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患者如厕的病床。
【背景技术】
[0002]病床也可称为医疗床、护理床等,是病人在休养时使用的病床,主要使用场合有各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病床都具有起背功能,实现背部缓慢升起,摇动轻缓无阻力。目前的病床虽然具有便孔功能,但是其设计结构十分复杂,制造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病床,该病床具有便孔功能,且结构十分简单,降低了现有病床的制造成本。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病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中部设置有能够通过患者排泄物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设置有外形及大小与所述第一通孔形状和大小相应的第一挡板;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挡板位置的第一调控机构。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调控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摇把,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在床体底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底边连接,所述第一摇把与所述第一铰接轴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床体主要由前床体和后床体两部分组成,其中前床体的长度大于后床体的长度,所述第一通孔位于前床体中,第一通孔位置靠近前床体与后床体的连接处;还包括控制所述后床体绕前床体与后床体之间的连接处向上翻转的第二调控机构。
[0008]进一步,所述第二调控机构包括第三连杆和第二摇把和传动轴,所述前床体与后床体铰接,所述第二摇把和传动轴设置在前床体的下方,且皆与前床体轴向固定连接、周向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摇把与传动轴之间通过锥齿轮副传动连接;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前床体的下方,且与前床体轴向滑动配合,所述传动轴一端插入到所述套筒中与所述套筒螺纹配合;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套筒上另一端铰接在后床体的底部,套筒的前后移动可推动后床体向上抬升。
[0009]进一步,所述前床体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其中靠近第一通孔一侧的部分为A板,远离第一通孔一侧的为B板,A板与B板之间铰接,还包括第五连杆,第五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前床体与B板上,所述第五连杆、前床体、A板、B板之间形成四边形连杆机构。
[0010]进一步,还包括控制A板向下翻转的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A板和第一挡板上。
[0011]进一步,所述A板底部靠近第一通孔边缘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导尿槽,当A板向下翻转时,所述导尿槽的顶部可插入到所述第一通孔中。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病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中部设置有能够通过患者排泄物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设置有外形及大小与所述第一通孔形状和大小相应的第一挡板;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挡板位置的第一调控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病床采用在床体上开通通孔的方式,使患者坐在床上即可进行排便活动,进而极大地减轻了护士或家属人员的看护负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病床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病床的俯视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病床的仰视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病床的侧视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病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9]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病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中部设置有能够通过患者排泄物的第一通孔I,所述第一通孔I处设置有外形及大小与所述第一通孔I形状和大小相应的第一挡板2 ;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挡板2位置的第一调控机构,所述第一调控机构包括第一连杆3和第一摇把4,所述第一连杆3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5铰接在床体底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的底边连接,所述第一摇把4与所述第一铰接轴5连接,具体地,所述床体主要由前床体6和后床体7两部分组成,其中前床体6的长度大于后床体7的长度,所述第一通孔I位于前床体6中,第一通孔I位置靠近前床体6与后床体7的连接处;还包括控制所述后床体7绕前床体6与后床体7之间的连接处向上翻转的第二调控机构,所述第二调控机构包括第三连杆8和第二摇把9和传动轴10,所述前床体6与后床体7铰接,所述第二摇把9和传动轴10设置在前床体6的下方,且皆与前床体6轴向固定连接、周向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摇把9与传动轴10之间通过锥齿轮副传动连接;还包括套筒11,所述套筒11设置在前床体6的下方,且与前床体6轴向滑动配合,所述传动轴10 —端插入到所述套筒11中与所述套筒11螺纹配合;所述第三连杆8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套筒11上另一端铰接在后床体7的底部,套筒11的前后移动可推动后床体7向上抬升。
[0020]使用时,通过摇动第二摇把9可将后床体7升起,通过摇动第一摇把4可使第一挡板2向第一通孔I外侧翻转,进而打开第一通孔1,第一通孔I下方可设置便盆架来放置便盆。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病床可使重症患者无需移动身体,即可在病床上进行排便活动,进而极大地减轻了护士和患者家属的护理负担。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床体6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其中靠近第一通孔I 一侧的部分为A板12,远离第一通孔一侧的为B板13,A板12与B板13之间铰接,还包括第五连杆14,第五连杆14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前床体6与B板上,所述第五连杆14、前床体6、A板12、B板13之间形成四边形连杆机构。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控制A板向下翻转的第四连杆15,所述第四连杆15的两端分别铰接在A板12和第一挡板2上。将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A板和第一挡板上,可使A板和第一挡板同时打开,避免了单独控制打开的繁琐性,从而也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病床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板12底部靠近第一通孔边缘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导尿槽16,当A板12向下翻转时,所述导尿槽16的顶部可插入到所述第一通孔中,且导尿槽的底部为第一通孔的正下方,导尿槽16的槽底呈弧形。由于设置的导尿槽可在翻转A板时伸入到第一通孔中,使得尿液不会溅到第一通孔前侧的被褥上面,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病床的实用性。
[002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病床,包括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中部设置有能够通过患者排泄物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设置有外形及大小与所述第一通孔形状和大小相应的第一挡板;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挡板位置的第一调控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控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摇把,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在床体底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底边连接,所述第一摇把与所述第一铰接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主要由前床体和后床体两部分组成,其中前床体的长度大于后床体的长度,所述第一通孔位于前床体中,第一通孔位置靠近前床体与后床体的连接处;还包括控制所述后床体绕前床体与后床体之间的连接处向上翻转的第二调控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控机构包括第三连杆和第二摇把和传动轴,所述前床体与后床体铰接,所述第二摇把和传动轴设置在前床体的下方,且皆与前床体轴向固定连接、周向转动配合,所述第二摇把与传动轴之间通过锥齿轮副传动连接;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前床体的下方,且与前床体轴向滑动配合,所述传动轴一端插入到所述套筒中与所述套筒螺纹配合;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套筒上另一端铰接在后床体的底部,套筒的前后移动可推动后床体向上抬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床体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其中靠近第一通孔一侧的部分为A板,远离第一通孔一侧的为B板,A板与B板之间铰接,还包括第五连杆,第五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前床体与B板上,所述第五连杆、前床体、A板、B板之间形成四边形连杆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病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A板向下翻转的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A板和第一挡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A板底部靠近第一通孔边缘的位置处设置有一个导尿槽,当A板向下翻转时,所述导尿槽的顶部可插入到所述第一通孔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病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中部设置有能够通过患者排泄物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设置有外形及大小与所述第一通孔形状和大小相应的第一挡板;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挡板位置的第一调控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病床采用在床体上开通通孔的方式,使患者坐在床上即可进行排便活动,进而极大地减轻了护士或家属人员的看护负担。
【IPC分类】A61G7/05, A61G7/02
【公开号】CN204863762
【申请号】CN201520649406
【发明人】刘娟
【申请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