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流创可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00700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电流创可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电流创可贴,包括药物单元和贴合单元,所述药物单元包括织物层,负载在所述织物层上的创伤药物;所述微电流创可贴还包括微电流电源,所述微电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均设置在所述微电流创可贴的织物层上。本发明通过在创可贴药物单元的织物层上设置微电流电源,创可贴使用时,微电流电源和人体伤口处形成微电流,在微电流的作用下,更多的血液流向之前血管受损的区域形成堆积,促进新的血液生成,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创可贴的药物也更容易被伤口的皮肤充分的吸收,而另一方面,微电流在不影响其周围健康组织的情况下可以杀灭大多数细菌。
【专利说明】
一种微电流创可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卫生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电流创可贴。
【背景技术】
[0002] 创可贴,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外科用药。创可贴,又名"止血膏药",具有止 血,护创作用。它是由一条长形的胶布,中间附以一小块浸过药物的纱条构成。但是,创可贴 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过久地使用,创可贴外层的胶布不透气。就会使伤口和伤口周围 的皮肤发白,变软导致细菌的继发的感染。这样就会使伤口更加的恶化。
[0003]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创可贴,能够有效抑制在佩戴过程中的细菌滋生,增加药物的 吸收,促进伤口的愈合,是本领域的一个课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微电流的创可贴,所述微 电流创可贴能够在伤口附近产生微电流,增加药物的吸收,抑制细菌的滋生,预防伤口感 染,促进伤口愈合。
[0005]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种微电流创可贴,包括药物单元和贴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单元包括织 物层,负载在所述织物层上的创伤药物;
[0007] 所述微电流创可贴还包括微电流电源,所述微电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均设置在所 述微电流创可贴的织物层上。
[0008] 所述设置于织物层上的微电流电源可以理解为内置或外接。
[0009]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电源包括纸电池、锂电池、外接电源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 合;所述微电流电源电压不高于36V,例如1.5¥、3¥、3.7¥、4.5¥、6¥、7.4¥、12¥、2利、36¥等,优 选的所述微电流电源电压不高于12V,例如1.5¥、3¥、3.7¥、4.5¥、6¥、7.利、12¥等;且形成的 微电流彡10mA,优选彡5mA。
[0010] 由于人体有创伤时电阻减小,从而导致电流增大,本发明所述微电流创可贴需要 同时满足电压的范围和形成的微电流的范围,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0011] 所述外接电源(类似于各种充电器的充电插头),外接电源的输出电压不高于36V, 例如1.5¥、3¥、4.5¥、6¥、12¥、24¥、36¥等,优选的外接电源的输出电压不高于12¥,例如1.5¥、 3V、4.5V、6V、12V等;且形成的微电流彡10mA,优选彡5mA。
[0012] 所述创可贴使用的微电流电源可以是至少2种微电流电源的组合,例如在设置有 纸电池或锂电池的前提下,同时设置有外接电源,在有外接电源插口的前提下,可以直接插 电使用。
[0013]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电源为具有开关的微电流电源。
[0014]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电源为纸电池。
[0015]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在微电流创可贴使用之前,微电流电源的正负极应当 形成断路,避免释放电流,例如当所述微电流电源为纸电池时,纸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设有可 拆卸隔离层,用于在微电流创可贴使用前,将纸电池的正极和/或负极与相应的织物层隔 开。
[0016] 优选地,所述织物层上还设置有正极导电条和/或负极导电条;所述正极导电条的 一端与所述微电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悬置;所述负极导电条的一端与所述微电流电 源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悬置。
[0017] 本发明中,所述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可以理解为正极延长线和负极延长线, 导电条选自电阻很小的导体,电阻远小于电池内阻,几乎可忽略不计,等同于电池正、负极, 所起的作用是将微电流电源的电势均匀分布在织物层上,形成均匀的微电流,促进药物吸 收,全面起到抑菌作用。
