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86910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代医疗可通过手术等诊疗方式为病人医病,在诊疗过程中,为了减轻病人的痛楚和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效率,医生会给病人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在麻醉时,麻醉针需要插入病人身体内,且插入的位置需要精准才能起到麻醉的效果,由于每个科室都需要麻醉科医生,麻醉医生的工作强度非常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能精准控制麻醉针的插入角度,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包括一对初步定位针、一对定位吸盘、固定环、一对角度调节轴、角度调节旋钮、麻醉针套筒、麻醉针、角度调节板、角度定位针、一对安装杆、一对照明灯及固定旋钮;所述的一对定位吸盘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初步定位针的下端,所述的固定环为椭圆环形结构,所述的固定环的长轴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一对初步定位针的上部连接;所述的麻醉针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固定环内,所述的麻醉针套筒的轴向与所述的固定环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的一对角度调节轴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的固定环与所述的麻醉针套筒连接,所述的麻醉针同轴设置在所述的麻醉针套筒内,所述的一对角度调节轴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初步定位针,所述的一对角度调节轴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的角度调节旋钮设置在一根所述的角度调节轴的端部,位于所述的初步定位针的外侧,所述的固定环、麻醉针套筒及麻醉针通过所述的角度调节旋钮绕所述的一对角度调节轴同步转动,所述的固定旋钮设置在另一根所述的角度调节轴的端部,位于所述的初步定位针的外侧;所述的角度调节板竖直设置在所述的初步定位针外侧端,位于所述的角度调节轴的上端,所述的角度调节轴与所述的角度调节板垂直,所述的角度定位针垂直设置在所述的角度调节轴上,所述的角度定位针贴合在所述的角度调节板上,所述的角度定位针与所述的角度调节轴同步转动;所述的一对照明灯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安装杆安装在所述的一对初步定位针上,位于所述的固定环的下方。
[0006]上述的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的麻醉针套筒与所述的麻醉针之间间隔设有多个套环,所述的多个套环与所述的麻醉针套筒同轴设置。
[0007]上述的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的初步定位针内设有转动轴承,所述的角度调节轴通过所述的转动轴承与所述的初步定位针连接。
[0008]上述的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的麻醉针套筒上设有药剂剩余观察窗,所述的药剂剩余观察窗位于所述的麻醉针套筒的下端。
[0009]上述的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的角度调节板上设有角度刻度线,所述的角度刻度线呈射线状,所述的角度定位针的下端与所述的角度刻度线的零点重合。
[0010]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初步定位和精准定位来控制麻醉针的插入角度,达到精准定位麻醉的效果,让实习医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又让麻醉医生减轻工作压力。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的麻醉针套筒的剖视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的角度调节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15]请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包括一对初步定位针1、一对定位吸盘2、固定环3、一对角度调节轴4、角度调节旋钮5、麻醉针套筒6、麻醉针7、角度调节板8、角度定位针9、一对安装杆10、一对照明灯11及固定旋钮12 ;所述的一对定位吸盘2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初步定位针I的下端,所述的固定环3为椭圆环形结构,所述的固定环3的长轴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一对初步定位针I的上部连接;所述的麻醉针套筒6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固定环3内,所述的麻醉针套筒6的轴向与所述的固定环3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的一对角度调节轴4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的固定环3与所述的麻醉针套筒6连接,所述的麻醉针7同轴设置在所述的麻醉针套筒6内,所述的一对角度调节轴4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初步定位针1,所述的一对角度调节轴4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的角度调节旋钮5设置在一根所述的角度调节轴4的端部,位于所述的初步定位针I的外侧,所述的固定环3、麻醉针套筒6及麻醉针7通过所述的角度调节旋钮5绕所述的一对角度调节轴4同步转动,所述的固定旋钮12设置在另一根所述的角度调节轴4的端部,位于所述的初步定位针I的外侧;所述的角度调节板8竖直设置在所述的初步定位针I外侧端,位于所述的角度调节轴4的上端,所述的角度调节轴4与所述的角度调节板4垂直,所述的角度定位针9垂直设置在所述的角度调节轴4上,所述的角度定位针9贴合在所述的角度调节板8上,所述的角度定位针9与所述的角度调节轴4同步转动;所述的一对照明灯11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安装杆10安装在所述的一对初步定位针I上,位于所述的固定环3的下方。
