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1887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导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管,在具备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的导管中,即使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防止破裂。在具备导管管体(20)和配置于该导管管体(20)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的导管(1)中,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以在导管管体(20)的半径方向且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30)与导管管体(20)之间设置空隙部(35)的方式进行固定。
【专利说明】
导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用的导管。
【背景技术】
[0002]—直以来,公知有如下技术,为了在手术中能够辨认导管的前端位置,而在导管的前端部位具备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导管,其具备:由聚四氟乙烯制芯16和覆盖该聚四氟乙烯制芯16的聚氨酯制的外被18构成的细长的管状主体1;以及粘接在该管状主体1的前端的柔性尖端12,在管状主体10与柔性尖端12连接的部分,设有放射线不透过性的贵金属制标识器带14(参照第5页右上栏以及图1等)。
[0004]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医疗用导管管体,其具备:树脂制的内层管;卷绕在内层管的外周的加强材料层;以及包覆内层管及加强材料层的外层管,并与加强材料层接触地配置有X线不透过性的标识器(参照图20等)。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昭64 — 68276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 — 343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现有的导管中,存在配置有放射线不透过性的标识器的部位的刚性比其他部位非常高之类的问题。
[0011]若详细地说明,则现有的导管的前端部为了容易向体内插通而由具有高柔软性的树脂构成。然而,若由白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配置于导管的前端部,则导致该部分的刚性变高,在配置有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的部分和未配置的部分的边界区域产生刚性的间隙。因此,例如在手术者操作现有的导管来使该导管在体内反复弯曲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应力过度集中于配置有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的部分和未配置的部分的边界区域,导管在该边界区域变得容易破裂。
[0012]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在具备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的导管中,即使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防止破裂。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I方案是一种导管,具备:管状体;以及配置于该管状体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上述导管的特征在于,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以在上述管状体的半径方向且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与上述管状体之间设置空隙部的方式进行固定。
[0015]根据该结构,在具备管状体和配置于该管状体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的导管中,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以在管状体的半径方向且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与管状体之间设置空隙部的方式进行固定,因此即使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防止破裂。
[0016]另外,本发明的第2方案在本发明的第I方案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隙部相对于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设置于上述半径方向两侧。
[0017]根据该结构,除了本发明的第I方案的效果以外,由于空隙部相对于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设置于半径方向两侧,因此即使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进一步防止破裂。
[0018]另外,本发明的第3方案在本发明的第I方案或第2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管状体的内部具备沿上述管状体的长轴方向配置的加强部件,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固定于上述加强部件的前端。
[0019]根据该结构,除了本发明的第I方案或第2方案的效果以外,由于在管状体的内部具备沿管状体的长轴方向配置的加强部件,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固定于加强部件的前端,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的位置偏移而可靠地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能够可靠地防止破裂。
[0020]并且,本发明的第4方案在本发明的第3方案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空隙部形成为,延伸至固定有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的上述加强部件的前端。
[0021]根据该结构,除了本发明的第3方案的效果以外,由于空隙部形成为沿固定有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的加强部件的前端延伸,因此即使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进一步防止破裂。
[0022]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0023]本发明的导管即使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防止破裂。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俯视图。
[0025]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6]图3是表不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7]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8]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9]图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30]图中:
[0031]! 一导管,10 一操作部,20、50、70、90—导管管体,21—导管主体部,22—前端片,24、91 一内层,27、57、77—加强部件,28、58、78—加强部,29、59、79、93—前端外层,30、60、80、94 一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a、60a、80a—热粘接部,35、65、85、95—空隙部,92—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第一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
[0034]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俯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35]如图1所示,导管I具备:手术者进行操作的操作部10;以及与操作部10的前端连接的导管管体(相当于本发明的“管状体”)20。另外,导管管体20包括:从操作部10延伸设置的导管主体部21;以及位于导管主体部21的前端侧的前端片22。并且,导管主体部21的前端附近以及前端片22的前端附近分别呈朝向前端而外径缩小的锥形形状。
[0036]另外,如图2所示,导管主体部21构成为多层构造,以导管主体部21的中心轴为基准从半径方向内侧依次由内层24、编织体25、以及外层26构成。
[0037]内层24构成为具有内腔23的管状,以遍及导管主体21以及前端片22的方式配置。此外,希望内层24由例如滑动阻力小的聚四氟乙烯等氟系树脂构成。另外,内层24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为多层构造。
[0038]另外,在内层24的外周配置有编织体25。编织体25的前端配置于前端片22内,且位于比内层24的前端更靠基端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层25的外周配置有编织多个线材而成的编织体25,但也可以配置卷绕一个或者多个线材而成的线圈。编织体25由不锈钢、Ni — Ti合金等超弹性合金、钢琴线、或者钨线等材料构成。
[0039]另外,以覆盖内层24以及编织体25的外周的方式配置有外层26,外层26的前端构成导管主体部21的前端。在外层26内,与外层26同轴状地配置有由线圈构成的加强部件27。并且,由加强部件27和外层26构成加强层28。此外,加强部件27的前端延伸至导管主体部21的前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强部件27,使用了线圈,但也可以使用编织多个线材而成的编织体。加强部件27由不锈钢、Ni — Ti合金等超弹性合金、钢琴线、或者钨线等材料构成。
[0040]作为构成外层26的树脂材料,可列举例如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或者聚氨酯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氨酯。另外,外层26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为多层构造。[0041 ]前端片22构成为多层构造,以前端片22的中心轴线为基准从半径方向内侧依次包括内层24、编织体25、以及从外层26连续形成的前端外层29。作为构成前端外层29的树脂材料,与外层26相同地可列举例如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或者聚氨酯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外层29使用聚氨酯。这样,通过由聚氨酯构成前端片22的主要部分,从而能够防止血管内壁的损伤。另外,为了提高前端片22的辨认性,希望在前端外层29含有放射线不透过性的钨粉末等。
[0042]另外,在前端片22内,配置有环形状的由白金材料构成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的基端经由热粘接部30a而固定于加强部件27的前端。具体而言,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的基端和加强部件27的前端通过YAG焊接而被热粘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使用了白金,但也可以使用放射线不透过性的其他金属材料。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的基端和加强部件27的前端进行了热粘接,但也可以利用粘接剂等其他固定方法来固定。
[0043]另外,如图2所示,在导管管体20的半径方向内侧,在内层24与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之间设有空隙部35,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空隙部35露出。即,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的外周面中内层24侧的面不与其他部件接触。