[0018] 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条与负极导电条正负间隔排布。
[0019] 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条与负极导电条正负间隔距离相等。
[0020] 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条绕第一设定点依次环绕排布于所述第一设定点的外周; 所述负极导电条绕第二设定点依次环绕排布于所述第二设定点的外周;且所述正极导电条 与负极导电条并排设置,以使得正负间隔设置。
[0021] 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条和所述负极导电条均各自独立地选自方形螺旋线、圆形 螺旋线、三角形螺旋线或菱形螺旋线中的任意1种。
[0022] 优选地,所述织物层上设置有至少2个微电流电源,每个微电流电源均可选地连接 有正极导电条和/或负极导电条,且所述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均间隔设置。
[0023]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呈中心对称分布或轴对称分布。
[0024] 优选地,所述织物层上设置有至少2个微电流电源,每个微电流电源均可选地连接 有正极导电条和/或负极导电条,且所述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的悬置端间隔设置,且相 邻的所述正极导电条的悬置端和负极导电条的悬置端与织物层的圆心的连线的夹角均多 60。。
[0025]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电源的正极设置于织物层的中心,所述微电流电源的负极连 接负极导电条,呈一圆环状分布于织物层边缘;或者,
[0026]所述微电流电源的负极设置于织物层的中心,所述微电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正极导 电条,呈一圆环状分布于织物层边缘。
[0027]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的形状均为梳形,且正极导电条的梳齿放 置在负极导电条的梳齿间隙中。
[0028] 优选地,所述贴合单元为在药物单元的外圈处设置的粘胶剂;或者,所述贴合单元 为在所述药物单元远离伤口 一侧贴合的覆盖药物单元的可粘性织物,所述药物单元位于可 粘性织物的外轮廓之内;
[0029]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创可贴还包括设置于药物单元靠近伤口一侧的,能够从微电 流创可贴上剥离的第一隔离层,用于在未使用时隔离外界污染;
[0030]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创可贴还包括设置于药物单元远离伤口一侧的第二隔离层, 用于在使用过程中隔离外界污染。
[0031]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电池的正极、微电流电池的负极、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与 织物层边缘的距离均独立地选自0.1~0.3mm。
[0032] 优选地,所述织物层含有柔性导电纤维,或者所述织物层远离伤口 一侧表面涂覆 有导电层。
[0033] 优选地,所述柔性导电纤维选自银纤维、石墨烯复合纤维或碳纤维中的任意1种或 至少2种的组合。
[0034]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织物层由石墨烯复合纤维和碳纤维混纺而成。
[0035] 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均各自独立地选自导电纤维、导电金属线、 导电金属丝、导电金属片、导电金属条或导电浆料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0036] 优选地,所述导电纤维为碳纤维、石墨烯纤维、石墨烯复合纤维中的任意1种或至 少2种的组合。
[0037] 当所述导电纤维为生物质氧化石墨烯复合纤维,或者织物层中复合有生物质石墨 烯的时候,所述微电流创可贴具有远红外功能和更加优异的抑菌抗菌性能。
[0038]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均各自独立地通过导电浆料印刷或刷涂而 成。
[0039] 本发明所述的微电流创可贴的制备方法,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包括如下步骤:
[0040] (1)制备织物层材料;
[0041] (2)在步骤(1)得到的织物层材料上负载药物,之后按照设定形状进行裁切,得到 创可贴药物单元;
[0042] (3)在药物单元的织物层上贴合微电流电源或微电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得到微 电流创可贴。
[0043] 此时制备得到的微电流创可贴不具有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
[0044]可选地,在步骤(3)之前进行步骤(3')在织物层上形成正极导电条和/或负极导电 条。在进行了步骤(3')之后,得到的微电流创可贴具有正极导电条和/或负极导电条。
[0045] 所述织物层材料的制备方法之一可以为:将石墨烯与纤维母粒混合后静电纺丝得 到。
[0046] 或者,
[0047] 所述织物层材料的制备方法之二为:将石墨烯与纤维母粒混合后熔融纺丝得到石 墨烯复合纤维,之后将石墨烯复合纤维与未与石墨烯复合的现有技术任何一种能够获得的 纤维进行混纺。
[0048] 或者,
