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10582835阅读:9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西河柳10?15g;金银花10?15g;薄荷5?10g;麻黄5?10g;防风5?10g;茯苓10?15g;甘草3?5g;川贝母5?8g。本发明同时公开了其制作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通过中药丸中各组分的药用价值,以及相互之间的配伍作用,具有行血活血、祛风燥湿、消除皮肤瘙痒、健脾利湿等功效,可有效治疗荨麻疹,且具有疗效好、成本低,服用方便的优势。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丸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尤其是属于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 中药丸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属于中药配方及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荨麻疹为高出皮肤、边界清楚、时起时消、发无定处的红色或白色瘙痒性风团块。 西医认为与药物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而中医认为此病多为脾胃失和、肠胃湿热、湿留于肌 肤,或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邪,营卫不和,湿泄邪不能透达所致。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作用小、疗效好、费用低,治疗 效果明显的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5] -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
[0006] 西河柳 10_15g;
[0007] 金银花 10-15g;
[0008] 薄荷 5_10g;
[0009] 麻黄 5-10g;
[0010] 防风 5-10g;
[0011] 茯苓 10_15g;
[0012] 甘草 3-5g;
[0013] 川贝母 5_8g。
[0014] 进一步优选,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西河柳15g;金银花15g;薄荷 8g;麻黄6g;防风6g;茯苳IOg;甘草5g;川贝母5g。
[0015]上述的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还可以包括羚羊角粉5-10g。
[0016] 优选包括羚羊角粉8g。
[0017] 而一种上述的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步骤为:按质量配比将各组 分混合后,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加糯米粉3g制糊泛丸,然后在40 °C下干燥,每I kg丸使用 60.9药用朱砂粉包衣,打光,每丸重0.5g。
[0018] 且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中药丸应用于制备治疗荨麻疹的药物中。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中药丸中各组分的药用价值,以及相互之间的 配伍作用,具有行血活血、祛风燥湿、消除皮肤瘙痒、健脾利湿等功效,可有效治疗荨麻疹, 且具有疗效好、成本低,服用方便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1 ]针对本发明所述的中药丸中组分的药理分析情况如下:
[0022]主要成分:
[0023] 西河柳:性平,味甘、辛,入心、肺、胃经,散风、解毒、发表透疹,用于麻疹不透、风湿 痹痛;
[0024]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功效;
[0025] 薄荷:用于治疗皮肤风疹搔痒,麻疹不透等症;
[0026] 麻黄: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0027]防风:具有祛风燥湿的功效;
[0028]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主治乳痈,疮肿;
[0029]茯苓: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0030]甘草:具有益气调和诸药的作用;
[0031]羚羊角粉:性咸、寒,味甘,入肝、心经,具有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0032]本发明所述的中药丸组方后共同作用,具有活血祛风的显著功效。
[0033] 实施例1:
[0034]按质量配比将西河柳IOg;金银花IOg;薄荷5g;麻黄5g;防风5g;茯苓IOg;甘草3g; 川贝母5g混合后,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加糯米粉3g制糊泛丸,然后在40°C下干燥,每Ikg 丸使用60.9药用朱砂粉包衣,打光,每丸重0.5g。
[0035] 实施例2:
[0036] 按质量配比将西河柳15g;金银花15g;薄荷IOg;麻黄IOg;防风IOg;茯苓15g;甘草 5g;川贝母Sg混合后,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加糯米粉3g制糊泛丸,然后在40°C下干燥,每 Ikg丸使用60.9药用朱砂粉包衣,打光,每丸重0.5g。
[0037] 实施例3:
[0038]按质量配比将西河柳15g;金银花15g;薄荷8g;麻黄6g;防风6g;茯苓IOg;甘草5g; 川贝母5g混合后,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加糯米粉3g制糊泛丸,然后在40°C下干燥,每Ikg 丸使用60.9药用朱砂粉包衣,打光,每丸重0.5g。
[0039] 实施例4:
[0040]按质量配比将西河柳12g;金银花12g;薄荷Sg;麻黄Sg;防风Sg;茯苓12g;甘草4g; 川贝母6g;羚羊角粉Sg混合后,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加糯米粉3g制糊泛丸,然后在40°C 下干燥,每Ikg丸使用60.9药用朱砂粉包衣,打光,每丸重0.5g。
[0041 ] 实施例5:
[0042]按质量配比将西河柳15g;金银花15g;薄荷8g;麻黄6g;防风6g;茯苓IOg;甘草5g; 川贝母5g;羚羊角粉Sg混合后,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加糯米粉3g制糊泛丸,然后在40°C 下干燥,每Ikg丸使用60.9药用朱砂粉包衣,打光,每丸重0.5g。
[0043] 为验证本发明制剂的临床效果,进行了临床实验。
[0044] 1、病例选择标准:
[0045] 凡临床上具有高出皮肤、边界清楚、时起时消、发无定处的红色或白色瘙痒性风团 块等症状者均作为选择病例的标准。
[0046] 2、诊断标准:皮肤有疹块、有抓挠痕迹、疹块高于皮肤、面色黄、舌淡红、舌苔白腻, 脉儒缓。
[0047] 3、治疗方案
[0048]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中药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7天为一个疗程, 服用4个疗程,对照组内服酮替芬、扑尔敏,外涂氟轻松软膏。
[0049] 4、疗程评定标准:
[0050]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无任何不适症状;
[0051]显效:症状消失,一年以内无复发;
[0052]有效:症状明显减轻,或部分症状消失,需继续治疗;
[0053]无效:症状未有任何改善,甚而有加重之趋势。
[0054] 5、一般资料
[0055] 72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6例,年龄15~42岁,平均26岁;对照组36例,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9~38岁,平均 29岁。两组中,病程最长2年,最短半月,平均为1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资料无显著性 差异(P〈0.05)。
[0056] 6、治疗效果:
[0057] 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 ;对照组治愈9 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1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 体见表1。
[0058]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0060]由表1可知,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进而说明本发明所述的中药丸对治疗 荨麻疹具有显著的疗效。
[0061] 本发明通过中药丸中各组分的药用价值,以及相互之间的配伍作用,具有行血活 血、祛风燥湿、消除皮肤瘙痒、健脾利湿等功效,可有效治疗荨麻疹,且具有疗效好、成本低, 服用方便的优势。
[0062]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是以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 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且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 西河柳l〇-15g; 金银花l〇-15g; 薄荷5-10g; 麻黄5-10g; 防风5-10g; 茯苳 10-15g; 甘草3-5g; 川贝母5-8g。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且 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西河柳15g;金银花15g;薄荷8g;麻黄6g;防风6g;茯苳IOg;甘草5g;川 贝母5g。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羚羊 角粉5_10g。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羚羊角粉 8g〇5. -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按质量配比将各组分混合后,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加糯米粉3g制糊泛丸,然后在40°C下 干燥,每Ikg丸使用60.9药用朱砂粉包衣,打光,每丸重0.5g。6. -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中药丸在制备治疗荨麻疹药物上的应 用。
【文档编号】A61K9/28GK105943826SQ201610406096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1日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卞佳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