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侧球囊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堵塞侧球囊导尿管,属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医学领域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产科疾病、骨科疾病及泌尿科疾病需插入导尿管,留置导尿。导尿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辅助器械,可以经由病人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导尿液流出。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球囊,用以使导尿管固定留置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导尿管的引流部分连接尿袋收集尿液。留置尿管常见问题有尿路感染、引流不畅、拔管困难、膀胱痉挛或挛缩等,但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泌尿系感染。膀胱底内面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是膀胱镜检查的重点区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0003]现有球囊三腔导尿管排泄腔引流孔与膀胱底之间有3-5cm距离,并间隔有一球囊,始终有部分尿液持续残留于膀胱底部;膀胱内的尿液一般无菌,但尿液同时也是细菌适合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尿液无法完全排空时,尿液留在膀胱底部,任由细菌生成,也就容易发炎;导尿管作为异物长期滞留于膀胱内与残存尿液接触,易将结石盐沉积于尿管末端,形成结石;球囊充水或充气后呈圆形,气囊壁持续刺激摩擦膀胱三角,诱发炎症,病人出现尿频、尿急、下腹部憋胀不适;尿道松弛而致漏尿,老年女性,颅内病变,截瘫的患者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松弛而引起漏尿;传统的导尿管使用方法,见尿后需要插入3cm左右,才能注水或注气。
[0004]侧球囊导尿管,在导尿管的侧球囊的管体的对侧靠近球囊的底部有一排泄腔引流下孔,靠近球囊的顶部有一排泄腔引流上孔,导尿管置于膀胱后的侧球囊在注水或注气状态下,自动向一侧倾斜,倾斜的侧球囊及导尿管与膀胱壁底部组成的构架空间足够容纳膀胱三角,球囊壁及管体与膀胱三角不接触或有少许接触,可持续固定导尿管于膀胱内,不脱出。但是这种限制接触型侧球囊双孔导尿管的排泄腔引流上孔、排泄腔引流下孔位于侧球囊对侧的管体上,设置于同侧。当导尿管置于膀胱后,侧球囊在注水或注气状态下,自动向一侧倾斜,这种倾斜作用可能使得侧球囊对侧的管体贴于膀胱壁上,如果贴得过紧,很容易封堵住排泄腔引流上孔和排泄腔引流下孔,造成尿液导出缓慢甚至无法导出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限制接触型侧球囊导尿管,解决了由于排泄腔引流孔贴壁造成封堵而引起导尿不畅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0007]—种防堵塞侧球囊导尿管,包括管体、尖端、侧球囊、球囊囊腔、排泄腔和排泄腔引流孔,侧球囊设置于靠近尖端的管体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排泄腔引流孔呈椭圆或者圆角矩形,在侧球囊对侧管体上设有一排排泄腔引流下孔,在侧球囊和尖端之间的管体上设有排泄腔引流上孔;排泄腔引流上孔的个数至少为4个,两两相对,分别位于导尿管不同的截面上。
[0008]进一步地,排泄腔引流孔呈圆角矩形,长宽比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3。
[0009]本实用新型导尿管使用方法,见尿即可注水或充气,导尿管置于膀胱后的侧球囊在注水或注气状态下,自动向一侧倾斜,倾斜的侧球囊及导尿管与膀胱壁底部组成的构架空间足够容纳膀胱三角,球囊壁及管体与膀胱三角不接触或有少许接触,可持续固定所述导尿管于膀胱内,不脱出,导尿管置于膀胱后的侧球囊在注水或注气状态下不压迫膀胱三角,不压迫输尿管口,导尿管置于膀胱后的侧球囊在注水或注气状态下,排泄管腔引流下孔与输尿管口毗邻,通过吸附、负压、虹吸等作用,膀胱内正常尿液及病变异常尿液,及时彻底排空,膀胱内无残存。本实用新型在侧球囊对侧管体上设置一排排泄腔引流下孔,在侧球囊和尖端之间的管体上设置排泄腔引流上孔;排泄腔引流上孔的个数至少为4个,两两相对,分别位于导尿管不同的截面上。即使由于侧球囊在注水或注气状态下向一侧倾斜,使得侧球囊对侧的管体贴于膀胱壁上,部分排泄腔引流孔被封堵时,其它泄腔引流孔还是能够正常地工作,从而引流出膀胱内的尿液。