[0049] 所述织物层材料的制备方法之三为:将石墨烯与纤维素纺丝溶液混合后纺丝得到 石墨烯复合纤维,之后将石墨烯复合纤维与未与石墨烯复合的现有技术任何一种能够获得 的纤维进行混纺。
[0050] 所述织物层为纤维经纺制得到,也可以为将纤维制成无纺布,实际上,织物层较多 的实例为无纺布。
[0051] 所述在织物层上贴合微电流电源或微电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的方法为通过粘结 剂贴合。当所述微电流电源为纸电池或锂电池时,其体积比较小,可以直接将电源贴合在织 物层上。当所述微电流电源为外接电源时,其可以直接只贴合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使用过程 中插入外界电源即可。
[0052]优选地,所述导电浆料为导电银胶。
[005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54]本发明通过在创可贴药物单元的织物层上设置微电流电源,创可贴使用时,微电 流电源和人体伤口处形成微电流,在微电流的作用下,更多的血液流向之前血管受损的区 域形成堆积,促进新的血液生成,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创可贴的药物也更容易被伤口的皮 肤充分的吸收,而另一方面,微电流在不影响其周围健康组织的情况下可以杀灭大多数细 菌。
[0055]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微电流电源的正负极引出导电条,实现了在创可贴织物 层上的电势的均匀分布,进而实现了在创口周围上的微电流的均匀分布,从而达到创可贴 药物的均匀吸收,实现创口快速愈合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56]图1是实施例1中正极导电条300和负极导电条400为圆形螺旋线的结构示意图; [0057]图2是实施例1中正极导电条300和负极导电条400为方形螺旋线的结构示意图; [0058]图3是实施例2中正极导电条300和负极导电条400为长条状的结构示意图;
[0059]图4是实施例2中正极导电条300和负极导电条400为圆弧状的结构示意图;
[0060]图5是实施例2中正极导电条300和负极导电条400为波浪状的结构示意图;
[0061 ]图6是实施例3的微电流创可贴的结构示意图;
[0062] 图7是实施例4的微电流创可贴的结构示意图;
[0063] 图8是实施例5的微电流创可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 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006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电流创可贴,包括药物单元和贴合单元,所述药物单元包括 织物层101,负载在所述织物层101上的创伤药物(图中未示出);
[0066] 所述微电流创可贴还包括微电流电源200,所述微电流电源200的正极和负极均设 置在所述微电流创可贴的织物层101上。
[0067] 微电流电源200具有正极和负极,所述微电流电源200的正极和负极可以设置在织 物层101的同侧,如均设置在织物层101远离伤口的一侧,或均设置在织物层101靠近伤口的 一侧;或者,所述微电流电源200的正极和负极设置在织物层101的异侧,如微电流电源200 的正极设置在织物层101靠近伤口的一侧,负极设置在远离伤口的一侧,或者微电流电源 200的正极设置在织物层101远离伤口的一侧,负极设置在靠近伤口的一侧。
[0068]优选地,所述微电流电源200包括纸电池、锂电池、外接电源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 的组合。
[0069]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电源为纸电池。
[0070]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电源为具有开关的微电流电源。
[0071]纸电池,是用纸张作为载体的电池,或者是将电池的各个部分制成纸张的形式,制 成的电池,能够进行折叠。当选用纸电池作为微电流电源时,其能够与微电流创可贴一起弯 折,且不影响使用时的电流输送。任何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获得的纸电池均可用于本 发明。
[0072]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在微电流创可贴使用之前,微电流电源200的正负极应 当形成断路,避免释放电流,例如当所述微电流电源200为纸电池时,纸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设有隔离层,用于将纸电池的正极和/或负极与相应的织物层隔开。所述"相应的织物层"意 指,纸电池的正负极在不形成断路时,与织物层的连接处
[0073]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之一,所述织物层101上还设置有正极导电条300和/或负极导 电条400;所述正极导电条300的一端与所述微电流电源200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悬置;所述 负极导电条400的一端与所述微电流电源200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悬置。
[0074] 本发明可选地,在织物层101上负载创伤药物的方法可以是浸渍或涂覆,任何本领 域技术人员能够获知的可以用于伤口愈合的物质均可用于本发明。
[0075]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明了,本发明所述的微电流创可贴所使用的任何原材料均 应当满足国家的相关要求要求。