[0016]请参见附图2所示,所述的麻醉针套筒6与所述的麻醉针7之间间隔设有多个套环13,所述的多个套环13与所述的麻醉针套筒6同轴设置,用于保持麻醉针7的角度与麻醉针套筒6的角度相同,避免施针的时候歪斜。
[0017]所述的初步定位针I内设有转动轴承14,所述的角度调节轴4通过所述的转动轴承14与所述的初步定位针I连接,可保持角度调节轴4的顺畅转动。
[0018]所述的麻醉针套筒6上设有药剂剩余观察窗15,所述的药剂剩余观察窗15位于所述的麻醉针套筒6的下端,便于查看麻醉药剂的剩余量。
[0019]请参见附图3所示,所述的角度调节板8上设有角度刻度线16,所述的角度刻度线16呈射线状,所述的角度定位针9的下端与所述的角度刻度线16的零点重合,便于控制角度定位针9的转动角度。
[0020]医生在实施麻醉时,先初步定位麻醉的位置,将初步定位针I通过定位吸盘2固定,将麻醉针7的下端控制在需要麻醉的部位上方,此过程可通过实习医生来完成;通过角度调节旋钮5转动角度调节轴4,带动固定环3和麻醉针套筒6转动,角度定位针9在角度调节板8上转动,当转动到适当的位置满足施针的角度后,通过固定旋钮12固定角度调节轴4,保持麻醉针7不动即可施针。
[00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初步定位和精准定位来控制麻醉针的插入角度,达到精准定位麻醉的效果,让实习医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又让麻醉医生减轻工作压力。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初步定位针、一对定位吸盘、固定环、一对角度调节轴、角度调节旋钮、麻醉针套筒、麻醉针、角度调节板、角度定位针、一对安装杆、一对照明灯及固定旋钮;所述的一对定位吸盘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一对初步定位针的下端,所述的固定环为椭圆环形结构,所述的固定环的长轴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一对初步定位针的上部连接;所述的麻醉针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固定环内,所述的麻醉针套筒的轴向与所述的固定环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的一对角度调节轴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的固定环与所述的麻醉针套筒连接,所述的麻醉针同轴设置在所述的麻醉针套筒内,所述的一对角度调节轴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的一对初步定位针,所述的一对角度调节轴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所述的角度调节旋钮设置在一根所述的角度调节轴的端部,位于所述的初步定位针的外侧,所述的固定环、麻醉针套筒及麻醉针通过所述的角度调节旋钮绕所述的一对角度调节轴同步转动,所述的固定旋钮设置在另一根所述的角度调节轴的端部,位于所述的初步定位针的外侧;所述的角度调节板竖直设置在所述的初步定位针外侧端,位于所述的角度调节轴的上端,所述的角度调节轴与所述的角度调节板垂直,所述的角度定位针垂直设置在所述的角度调节轴上,所述的角度定位针贴合在所述的角度调节板上,所述的角度定位针与所述的角度调节轴同步转动;所述的一对照明灯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安装杆安装在所述的一对初步定位针上,位于所述的固定环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麻醉针套筒与所述的麻醉针之间间隔设有多个套环,所述的多个套环与所述的麻醉针套筒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步定位针内设有转动轴承,所述的角度调节轴通过所述的转动轴承与所述的初步定位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麻醉针套筒上设有药剂剩余观察窗,所述的药剂剩余观察窗位于所述的麻醉针套筒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调节板上设有角度刻度线,所述的角度刻度线呈射线状,所述的角度定位针的下端与所述的角度刻度线的零点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麻醉施针角度控制装置,包括初步定位针、定位吸盘、固定环、角度调节轴、角度调节旋钮、麻醉针套筒、麻醉针、角度调节板、角度定位针、安装杆、照明灯及固定旋钮;定位吸盘设在初步定位针下端,固定环与初步定位针连接;麻醉针套筒设在固定环内,角度调节轴穿过固定环与麻醉针套筒连接,麻醉针设在麻醉针套筒内,角度调节轴穿过初步定位针;角度调节旋钮、固定旋钮设在角度调节轴端部,角度调节板设在初步定位针外侧端,角度定位针设在角度调节轴上,照明灯通过安装杆安装在初步定位针上。本实用新型可初步定位和精准定位麻醉针的插入角度,达到精准定位麻醉的效果,让实习医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又让麻醉医生减轻工作压力。
【IPC分类】A61M19-00, A61M5-42
【公开号】CN204395146
【申请号】CN201520034655
【发明人】王苗级
【申请人】王苗级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