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实寒腹胀、疼痛的脐灸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79843阅读:10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胃实寒腹胀、疼痛的脐灸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寒湿型泄泻的脐灸膏,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成粉,再用适量生姜汁浸润而成:中药原料:花椒、砂仁、吴茱萸、茯苓、陈皮、木香、沉香、薤白、化橘红、神曲、刘寄奴、党参、草豆蔻、延胡索、洋金花、丁香、荜茇、桂枝、甘草、草果、乌药、荔枝核、甘松、佛手、黄芪、大枣根、青皮、益智仁。本治疗药膏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标本兼制,无毒副作用,能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胃实寒腹胀、疼痛的脐灸膏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药膏,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胃实寒腹胀、 疼痛的脐灸膏。
【背景技术】
[0002] 胃实寒证即寒邪侵犯了胃,是因受寒或过食生冷而引起的疾病,以上腹部发凉、冷 痛胀满甚至剧痛、遇寒加重、得温则缓解为临床表现。特点为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治疗 以散寒止痛为主。
[0003] 神阙穴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浅层主要有第 十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脐周静脉网。深层有第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分支。《甲乙经》曰: "肠中常鸣,时上冲心,灸脐中",《铜人》曰:"神阙,治泄利不止,小儿奶利不绝,腹大绕脐痛, 水肿鼓胀,肠中鸣状如流水声,久冷伤惫,可灸百壮。"因此通过脐灸可以有效治疗胃实寒腹 胀、疼痛。
[000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西医根据患者的症状通过应用止痛, 促进胃肠动力的西药等治疗,但不能解决胃实寒腹胀、疼痛的根本病因,治疗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病因进行辨证 施治,提供一种副作用小,标本兼制,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制备的药膏,具体地说是一种治 疗胃实寒腹胀、疼痛的脐灸膏。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胃实寒腹胀、疼痛的脐灸膏,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成 粉,使用时用适量生姜汁浸润而成: 中药原料:花椒50g、砂仁50g、吴茱萸50g、茯苳50g、陈皮50g、木香50g、沉香50g、薤白 50g、化橘红50g、神曲50g、刘寄奴50g、党参50g、草豆蔻50g、延胡索50g、洋金花3g、丁香30g、 荜茇30g、桂枝50g、甘草50g、草果50g、乌药60g、蒸枝核50g、甘松50g、佛手50g、黄苗50g、大 率根50g、青皮50g、益智仁50g; 将上述原料药按以下步骤制备: (1) 将上述中药原料中:花椒50g、砂仁50g、吴茱萸50g、茯苓50g、陈皮50g、木香50g、沉 香50g、薤白50g、化橘红50g、神曲50g、刘寄奴50g、党参50g、草豆蔻50g、延胡索50g、洋金花 3g、丁香30g、荜茇30g、桂枝50g、甘草50g、草果50g、乌药60g、蒸枝核50g、甘松50g、佛手50g、 黄芪50g、大枣根50g、青皮50g、益智仁50g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后,采用环氧乙烷灭菌装入 无菌玻璃瓶内备用; (2) 用时取步骤(1)中制备的药粉5~6g放入神阙穴,加入适量生姜汁浸润(以完全浸湿 药粉为宜)即为最终药膏。
[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病因进 行辨证施治,采用多种药物混合制成药膏放于脐部,进行脐灸。本药膏中的多种药物共同起 到散寒止痛,行气散结,理气调中,温中散寒、止痛消胀的作用,并从整体上促进和调整机体 的免疫机能,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调整机体与外在环境的和人体内部的动态平衡,从 整体上改善身体机能,有效防止胃实寒腹胀、疼痛的复发,最终达到标本兼治,治愈疾病的 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0009] 本发明的中药原料组成: 一种治疗胃实寒腹胀、疼痛的脐灸膏,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成 粉,使用时用适量生姜汁浸润而成: 中药原料:花椒50g、砂仁50g、吴茱萸50g、茯苳50g、陈皮50g、木香50g、沉香50g、薤白 50g、化橘红50g、神曲50g、刘寄奴50g、党参50g、草豆蔻50g、延胡索50g、洋金花3g、丁香30g、 荜茇30g、桂枝50g、甘草50g、草果50g、乌药60g、蒸枝核50g、甘松50g、佛手50g、黄苗50g、大 率根50g、青皮50g、益智仁50g; 制备工艺为:将所述的中药原料经过清洗,烘干等工艺,在无菌、无尘的条件下按以下 步骤制备: (1) 将上述中药原料中:花椒50g、砂仁50g、吴茱萸50g、茯苓50g、陈皮50g、木香50g、沉 香50g、薤白50g、化橘红50g、神曲50g、刘寄奴50g、党参50g、草豆蔻50g、延胡索50g、洋金花 3g、丁香30g、荜茇30g、桂枝50g、甘草50g、草果50g、乌药60g、蒸枝核50g、甘松50g、佛手50g、 黄芪50g、大枣根50g、青皮50g、益智仁50g粉碎成细粉,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后,装入无菌玻璃 瓶内备用; (2) 用时取步骤(1)中制备的药粉5~6g放入神阙穴,再加入适量生姜汁浸润(以完全浸 湿药粉为宜)即为最终药膏。