[0076] 对于微电流创可贴,在使用前需要暴露贴合单元,以方便贴合至伤口处。对于设置 有可拆卸隔离层的微电流创可贴,使用前也需要将可拆卸隔离层拆掉,以使得微电流电源 200与药物单元接触,使微电流电源200发挥作用。
[0077] 优选地,所述创伤药物中含有石墨烯,优选含有生物质石墨烯。
[0078] 生物质石墨具有远红外功能和抗菌抑菌性能,将其添加在创伤药物中,能够进一 步提高伤口愈合的速度和抗菌效果。
[0079] 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条300与负极导电条400正负间隔排布。
[0080]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条与负极导电条正负间隔距离相等。
[008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本发明所述微电流创可贴的电流不能过大,应该在人 体的安全电流以内,优选在IOmA以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调节织物层101的电阻和/ 或微电流电源200的电压来调节微电流的大小,具体是通过I = U/R的等式,其中,I为电流大 小,U为电压大小,R为电阻大小。
[0082] 所述微电流电源200的正极导电条300和负极导电条400的材料选自导体,远远小 于织物层101、创口皮肤和药物等形成的电流回路中的其他电阻,足够使正极导电条300和 负极导电条400上的电势基本相同,可以将正极导电条等价为微电流电源200的电源延长 线,将负极导电条等价为微电流电源200的负极延长线。
[0083] 本领域技术任意应该明了,对于创可贴,其可以根据不同的伤口需求设置不同的 大小、形状,但本发明的所有附图均为结构示意图,其中并未示出大小和形状的区别,本领 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织物层进行切片和导电条的布局,只需要保证正极导电条 300和负极导电条400不被切断即可。
[0084] 本发明所述贴合单元为在药物单元的外圈处设置的粘胶剂;或者,所述贴合单元 为在所述药物单元远离伤口 一侧贴合的覆盖药物单元的可粘性织物,所述药物单元位于可 粘性织物的外轮廓之内;
[0085]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创可贴还包括设置于药物单元靠近伤口一侧的,能够从微电 流创可贴上剥离的第一隔离层,用于在未使用时隔离外界污染,所述第一隔离层覆盖所述 贴合单元;
[0086]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创可贴还包括设置于药物单元远离伤口一侧的第二隔离层, 用于在使用过程中隔离外界污染。
[0087] 实施例1
[0088] -种微电流创可贴,包括药物单元,所述药物单元包括织物层101,负载在所述织 物层上的创伤药物;设置于织物层101上的一个微电流电源200,与微电流电源200的正极连 接的正极导电条300和与微电流电源200的负极连接的负极导电条400;所述正极导电条300 绕第一设定点依次环绕排布于所述第一设定点的外周;所述负极导电条400绕第二设定点 依次环绕排布于所述第二设定点的外周;且所述正极导电条300与负极导电条400并排设 置,以使得正负间隔设置。
[0089]在实施例1中,正极导电条300和负极导电条400可以是两个并排设置的圆形螺旋 线(如图1所示),或者是两个并排设置的方形螺旋线(如图2所示),也可以是两个并排设置 的三角形螺旋线或菱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螺旋线的具体形状并不局限于本发明 的列举,任何能够实现正负极间隔设置的,呈现螺旋结构的布线均可用于本发明,且正极导 电条300和负极导电条400的螺旋线的旋转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正极导电条300和 负极导电条400可以是同向螺旋,也可以是反向螺旋。
[0090] 在实施例1中,所述正极导电条300和负极导电条400的正负间隔距离相同。
[0091] 在实施例1中,第一设定点和第二设定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92]在实施例1中,微电流电源200的正极可以与所述正极导电条300的任意端连接,所 述微电流电源200的负极可以与所述负极导电条400的任意端连接。
[009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图1和图2只是结构示意图,其中正极导电条300和负极 导电条400的螺旋线的具体形状可以不是规整的圆形、方形或三角形,可以是适应于创可贴 外形的任何形状。
[0094] 在实施例1中,所述贴合单元为在所述药物单元远离伤口一侧贴合的覆盖药物单 元的可粘性织物501,所述药物单元位于可粘性织物501的外轮廓之内。
[0095] 或者,在实施例1中,所述贴合单元为在药物单元的外圈处设置的粘胶剂502。
[0096] 在实施例1中,在药物单元靠近伤口一侧,还设置有能够从微电流创可贴上剥离的 第一隔离层,所述第一隔离层覆盖所述贴合单元;在药物单元远离伤口 一侧,还设置有第二 隔离层。所述第一隔离层在不使用时贴合在所述微电流创可贴上,使用时将其揭下来,暴露 贴合单元,并贴合至伤口处。而所述第二隔离层可以设置为防水层或者任何形式的隔离层, 用于在使用过程中,隔离外界对伤口的污染。
[0097] 实施例2
[0098] -种微电流创可贴,包括药物单元,所述药物单元包括织物层101,负载在所述织 物层上的创伤药物;设置于织物层101上的第一微电流电源201和第二微电流电源202,与第 一微电流电源201的正极连接的第一正极导电条301,与第一微电流电源201的负极连接的 第一负极导电条401,与第二微电流电源202的正极连接的第二正极导电条302,与第二微电 流电源202的负极连接的第二负极导电条402;所述导电条正负间隔分布,如由左至右依次 为第一正极导电条301、第一负极导电条401、第二正极导电条302和第二负极导电条402。 [00"] 在实施例2中,对于第一正极导电条301、第一负极导电条401、第二正极导电条302 和第二负极导电条402的形状没有具体限定,可以是长条状(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圆弧状 (如图4所示),或者是波浪状(如图5所示)。