[0044]在导管I中,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以在导管管体20的半径方向内侧且在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30与导管管体20之间设置空隙部35的方式固定,因此即使在导管I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空隙部35也能够充分吸收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近边的内层24、前端外层29等的变形,从而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由此,能够确保导管I前端部的柔软性而防止导管I的破裂。
[0045]并且,如上所述,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与加强部件27的前端热粘接,因此可防止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的位置偏移,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而可靠地防止导管I的破裂。另外,即使在导管管体20的制造工序中,由于能够以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与加强部件27的前端热粘接的状态形成前端外层29,因此可防止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位置偏移,从而能够以高尺寸精度制造导管I。
[0046]并且,通过加强部件27和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热粘接,从而构成前端外层29的树脂材料难以浸入形成于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的内层24侧的空隙部35,能够容易形成空隙部35。
[0047]另外,空隙部35还形成于热粘接部30a(加强部件27的前端)与内层24之间,因此在导管I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I前端部的柔软性而进一步防止导管I的破裂。
[0048]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图3中,前端外层29部分地进入设于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与内层24之间的空隙部35的内部。根据这种结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除了经由热粘接部30a而被热粘接于加强部件27以外,还由前端外层29从下方支撑,因此可进一步防止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的位置偏移。
[0049]该结构的发明的一种导管,具备管状体和配置于该管状体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在上述管状体的半径方向上的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与上述管状体之间设置空隙部并且以上述管状体进入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的边缘端部的状态进行固定。
[0050]〔第二实施方式〕
[0051]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但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共同的方面,简略或者省略说明,并且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符号。
[0052]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图4中,导管管体5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管体20相比较,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与空隙部的位置关系不同。
[0053]S卩,配置于前端片22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60的基端经由热粘接部60a而被热粘接在构成加强层58的加强部件57的前端,但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管体20中的空隙部35相对于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30配置于导管管体20的半径方向内侧,针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空隙部65相对于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60配置于导管管体50的放射线方向外侧(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60与前端外层59之间)。
[0054]根据该结构,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防止导管的破裂。另外,空隙部65由于也形成于热粘接部60a(加强部件57的前端)与前端外层59之间,因此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进一步防止导管的破裂。
[0055]〔第三实施方式〕
[0056]以下,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但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共同的方面,简略或者省略说明,并且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符号。
[0057]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图5中,导管管体7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管体20相比较,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与空隙部的位置关系不同。
[0058]S卩,配置于前端片22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80的基端经由热粘接部80a而被热粘接于构成加强层78的加强部件77的前端,但本实施方式的空隙部85相对于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80配置于导管管体70的半径方向两侧(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80与内层25之间以及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80与前端外层79之间)。
[0059]根据该结构,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进一步防止导管的破裂。
[0060]〔第四实施方式〕
[0061]以下,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进行说明,但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共同的方面,简略或者省略说明,并且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符号。
[0062]图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在图6中,导管管体90由导管主体部21和前端片22构成。导管主体部21具有内层91和包覆内层91的外周的外层92,前端片22具有从导管主体部21延伸的内层91和包覆该内层91的外周的前端外层93。
[0063]配置于前端片22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94配置于内层91与前端外层93之间,在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94与内层91之间设有空隙部95。
[0064]根据该结构,通过位于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94的内侧的空隙部95,在导管被插入到血管内而弯曲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防止导管的破裂。
[006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空隙部95设置于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94与内层91之间,但也可以如第二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那样,相对于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94设置于导管管体90的半径方向外侧(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94与前端外层93之间),或者相对于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94设置于导管管体90的半径方向两侧(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94与内层91之间以及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94与前端外层93之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发挥与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0066]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将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配置于前端一侧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配置于导管管体侧,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发挥与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0067]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将导管分离为导管管体和前端片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导管构成为一体形成导管管体和前端片,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发挥与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0068]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以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的形状为环形状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线圈形状、切掉了环形状的一部分而成的形状等其他形状。但是,只要是环形状,则不论导管的前端向哪个方向弯曲,都能够防止过度的应力集中,确保导管前端部的柔软性而防止导管的破裂。
【主权项】
1.一种导管,具备: 管状体;以及 配置于该管状体的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 上述导管的特征在于, 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性标识器以在上述管状体的半径方向且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与上述管状体之间设置空隙部的方式进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隙部相对于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设置于上述半径方向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管状体的内部具备沿上述管状体的长轴方向配置的加强部件, 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固定于上述加强部件的前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隙部形成为,延伸至固定有上述放射线不透过标识器的上述加强部件的前端。
【文档编号】A61M25/00GK105879191SQ201610058965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发明人】松本训, 堀贵行
【申请人】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