[0010]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第一步,在患者的腹部以神阙穴为中心铺好一次性中间有孔 的洞巾;第二步,将做好的中心部有孔的小面碗用TDP神灯烤热后,让孔对准神阙穴放于腹 部;第三步,将制备好的药粉5~6g,从小面碗的孔内放入神阙穴,再加入适量生姜汁浸润 (以完全浸湿药粉为宜)使药粉成为药膏;第四步,将备好的锥形艾柱1状点燃后放于小面碗 孔的上部,待燃尽时接续另一个艾柱依次共点燃锥形艾柱6状,总灸疗时间持续约30分钟; 在灸疗的过程中同时辅以TDP神灯照射神阙穴进行治疗;第五步,灸疗结束后,去掉面碗和 洞巾,将留在神阙穴内的药膏再次以适量生姜汁润湿,用空白膏药贴膜以神阙穴为中心将 药膏封于神阙穴。待24小时后揭去(若患者出现脐部过敏现象应随时揭去),以温湿毛巾擦 拭干净,每日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0011]本发明药理分析 本发明原料中:花椒性味辛、热。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止痛的功效,主治中寒脘腹冷 痛、呕吐泄泻等病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花椒含挥发油、生物碱、香豆素和有机酸,具有局 麻、镇痛、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杀虫等药理活性;砂仁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具有化 湿行气,温中止泻的功效,主治湿阻中焦证、脾胃气滞、脾胃虚寒吐泻等病证。现代医学研究 证明,砂仁主要化学成分是挥发油,主要含乙酸龙脑酯,樟脑,龙脑,柠檬烯,樟烯。砂仁对消 化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有确切的药理活性,还具有抗炎、利胆和镇痛等作用;吴茱萸 性味辛、苦、热。归肝、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的功效,主治寒湿上冲入 腹之腹胀、困闷欲死;寒疝腹痛等病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吴茱萸具有止呕,抗溃疡、健胃、 镇痛、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的作用;茯苓性味甘、淡、平。归脾、心、肾经。具有利水 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痰饮,治疗脾虚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现 代药理研究证明,茯苓含有茯苓聚糖、茯苓酸、脂肪酸、卵磷脂、腺嘌呤、蛋白酶和三萜类等 物质,还含有钾、钙、镁、磷、铁、硫及二氧化硅等矿物质,具有利尿、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胃 肠功能、保肝、镇静、抗肿瘤、抗菌等作用;陈皮性味苦、辛、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调中,燥 湿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病症;陈皮还具有抑制 胃肠道平滑肌、促进胃液分泌、抗胃溃疡、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木香性味辛、苦、温。归脾、 胃、大肠、三焦、胆经。具有行气、调中,止痛的功效。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脾运失常、肝 失疏泄之胁肋胀痛等病证。药理研究表明,还具有调整胃肠运动、抗菌、镇痛等作用;沉香性 味苦、辛、温。归脾、胃、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之功效,主治寒凝气滞之胸 腹胀闷作痛,胃寒呕吐等病证。现代药理表明,沉香中所含的挥发油具有止痛、镇静、止喘的 作用;薤白性味苦、辛、温。归肺、胃、大肠经。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功效,主治胃肠气 滞,泻痢里急后重之佳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薤白还具有抑菌、镇痛的作用;化橘红性味 辛、苦、温。归肺、脾、胃经。具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的功效。主治风寒咳嗽、喉痒痰多、 食积伤酒等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化橘红所含的挥发油对消化道有缓和的刺激作用,有利 于胃肠积气的排出,并能促进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神曲性味辛、甘、温。归脾、胃经。具 有消食和胃的功效,主治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等病症;药理 研究表明神曲所含的成分有挥发油、甙类、脂肪油、酶类、麦角留醇、蛋白质及维生素 B等。因 神曲内含维生素 B复合体、酶类、麦角固醇及蛋白质等成分,因此能通过氧化供能,促进人体 对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青皮性味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具有疏肝破气,消积 化滞之功效,主治食积脘腹胀痛;青皮主要含挥发油,如柠檬烯、d-蒎烯、麝香草酚、芳樟 醇、辛醛、癸醛、橙皮醛等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刘寄奴性味苦、温。归心、肝、 脾经。具有散寒止痛、消食化积、醒脾开胃之功效。主治食积腹痛,赤白痢疾;党参性味甘、 平。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主治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党参 还有调节胃肠功能、保护胃粘膜,促进胃溃疡的愈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应激 能力、抗菌等作用;草豆蔻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具有燥湿行气,温中止呕之功效。主治寒 湿中阻之胀满疼痛;延胡索性味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主 治脘腹疼痛兼寒,血瘀气滞胸肋;洋金花性味辛、温。归肺、肝经。具有平喘止咳,解痉,定痛 之功效;主治脘腹冷痛,风湿痹痛等病症;丁香性味温、辛。归胃、脾、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温 肾助阳之功效。主治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等病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 香含有的丁香油,对于致病性真菌及葡萄球菌、痢疾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荜茇性味 辛、热。归胃、大肠经。具有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中寒腹痛、呕吐、泄泻等病证。桂枝性味: 辛、甘,温。归膀胱、心、肺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之功效。