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2993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接骨板,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是指骨折累及胫骨外髁的后半部分,表现为塌陷、劈裂,可以是单发,也可以同时合并胫骨内髁或干骺端的骨折,其原因是膝关节处于屈曲位时受外翻力和轴向压应力所致。随着胫骨平台骨折CT诊断的广泛应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诊断率不断提高,约占胫骨平台骨折的7%。对于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保守治疗无法恢复后外侧关节面高度,在膝关节屈曲时产生外翻不稳定并导致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因此手术治疗越来越广泛。
[0003]在手术治疗中,由于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骨折片较小,骨折线偏于冠状位,同时矢状位角度较大,如果对后外侧平台骨片采用侧方固定的方式,不仅对后外侧骨片固定不牢固,而且膝关节屈曲时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发生骨折再移位及关节面再次塌陷的风险较高。而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采用后侧支撑钢板固定更为合理,力学效果更佳,能够达到术后早期活动膝关节的目的。
[0004]采用后侧支撑钢板固定时,由于该位置深在,经常规的前外侧入路不能很好地显露、复位及固定骨折,因此要求目前临床使用的内固定接骨板从后方置入。近年来国内外部分学者探索了一些新的入路,如后外侧入路、后外侧倒“L”人路、经腓骨截骨入路等,其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差异,但关键是上述手术切口较大,解剖结构复杂,操作困难,易造成神经、血管严重损伤,人为增加了患者的创伤,有对维持膝关节后外侧稳定的后外侧复合体造成医原性损伤的可能,并且有加速关节软骨退变或胫前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损伤的潜在风险。目前,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治疗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成为骨科治疗中的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这种接骨板与胫骨后外侧特殊解剖形态相适配,既不增加手术风险又能使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得到有效固定。
[0006]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它由直板、斜板组成,直板和斜板均为长条形板,斜板连接在直板的上端,斜板的板面向直板的板面的斜上方倾斜伸出,斜板的板面倾斜的角度与胫骨上端后外侧的曲面相适配,直板上沿着直板长度方向均布有2-4个固定螺孔。
[0008]上述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所述直板与斜板连接处的直板上有横向加压孔。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实用新型在手术时经损伤较小、操作简便的常规前外手术切口方便置入,直板通过螺钉固定在胫骨上,斜板避开了影响骨折复位固定的腓骨小头、后外侧复合体、胫前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大大减少了造成损伤的可能,在接骨板的直板和斜板的特殊空间构型的基础上,首次采用的横向加压孔设计,在术中旋入螺钉的同时,通过滑动加压原理,可进一步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加强骨折块间压力,更加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00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打破了现有内规定接骨板设计常规理念,通过查阅文献及尸体解剖、CT三维重建、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获得了有关胫骨平台后外侧解剖、骨折特点的相关数据,在多年临床手术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本实用新型,接骨板依照胫骨后外侧特殊解剖形态设计,所用关键数据为自行首次测量获得,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0012]本实用新型打破了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治疗“投鼠忌器”的医疗决策困境,以简便的方式解决了复杂手术难题,不增加医疗成本,必将使医、患方双双受益,有极好的推广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K向视图;
[0015]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0016]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0017]图5是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8]图6是图5去除了腓骨的示意图。
[0019]图中标记如下:直板1、斜板2、固定螺孔3、横向加压孔4、胫骨5、腓骨6。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实用新型打破了现有内规定接骨板设计常规理念,通过查阅文献及尸体解剖、CT三维重建、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获得了有关胫骨平台后外侧解剖、骨折特点的相关数据,依照胫骨后外侧特殊解剖形态设计,所用关键数据为自行首次测量获得。
[0021]图1、2、3、4显示,本实用新型由直板1、斜板2组成。
[0022]直板I和斜板2均为长条形板,斜板2连接在直板I的上端,斜板2的板面向直板I的板面的斜上方倾斜伸出,斜板2的板面倾斜的角度与胫骨上端后外侧的曲面相适配。
[0023]直板I上沿着直板I长度方向均布有2-4个固定螺孔3,接骨板放置到位后通过固定螺孔3用螺栓将接骨板固定。
[0024]直板I与斜板2连接处的直板I上有横向加压孔4。横向加压孔为创新设计,当接骨板螺孔为长圆形,其边缘为由表及内的斜面,如图1所示的钉孔为双线,螺钉帽为圆锥形,紧贴钉孔边缘旋入螺钉时,两个斜面发生滑动,可推动接骨板移动,接骨板带动一侧骨折块移动,则在骨折块之间产生加压作用。一般接骨板为沿骨的长轴放置,故长圆形螺钉孔长轴与接骨板长轴一致。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长圆形接骨板螺钉的加压原理,将长圆形螺钉孔与接骨板的长度方向垂直呈“横向”,依前述滑动加压原理,旋入螺钉时可推动接骨板向胫骨前方向移动,从而对向后方移位的骨折块起到加压作用,增强复位效果、固定强度,更利于骨折愈合。
[0025]图5、6显示,手术时,在患者小腿前外侧开口,置入接骨板,将直板I放置到位后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固定后斜板2的板面倾斜的角度与与胫骨上端后外侧的曲面相适配。经小腿前外侧手术切口置入方便、简单,避免从小腿后方手术切口对神经、血管的损伤风险,复位固定可靠。斜板2避开了影响骨折复位固定的腓骨小头、后外侧复合体、胫前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大大减少了造成损伤的可能。
[002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如下:
[0027]直板I的长度为60_,宽度为12_,厚度为3.5mm,直板I板面在长度方向有弯曲的弧度,弧度半径为220mm;
[0028]斜板2的长度为36臟,宽度为12臟,厚度为3.5mm,斜板2板面平面与直板I板面平面的倾斜度为60度,斜板2中心线与直板I中心线的夹角为22度,斜板2板面在长度方向有弯曲的弧度,弧度半径为75mm。
【主权项】
1.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它由直板(1)、斜板(2)组成,直板(I)和斜板(2)均为长条形板,斜板(2)连接在直板(I)的上端,斜板(2)的板面向直板(I)的板面的斜上方倾斜伸出,斜板(2)的板面倾斜的角度与胫骨(5)上端后外侧的曲面相适配,直板(I)上沿着直板(I)长度方向均布有2-4个固定螺孔(3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板(I)与斜板(2 )连接处的直板(I)上有横向加压孔(4 )。
【专利摘要】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接骨板,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用于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进行固定。其技术方案是:它由直板、斜板组成,直板和斜板均为长条形板,斜板连接在直板的上端,斜板的板面向直板的板面的斜上方倾斜伸出,斜板的板面倾斜的角度与胫骨上端胫后外侧的曲面相适配,直板上沿着直板长度均布有2-4个固定螺孔。本实用新型在手术时经损伤较小、操作简便的常规前外手术切口方便置入,直板通过螺钉固定在胫骨上,斜板避开了影响骨折复位固定的腓骨小头、后外侧复合体、胫前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大大减少了造成损伤的可能。本实用新型以简便的方式解决了复杂手术难题,不增加医疗成本,使医、患双方受益,有极好的推广使用前景。
【IPC分类】A61B17-80
【公开号】CN204542342
【申请号】CN201520195596
【发明人】王鹏程, 任栋
【申请人】王鹏程, 任栋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