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半萜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高血脂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10520995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倍半萜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高血脂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倍半萜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高血脂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倍半萜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式(I)或式(II)所示:其中,R1为氢、羟基、氨基、硝基、氰基、C1?8烷基、取代的C1?8烷基、C5?8环烷基、取代的C5?8环烷基、C5?6芳香基、取代的C5?6芳香基、C9?18稠环芳香基、取代的C9?18稠环芳香基、C5?6杂环基、取代的C5?6杂环基、C5?6芳杂环基或取代的C5?6芳杂环基;所述R2的定义和R1的相同。本发明所述倍半萜类化合物对甘油三酯的形成具有抑制效果,且对宿主毒性小,安全性高,可应用于制备防治高脂血症的药物。
【专利说明】
倍半瞄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高血脂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活性成分和药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设及倍半祗类化合物在制 备防治高血脂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屯、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特别是中老年)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高脂血症是诱 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屯、病及其它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是一组常见 的代谢素乱。它的主要异常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Ξ醋血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 低。运一组异常不仅与冠屯、病、膜腺炎、结肠癌及脂肪肝等有关,而且可能还与衰老等相关, 但是,高血脂到底是许多疾病的原因还是结果,至今仍没有直接的证据。目前,已经发现的 具有降血脂活性的天然产物,结构类型多样,常见的有皂巧、黄酬、多糖、不饱和脂肪酸、酪、 生物碱和蔥酿等。目前临床应用的降血脂药主要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类等。但运 些药物的主要问题在于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他汀类大剂量服用会产生肌毒,贝特类和烟 酸会产生胃肠道不适、肝肾损伤。
[0003] 凤尾藤(Pteris cretica L.)为凤尾藤科凤尾藤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 地区。凤尾藤是一种资源丰富,具有多种医用功效,使用历史悠久的中草药。在临床上具有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主治频疾、泄泻、黄痘、疗疮肿毒、腮腺炎、乳腺炎、蛇 虫咬伤及外伤出血等疾病,它根茎部分用于治疗糖尿病、抗肿瘤等。从凤尾藤中已经发现的 化合物包括倍半祗、二祗、Ξ祗、黄酬、酱醇W及巧类化合物,其活性主要见于抗癌和抗菌两 方面的报道。而现有的技术中未见pterosin类型倍半祗降血脂活性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倍半祗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高 血脂药物中的应用。
[0005] 本发明通过W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倍半祗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高血脂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倍半祗 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式(I)或式(II)所示:
[0007]
[000引其中,Rl为氨、径基、氨基、硝基、氯基、Cl-8烷基、取代的Cl-8烷基、C5-8环烷基、取代 的C5-8环烷基、C5-6芳香基、取代的C5-6芳香基、C9-18稠环芳香基、取代的C9-18稠环芳香基、C5-6 杂环基、取代的Cs-6杂环基、Cs-6芳杂环基或取代的Cs-6芳杂环基;
[0009] 所述R2的定义和化的相同。
[0010] 优选地,Rl为氨、径基、氨基、硝基、氯基、Cl-8烷基、取代的Cl-8烷基、C5-8环烷基、取 代的C5-8环烷基、C5-6芳香基、取代的C5-6芳香基。
[0011] 优选地,Rl为氨、径基、氨基、硝基、氯基、Cl-5烷基、取代的Cl-5烷基、C5-8环烷基、取 代的C5-8环烷基、C5-6芳香基、取代的C5-6芳香基。
[0012] 优选地,取代基选自下列基团:面素、全面代的Cl-2烷基、面代Cl-4烷基、径基、Cl-6直 链或支链烷氧基、氯基或Cl-3直链或支链烷基。
[OOU] 更优选地,Ri为氨或哲基。