[0010]现有技术中的排泄腔引流孔多为圆形,本实用新型将引流孔设置为椭圆或者圆角矩形,在引流孔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当管体贴于膀胱壁上时,圆形孔比椭圆或者圆角矩形孔更容易被整个封堵,而造成引流不畅的情况。
[0011]本实用新型的导尿管还可以包括冲洗管腔、冲洗管腔出液孔、冲洗腔锥形接口、冲洗腔夹闭开关;冲洗管腔位于管体内,冲洗管腔出液孔置于尖端。冲洗管腔出液孔置于所述尖端的任一侧管体斜面通过冲洗管腔与冲洗腔锥形接口接通,冲洗腔锥形接口可起到导尿管的连接器作用,其可连接到其它装置,冲洗腔开关置于冲洗腔锥形接口,使用时可完全阻断冲洗管腔,可通过此通道向膀胱内注入冲洗药液,必要时可应急导流尿液,患者无痛苦,临床应用成效显著。
【附图说明】
[0012]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限制接触型侧球囊导尿管球囊注水或注气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 一管体;2—尖端;3—侧球囊;4一排泄腔引流下孔;5—排泄腔引流上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附图1所示的防堵塞侧球囊导尿管,包括管体1、尖端2、侧球囊3、球囊囊腔、排泄腔和排泄腔引流孔,侧球囊3设置于靠近尖端2的管体的一侧。排泄腔引流孔呈椭圆形。
[0016]在靠近侧球囊3对侧管体上设有一排排泄腔引流下孔4,在侧球囊和尖端之间的管体上设有排泄腔引流上孔5 ;排泄腔引流上孔的个数至少为4个,两两相对,分别位于导尿管不同的截面上。
[0017]将防堵塞侧球囊导尿管置入人体后,见尿即可用注射器经球囊注水或注气抗逆流阀门向侧球囊囊腔3同时注水或充气,无菌水或气体自阀门进入通球囊注水或注气管腔,注水或气后头端的侧球囊3自动向一侧倾斜,在膀胱内形成膨胀球囊,形成障碍,固定导尿管,确保导尿管不从尿道中脱出,倾斜的侧球囊3在导尿管的管体1支撑下与膀胱壁底部组成的构架空间,足够容纳膀胱三角,而球囊壁与膀胱三角不接触或有少许接触,可持续固定导尿管于膀胱内,不脱出,不压迫膀胱三角及两侧输尿管口。
[0018]在侧球囊3和尖端2之间的管体上的排泄腔引流上孔可将尿液通过排泄腔引流到体外。排泄管腔引流下孔与输尿管口毗邻,膀胱内正常尿液及病变异常尿液,通过吸附、负压、虹吸等作用,可完全使膀胱内的正常尿液及病变异常尿液通过排泄腔5、排泄腔锥形接口引流到体外,膀胱内无残留,排泄腔锥形接口可起到导尿管的连接器作用,其可连接到其它装置,例如收集袋、引流管、注射器等。
[001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防堵塞侧球囊导尿管,包括管体、尖端、侧球囊、球囊囊腔、排泄腔和排泄腔引流孔,侧球囊设置于靠近尖端的管体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排泄腔引流孔呈椭圆或者圆角矩形,在侧球囊对侧管体上设有一排排泄腔引流下孔,在侧球囊和尖端之间的管体上设有排泄腔引流上孔;排泄腔引流上孔的个数至少为4个,两两相对,分别位于导尿管不同的截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侧球囊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排泄腔引流孔呈圆角矩形,长宽比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堵塞侧球囊导尿管,包括管体、尖端、侧球囊、球囊囊腔、排泄腔和排泄腔引流孔,侧球囊设置于靠近尖端的管体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排泄腔引流孔呈椭圆或者圆角矩形,在侧球囊对侧管体上设有一排排泄腔引流下孔,在侧球囊和尖端之间的管体上设有排泄腔引流上孔;排泄腔引流上孔的个数至少为4个,两两相对,分别位于导尿管不同的截面上。本实用新型的导尿管成功地解决了由于排泄腔引流孔贴壁造成封堵而引起导尿不畅的问题。
【IPC分类】A61M25/10
【公开号】CN204972651
【申请号】CN201520503431
【发明人】王亮
【申请人】王亮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