[0100] 在实施例2中,相邻的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为轴对称或者点对称分布。
[0101] 在实施例2中,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微电流电源,将正极和负极分别引出至少2个导 电条,且所述导电条需要正负间隔。
[0102] 在实施例1中,所述正极导电条300和负极导电条400的正负间隔距离相同。
[010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图3、图4和图5只是结构示意图,其中正极导电条300和 负极导电条400的具体形状可以不是规整的长条、圆弧或波浪,可以是适应于创可贴外形的 任何形状。
[0104] 实施例3
[0105] -种微电流创可贴,包括药物单元,所述药物单元包括织物层101,负载在所述织 物层上的创伤药物;设置于织物层101上的第一微电流电源201和第二微电流电源202,与第 一微电流电源201的正极连接的第一正极导电条301,与第一微电流电源201的负极连接的 第一负极导电条401,与第二微电流电源202的正极连接的第二正极导电条302,与第二微电 流电源202的负极连接的第二负极导电条402;所述导电条的悬置端正负间隔设置,且所述 导电条的悬置端与织物层101的圆心的连线的夹角均彡60°,例如65°、70°、75°、80°、85°、 90°、98°、110°、130°、150°、180° 等,(如图6所示)。
[0106] 实施例4
[0107] -种微电流创可贴,包括药物单元,所述药物单元包括织物层101,负载在所述织 物层上的创伤药物;设置于织物层101上的微电流电源200,所述微电流电源200的正极设置 在织物层101的中心位置,所述微电流电源200的负极通过导线403连接负极导电体400,所 述负极导电体400沿织物层101的边缘呈一圆环状(如图7所示),所述导线403与织物层101 之间绝缘,如可以在导线403外层设置绝缘层。
[0108] 在实施例4中,正极和负极也可以相互调换,即微电流电源200的负极设置于织物 层101的中心位置,所述微电流电源200的正极连接导线403,沿织物层101的边缘呈一环状。
[0109] 实施例5
[0110] -种微电流创可贴,包括织物层101,设置于织物层101上的微电流电源200,与微 电流电源200的正极连接的正极导电条300和与微电流电源200的负极连接的负极导电条 400;所述正极导电条300和负极导电条400的形状均为梳形,且正极导电条300的梳齿放置 在负极导电条400的梳齿间隙中。
[0111] 在本发明所述的微电流创可贴中,所述微电流电池的正极、微电流电池的负极、正 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与织物层边缘的距离均独立地选自〇 . 1~〇 . 3mm,例如0.11 cm、 0·13cm、0·15cm、0·18cm、0·20cm、0·23cm、0·24cm、0·28cm等。
[0112] 在本发明所述的微电流创可贴中,所述织物层含有柔性导电纤维;所述柔性导电 纤维优选自银纤维、石墨烯复合纤维或碳纤维中的任意1中或至少2种的组合。作为优选实 施方式之一,本发明所述织物层由石墨烯复合纤维和碳纤维混纺而成。
[0113] 在本发明所述的微电流创可贴中,所述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均各自独立地选 自导电纤维、导电金属线、导电金属丝、导电金属片、导电金属条或导电浆料的任意1种或至 少2种的组合;所述导电纤维优选为碳纤维、石墨烯纤维、石墨烯复合纤维中的任意1种或至 少2种的组合;所述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均各自独立地优选通过导电浆料印刷或刷涂 而成;所述导电浆料优选为导电银胶。所述导电金属线、导电金属丝、导电金属片和导电金 属条的金属元素优选为金属银或铜等导电金属。
[0114]试验例:以实施例1中,图2的微电流创可贴为试验例。
[0115] 对比例:与试验例的区别仅在于不设置微电流电源和导电条。
[0116] 性能测试
[0117] 将40只小组分成2组,分别制造2mm深,长Icm的刀切创口,以试验例和对比例提供 的创可贴分别贴合至创口出,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感染情况。
[0118] 表1性能测试结果
[0120]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 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微电流创可贴,包括药物单元和贴合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单元包括织物 层,负载在所述织物层上的创伤药物; 所述微电流创可贴还包括微电流电源,所述微电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均设置在所述微 电流创可贴的织物层上。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流创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流电源选自纸电池、锂电 池、外接电源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电源为具有开关的微电流电源;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电源为纸电池; 优选地,当所述微电流电源为纸电池时,纸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设有可拆卸隔离层,用于 将纸电池的正极和/或负极与相应的织物层隔开; 优选地,所述织物层上还设置有正极导电条和/或负极导电条;所述正极导电条的一端 与所述微电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悬置;所述负极导电条的一端与所述微电流电源的 负极连接,另一端悬置。