[0014] 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倍半祗类化合物,所述倍半祗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式(III)所 示:
[0015] ,
[0016] 其中,R3为氨或径基,R4为氨或径基。
[0017] 进一步地,R3和R4不同时为氨或径基。
[0018] 优选地,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辅料。
[0019] 优选地,所述药物为注射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悬浮剂或乳剂。
[0020]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倍半祗化合物在制备防治高脂血症的新应用,并给出2个新的 化合物和5个已知化合物,同时给出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21] 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凤尾藤(P.cretica)全株,晒干,粉碎,用95%乙醇室 溫浸提Ξ次,每次24小时,合并浓缩液,分别用乙酸乙醋,正下醇萃取,得到乙酸乙醋,正下 醇部分,乙酸乙醋部分过硅胶柱层析,二氯甲烧/甲醇(200:1、100:1、50:1、20:1、10:1和2: 1)梯度洗脱得到屯个馈分(A-G),馈分F再分别过反复过硅胶柱、凝胶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 柱而分离得到。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W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3] 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能够显著地减少3T3-L1细胞内甘油Ξ醋含量,对甘油Ξ醋的 形成具有抑制效果,尤其是化合物1和4抑制活性高,且细胞毒性实验也证明,所述化合物1- 7对宿主毒性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运表明,化合物1-7可用于制备防治高血脂症疾病的药 物。
【附图说明】
[0024] 图1: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1~7抑制3T3-L1脂肪细胞甘油Ξ醋产生的影响。
[0025] 图2:不同浓度的化合物1和4对3T3-L1脂肪细胞脂肪积累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 设备和方法为本技术领域常规市购的试剂、设备和常规使用的方法。
[0027] 实施例1:
[00%]化合物1~7的制备:从凤尾藤(Pteris cretica)中制备化合物1-7的方法:
[00巧]凤尾藤(Pteris cretica)全株(7.6kg),晒干,粉碎,用95%乙醇室溫浸提Ξ次,每 次24小时,合并浓缩液,得粗提物(327g),分别用乙酸乙醋,正下醇萃取,得到乙酸乙醋,正 下醇部分,乙酸乙醋层(llOg)直接过硅胶柱层析,W二氯甲烧/甲醇(200:1、100:1、50:1、 20:1、10:1和2:1的体积比)梯度洗脱,每5001^捜集一份,化(:检测合并相同部分,共得到屯 个流分(A-G)。流份 F(19g)经 Ci8 反向柱,用甲醇 / 水(50:50、60:40、70:30、80:20、90:10)梯度 洗脱得到五个小组分(F1-F5)。流份F1经半制备液相(甲醇/水,45:55)得到4 经半制备液 相(乙腊/水,17:83)后再经葡聚糖凝胶LH-20(甲醇体系)纯化后又经半制备液相(甲醇/水, 45:55)得到化合物6 J3经硅胶柱层析(二氯甲烧/甲醇,20:1、10:1)梯度洗脱,再经半制备 液相化腊/7jC,20:80)得到化合物2J4经葡聚糖凝胶LH-20(甲醇体系)后直接经半制备液 相(乙腊/水14:86)得到化合物7和5。巧经半制备液相(甲醇/水40:60)得到化合物1和3。
[0030]
[0031] 其中,化合物1~7名称为:
[0032] 化合物 1: (2R,3S)-5-hy化oxymethyl-pterosin C;
[0033] 化合物2: (2R,3S)-15-hy化oxymethyl peterosin C;
[0034] 化合物3:(23,35)可16'〇3111。
[0035] 化合物4:(25,35)可16'〇3111。
[0036] 化合物5:pterosin T;
[0037] 化合物6:pterosin S;
[0038] 化合物7:2(S),3(S)-pte;rosin U。
[0039] 化合物1 (新化合物)的表征数据:
[0040]
[0041 ] 1:白色油状;[a]2〇D+24.0(c 0.10,Me0H);UV(Me0H)Amax(log〇217(4.28) ,257 (3.93),301(3.13)nm;ECD(Me0H)A"ax(Δ ε)208(+2.71),225(-3.97),298(-3.34),330( + 2.63)nm;IR(邸r)vmax :3422,2963,2912,1693,1623,1424,1374,1261,1091,1035,803cm-i; 1h NMR(CD3〇D,400MHz)and "C 醒R(CD3〇D,100MHz)data,见表 1;HREIMS m/z250.1203[M] + (calcd for Cl姐 18〇4,250.1200),绝对构型为23,35。
[0042] 化合物2(新化合物):
[0043]
[0044] 2白色油状;[a]2〇D+26.0(c 0.10,Me0H) ;UV(Me0H)Amax(loge)218(4.21) ,257 (3.86),302(3.06)nm;ECD(Me0H)A"ax(Δ ε)207(+4.93),226(-5.23),297(-3.83),326( + 3.06)nm;IR 化化)Vmax3384,2970,2934,2881,1694,1599,1453,1328,1229,1127,1038, 921cm-i;iH 匪R(CD30D,400MHz)and "C 醒R(CD30D,100MHz)data,见表 1;HRESIMS m/z 251.12729[M+扣+ (calcd for Ci4Hi904,251.12779),绝对构型为2R,3S。其中,化合物 1 和2的 核磁数据见表1所示:
[0045] 表1化合物1和2的核磁数据
[0046]
[0047]
[004引实施例2:本发明化合物1~7降甘油Ξ醋和减少脂肪累积作用的活性测试。
[0049] (1)细胞培养。细胞(3了3-1^)采用完全培养基(0161高糖培养基加10%胎牛血清、 1 OOU/mL青霉素、lyg/mL链霉素)在37 °C、体积分数5 % C〇2的培养基中培养和传代。
[0050] (2)脂肪细胞分化。细胞接种于48孔板中,W完全培养基培养至完全接触(第0天), 将培养基换成分化培养基I (完全培养基中添加化g/mL膜岛素,lOOng/mL地塞米松,0.5mM 3-异下基-1-甲基黄嚷岭和long/血生物素)诱导分化培养3天。空白对照组仍使用完全培养 基培养。第3天,更换成分化培养基11(完全培养基中添加化g/mL膜岛素)继续培养3天。空白 对照组仍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第6天,收获细胞进行后续分析。
[0051] (3)药物干预及结果:待测化合物WDMS0配成lOmM母液,测试时稀释成不同浓度工 作液。为校正母液溶剂DMS0影响,空白对照添加0.1 % DMS0。
[0052] (4)甘油Ξ醋测试:收获处理后的3T3-L1细胞,冰PBS洗涂两次,超声破碎细胞,使 用甘油Ξ醋试剂盒细胞破碎液中甘油Ξ脂含量。结果W空白对照细胞甘油Ξ醋含量百分比 的形式表示(即实验组的甘油Ξ醋含量\空白对照组的甘油Ξ醋的含量X 100%)。实验结果 为Ξ次独立实验的平均值。如图1所示,化合物1和4的抑制率达到了 39.4 %和48.0 %。(纵坐 标表示甘油Ξ醋的含量,Vehicle表示对照组,BBR表示阳性药小築碱)
[0化3] (5)油红0染色:3T3-L1细胞W10%(V/V)福尔马林溶液室溫固定1小时,W新制备 的油红0工作溶液60°C染色30分钟,蒸馈水洗两次,W装有CCD数码相机的倒置显微镜观察 并拍照。拍摄过程中放大倍数、光强度不变。图2依次显示了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阳性对 照W及加药组的细胞脂肪积累的情况,褐红色越少,表示细胞产生的脂肪积累越少。
[0054] 实施例3:本发明化合物1-7细胞毒活性。
[0055] (1)细胞培养。细胞化EK293T)采用完全培养基(DMEM高糖培养基加10%胎牛血清、 1 OOU/mL青霉素、lyg/mL链霉素)在37 °C、体积分数5 % C〇2的培养基中培养和传代。
[0化6] (2)测试方法。调整对数生长期肥K293T细胞密度为5 X 105cel 1 s/ml,使用不同浓 度化合物处理细胞,每个浓度设3个平行复孔,3天后使用切toTox-Glo?细胞毒性检测系统 (普洛麦格公司、一种检测死细胞在细胞群中相对数量的发光检测试剂盒)测试不同浓度化 合物的细胞毒性。
[0化7] (3)结果处理。按照公式:抑制率=1-(加药组的活的细胞数-空白对照组)/(不加 药组的活的细胞数-空白对照组)计算各化合物不同浓度下的抑制率,用于评价各化合物的 细胞毒性。如表2所示,化合物1-7在ΙΟμΜ时几乎没有毒性。
[005引表2化合物1~7细胞毒性试验 [0化9]

【主权项】
1. 倍半萜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高血脂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倍半萜类化合 物结构式如式(I)或式(II)所示:其中,Ri为氢、羟基、氨基、硝基、氰基、C1-S烷基、取代的C1-S烷基、CV8环烷基、取代的CV 8 环烷基、CV6芳香基、取代的CV6芳香基、CV18稠环芳香基、取代的CV 18稠环芳香基、CV6杂环 基、取代的CV6杂环基、CV6芳杂环基或取代的CV 6芳杂环基; 所述R2的定义和Ri的相同。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R1为氢、羟基、氨基、硝基、氰基、&-8烷基、取 代的Cl-8烷基、C5-8环烷基、取代的C5-8环烷基、C5-6芳香基、取代的C5-6芳香基。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R1为氢、羟基、氨基、硝基、氰基、C1^烷基、取 代的Cl-5烷基、C5-8环烷基、取代的C5-8环烷基、C5-6芳香基、取代的C5-6芳香基。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取代基选自下列基团:卤素、全卤代的Cu 烷基、卤代Cp4烷基、羟基、Cp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氰基或&-3直链或支链烷基。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R1为氢或羟基。6. -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倍半萜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式(I II)所示:其中,R3为氢或羟基,R4为氢或羟基。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3和R4不同时为氢或羟基。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辅 料。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注射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悬浮 剂或乳剂。
【文档编号】A61K31/122GK105878220SQ201610253498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1日
【发明人】顾琼, 罗祥坤, 李婵娟, 徐峻
【申请人】中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