叶5_6、熟大黄2_4、黄柏5_6、山茶花7_8、蒲公英8-10、虎杖3-5、白花蛇舌草1-3、鱼腥草2-4、侧柏叶5-6、紫花地丁 3_4、枳壳6_8、水胡满根2-4和树头菜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黄水疮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麦冬8、合欢皮4.5、制乳香3、血竭9、野菊花18、紫苏叶5.5、熟大黄3、黄柏5.5、山茶花.7.5、蒲公英9、虎杖4、白花蛇舌草2、鱼腥草3、侧柏叶5、紫花地丁 3.5、枳壳7、水胡满根3和树头菜2。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黄水疮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麦冬6-10、合欢皮4-5、制乳香2-5、血竭8-10、野菊花15-20、紫苏叶5-6、熟大黄2-4、黄柏5-6、山茶花7-8、蒲公英8-10、虎杖3-5、白花蛇舌草1-3、鱼腥草2-4、侧柏叶5-6、紫花地丁3-4、枳壳6-8、水胡满根2-4和树头菜1-3;本发明能有效的治疗黄水疮,达到清热解毒、收湿生肌、生津止痒、防腐消炎的目的,本发明用于治疗黄水疮疗效显著,见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副作用,无任何不良反应。
【IPC分类】A61P31/04, A61K36/8968, A61P17/02
【公开号】CN105012667
【申请号】CN201510397452
【发明人】杜仁波
【申请人】杜仁波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