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82175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包括:左、右钳体,左、右钳体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左钳体前端设有下支定位器,下支定位器包括两端的套筒和中间的连接管,连接管与套筒内部连通,下支定位器上面对骨面的一侧设有方便拉线的条形缝,该条形缝在套筒和连接管上连贯分布,并将套筒和连接管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右钳体前端设有上支定位器,上支定位器包括两端用于抵住骨面并固定的旋进结构和中间的连接臂。本发明提供一种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通过下支定位器和上支定位器来能够稳定固定住待缝合的锁骨,精确找到锁骨的中心,提高打孔的成功率,保证缝合后肩锁关节不再脱位。
【专利说明】
一种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背景技术】
[0002]肩锁关节脱位是常见的关节脱位现象,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内固定,骨科临床中,对于肩锁关节的二、三度脱位,一般采用克氏针固定或者肩锁钩钢板固定的方式,属于开放式手术,一般创伤较大,用克氏针固定稳定性差,易退针,容易固定失效,肩锁钩钢板创伤大, 需取出,容易造成肩关节紊乱等弊端。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解决现有肩锁关节脱位不能有效闭合复位手术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种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包括:左、右钳体,所述左、右钳体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左钳体前端设有下支定位器,所述下支定位器包括两端的套筒和中间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套筒内部连通,所述下支定位器上面对骨面的一侧设有方便拉线的条形缝,该条形缝在套筒和连接管上连贯分布,并将套筒和连接管的内部与外部连通,所述右钳体前端设有上支定位器,所述上支定位器包括两端用于抵住骨面并固定的旋进结构和中间的连接臂。
[0005]进一步的,所述旋进结构包括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套和与该螺纹套配合旋进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具有限位的顶盖,所述第一螺杆两端具有与所述套筒孔径一致的通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沿套筒的轴向向远离骨面的方向呈弧形弯曲,弧形弯曲的设计方便将下支定位器内部的缝线拉下,相对于传统的直筒型成功率更高,不会出现缝线卡住的情况。
[0007]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与骨面接触面成喇叭口状,喇叭口状增大与骨面的接触面,保证打孔后方便穿线。
[0008]进一步的,所述左、右钳体的后端设有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一端与左钳体连接的第二螺杆和锁紧螺帽,所述右钳体上设有供第二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锁紧螺帽沿第二螺杆来回旋进旋出调整左、右钳体的张紧程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杆上半部分设有螺纹,只在上半部分设有螺纹主要方便减少旋进的进程,方便医护人员安装,更省时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杆的杆身截面为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上下两边为平行的直线,左右两边为弧线,第二螺杆与四边形上下两边对应的面上设有刻度尺,与四边形左右两边对应的面上设有螺纹,设计成此类四边形一是节省成本,二是主要方便在实现精确调节左右钳体的张紧程度,且相对于传统的全身螺纹,具有更小的摩擦面积,更方便操作。 [〇〇11]需要说明的是,每一把闭合复位缝合装置的连接管和连接臂的长度均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的锁骨到肩峰的位置选择合适的长度进行手术操作。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发明提供一种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通过下支定位器和上支定位器来能够稳定固定住待缝合的锁骨,精确找到锁骨的中心,提高打孔的成功率,且通过旋转钳体可以实现在肩锁关节两侧上打两组孔,两组缝线保证缝合后肩锁关节不再脱位。【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〇15]图1为本发明结构不意图;
[0016]图2为上支定位器和下支定位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下支定位器俯视图,
[0018]图4为第二螺杆和锁紧螺帽的截面示意图。
[0019]【附图说明】:
[0020]1:左钳体,2:右钳体,3:下支定位器,4、5:套筒,6:连接管,7:条形缝,8:上支定位器,9、10:旋进结构,11:连接臂,12:螺纹套,13:第一螺杆,14:顶盖,15:锁紧结构,16:第二螺杆,17:锁紧螺帽,18:刻度尺,19:螺纹。【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3所示,一种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包括:左、右钳体1、2,所述左、右钳体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左钳体1前端设有下支定位器3,所述下支定位器3包括两端的套筒4、5和中间的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与套筒4、5内部连通,所述下支定位器3上面对骨面的一侧设有方便拉线的条形缝7,该条形缝7在套筒4、5和连接管6上连贯分布,并将套筒和连接管的内部与外部连通,所述右钳体2前端设有上支定位器8,所述上支定位器8包括两端用于抵住骨面并固定的旋进结构9、10和中间的连接臂11,所述旋进结构9、10包括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套12和与该螺纹套配合旋进的第一螺杆13,所述第一螺杆13具有限位的顶盖14,所述第一螺杆两端具有与所述套筒孔径一致的通孔,所述连接管6沿套筒的轴向向远离骨面的方向呈弧形弯曲,弧形弯曲的设计方便将下支定位器内部的缝线拉下,相对于传统的直筒型成功率更高,不会出现缝线卡住的情况,所述套筒4、5与骨面接触面成喇叭口状, 喇叭口状增大与骨面的接触面,保证打孔后方便穿线,所述左、右钳体的后端设有锁紧结构15,所述锁紧结构15包括一端与左钳体1连接的第二螺杆16和锁紧螺帽17,所述右钳体2上设有供第二螺杆16穿过的通孔,所述锁紧螺帽17沿第二螺杆16来回旋进旋出调整左、右钳体的张紧程度,所述第一螺杆上半部分设有螺纹,所述第二螺杆的杆身截面为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上下两边为平行的直线,左右两边为弧线,如图4所示,第二螺杆与四边形上下两边对应的面上设有刻度尺18,与四边形左右两边对应的面上设有螺纹19。[〇〇23] 实施例1:
[0024]如1-2图线将装置的左右钳体部分1、2插入肩关节肩峰下,直至锁骨下,将锁紧结构中的锁紧螺帽17在第二螺杆16上旋进至预定刻度,将套筒5、旋进结构10移至拟打孔位置锁紧;复位肩锁关节,旋转钳体使旋进结构9和套筒4沿骨圆周表面滑动,通常情况下,当套筒4卡住并位于锁骨最靠内的位置,则套筒4与旋进结构9内的第一螺杆13之间为穿过骨直径的打孔方向,此时锁紧旋进结构9,沿着旋进结构9内的第一螺杆向套筒4方向打孔,沿旋进结构10内的第一螺杆向套筒5方向打孔,使9、4、5、10形成的通道在一个平面上,取细钢丝引线由旋进结构9的第一螺杆插入,经通道自套筒4穿出,通过连接管穿至套筒5,再由旋进结构10的第一螺杆拉出,收紧缝合线,位于套筒4、5和连接管6之间的缝线通过条形缝被拉出,绑紧在骨面上,此时松开旋进结构10,再次旋转钳体,在肩峰端找第二组孔眼后,保证与已穿线的第一组孔眼错位,再旋紧旋进结构10,再穿第二组线,成功后松开旋进机构9、10, 利用缝针建立皮下通道将丝线打结埋于皮下(打结前请再次复位)。
[0025]本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包括:左、右钳体,所述左、右钳体中部通过转轴转 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钳体前端设有下支定位器,所述下支定位器包括两端的套筒和 中间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套筒内部连通,所述下支定位器上面对骨面的一侧设有方便 拉线的条形缝,该条形缝在套筒和连接管上连贯分布,并将套筒和连接管的内部与外部连 通,所述右钳体前端设有上支定位器,所述上支定位器包括两端用于抵住骨面并固定的旋 进结构和中间的连接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进结构包括具 有内螺纹的螺纹套和与该螺纹套配合旋进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具有限位的顶盖,所 述第一螺杆两端具有与所述套筒孔径一致的通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沿套筒的 轴向向远离骨面的方向呈弧形弯曲。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与骨面接触 面成喇叭口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钳体的后 端设有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一端与左钳体连接的第二螺杆和锁紧螺帽,所述右钳 体上设有供第二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锁紧螺帽沿第二螺杆来回旋进选出实现左、右钳体 的张紧程度。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上半部 分设有螺纹。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肩锁关节闭合复位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的杆身 截面为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上下两边为平行的直线,左右两边为弧线,第二螺杆与四边形 上下两边对应的面上设有刻度尺。
【文档编号】A61B17/88GK105943151SQ201610552618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3日
【发明人】李晓东, 杨蕾
【申请人】李晓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