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电流创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条与负极导电条正负 间隔排布; 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条与负极导电条正负间隔距离相等。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电流创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条绕第一设定点依次 环绕排布于所述第一设定点的外周;所述负极导电条绕第二设定点依次环绕排布于所述第 二设定点的外周;且所述正极导电条与负极导电条并排设置,以使得正负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条和所述负极导电条均各自独立地选自方形螺旋线、圆形螺旋 线、三角形螺旋线或菱形螺旋线中的任意1种。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流创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上设置有至少2个微电 流电源,每个微电流电源均可选地连接有正极导电条和/或负极导电条,且所述正极导电条 和负极导电条均间隔设置;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呈中心对称分布或轴对称分布。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流创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上设置有至少2个微电 流电源,每个微电流电源均可选地连接有正极导电条和/或负极导电条,且所述正极导电条 和负极导电条的悬置端间隔设置,且相邻的所述正极导电条的悬置端和负极导电条的悬置 端与织物层的圆心的连线的夹角均多60°。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流创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流电源的正极设置于织物 层的中心,所述微电流电源的负极连接负极导电条,呈一圆环状分布于织物层边缘;或者, 所述微电流电源的负极设置于织物层的中心,所述微电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正极导电 条,呈一圆环状分布于织物层边缘; 或者,所述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的形状均为梳形,且正极导电条的梳齿放置在负 极导电条的梳齿间隙中。8. 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微电流创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单元为在药物单 元的外圈处设置的粘胶剂;或者,所述贴合单元为在所述药物单元远离伤口一侧贴合的覆 盖药物单元的可粘性织物,所述药物单元位于可粘性织物的外轮廓之内;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创可贴还包括设置于药物单元靠近伤口 一侧的,能够从微电流创 可贴上剥离的第一隔离层,用于在未使用时隔离外界污染,所述第一隔离层覆盖所述贴合 单元; 优选地,所述微电流创可贴还包括设置于药物单元远离伤口一侧的第二隔离层,用于 在使用过程中隔离外界污染。9. 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微电流创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流电池的正极、微 电流电池的负极、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与织物层边缘的距离均独立地选自0.1~ 0.3mm; 优选地,所述织物层含有柔性导电纤维,或者所述织物层远离伤口一侧表面涂覆有导 电层; 优选地,所述柔性导电纤维选自银纤维、石墨烯复合纤维或碳纤维中的任意1中或至少 2种的组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织物层由石墨烯复合纤维和碳纤维混纺而成。10. 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微电流创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 电条均各自独立地选自导电纤维、导电金属线、导电金属丝、导电金属片、导电金属条或导 电浆料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导电纤维为碳纤维、石墨烯纤维、石墨烯复合纤维中的任意1种或至少2种 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正极导电条和负极导电条均各自独立地通过导电浆料印刷或刷涂而成; 优选地,所述导电浆料为导电银胶。
【文档编号】A61N1/18GK105963073SQ201610259706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2日
【发明人】张金柱, 袁征, 刘顶, 张小鸽
【申请人】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