主治风寒感冒,脘 腹冷痛等病证;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 和药性之功效,其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甘草多糖主治,脘腹、四肢挛 急疼痛,调和诸药;草果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具有燥湿、温中之功效,主治胸膈痞满,脘腹 冷痛,恶心、呕吐,泄泻下痢,食积不消等病证;佛手性味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具有疏 肝理气、和中,化痰之功效,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等病证。乌药性味辛、温。归肺、脾、肾、 膀胱经。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之功效,主治寒郁气滞之胸闷肋痛、脘腹胀痛等病证;荔枝 核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效,主治肝胃不和、胃脘痛等 病证;甘松性味辛、甘,温。归脾、胃经。具有行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效,主治寒郁气滞引起 的胸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等病证;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 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血双亏,血虚萎黄等病证。现代 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还具有的作用:1增强免疫功能,2.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3.抗菌 及抑制病毒的作用,4.促进机体代谢,5.改善心功能,6.降压作用,7.保肝作用,8.调节血 糖,9.激素样作用;大枣根性味甘,平。归脾、胃经,主治关节酸痛,胃痛等病证。益智仁性味 辛,温。归脾、肾经,具有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涎的功效。主治脾寒;腹中冷痛;口多 唾涎等病证;以上28味中草药巧妙组方,科学配伍,药物间相须、相使、相互协调,共同起到 理气调中,温胃散寒、止痛的作用。生姜汁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功能散寒,止呕。主治 胃寒呕吐,风寒表证等病证。
[0012] 在灸疗时两次加用适量生姜汁调和,可使药物充分润湿,有利于药物中有效成分 的渗出和吸收。
[0013] 本发明药效学统计: 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同期入住我院内科,确诊为胃实寒腹胀、 疼痛急性发作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男36例,女27例;平均56.32岁;对 照组63例,男38例,女25例,平均57.82岁;这两个随机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等方面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0014] 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a.遵医嘱给予吗丁啉10mg,tid,b. 给予布洛芬0.2 po;疼痛消失后即停止用药 治疗组患者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脐灸一天一次,疼痛消失后停止应 用西药,仍继续给予脐灸治疗一天一次,10天一个疗程,共给予2个疗程的治疗。
[0015] 3.评价指标:疗效标准一.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分治愈、 好转、无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或钡透复查病变好转或基本消失;好转:症状或胃镜 复查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胃镜、钡透检查无明显变化。二.患者出院 后跟踪调查半年的结果比较。
[0016]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X 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17] 表1:经过第一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X 2=11.73 p〈0.05有显著差异 表2:经过第二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X 2=31.4 p〈0.05有显著差异 表3:患者出院后跟踪调查半年的治疗效果比较
5.结论:经过第一个疗程的治疗和第二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由表1、 表2可知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跟 踪调查半年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复发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寒湿型泄泻的脐灸膏,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成粉,使 用时用适量生姜汁浸润而成: 中药原料:花椒50g、砂仁50g、吴茱萸50g、茯苳50g、陈皮50g、木香50g、沉香50g、薤白 50g、化橘红50g、神曲50g、刘寄奴50g、党参50g、草豆蔻50g、延胡索50g、洋金花3g、丁香30g、 荜茇30g、桂枝50g、甘草50g、草果50g、乌药60g、蒸枝核50g、甘松50g、佛手50g、黄苗50g、大 率根50g、青皮50g、益智仁50g ; 制备工艺为:将所述的中药原料经过清洗,烘干等工艺,在无菌、无尘的条件下按以下 步骤制备: (1) 将上述中药原料中:花椒5(^、砂仁5(^、吴茱萸5(^、茯苓5(^、陈皮5(^、木香5(^、沉 香50g、薤白50g、化橘红50g、神曲50g、刘寄奴50g、党参50g、草豆蔻50g、延胡索50g、洋金花 3g、丁香30g、荜茇30g、桂枝50g、甘草50g、草果50g、乌药60g、蒸枝核50g、甘松50g、佛手50g、 黄芪50g、大枣根50g、青皮50g、益智仁50g粉碎成细粉,采用环氧乙烷灭菌装入无菌玻璃瓶 内备用; (2) 用时取步骤(1)中制备的药粉5~6g放入神阙穴,再加入适量生姜汁浸润(以完全浸 湿药粉为宜)即为最终药膏。
【文档编号】A61K36/9064GK105944065SQ201610484325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8日
【发明人】高本梅
【申请人】张开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