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射频消融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21456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等离子射频消融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等离子射频消融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外周神经痛是指除中枢神经以外的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和神经末梢等部位的疼痛,临床多见三叉神经痛、蝶腭神经痛、枕大神经痛、胸神经痛、臂丛神经痛、尺神经痛、桡神经痛、正中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等。
[0003]目前,外周神经射频热凝术已成功用于外周神经痛患者,且疗效较好。
[0004]射频热凝术是通过特定射频热凝穿刺针精确输出超高频无线电波,使靶神经组织产生局部高温,起到热凝固毁损神经的作用,但其热凝温度可高达90-100°,具有损伤邻近神经组织的医疗风险。
[0005]射频热凝穿刺针针尖具有5mm裸端,确保其热凝毁损范围深达5_的同时,可能对邻近神经组织造成潜在损伤。
[0006]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是以100?120kHz超低频率射频能量激发介质(NaCl)产生等离子体,靠射频技术产生的能量打断分子键,将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直接裂解成02,C02,队等气体,实现对神经组织的消融毁损。
[0007]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与射频热凝技术相比,工作温度在40-70°之间,且热损伤范围小。研究表明,距离低温等离子刀头1mm之外的温度可下降至20°以下,5mm之外温度可降低至0°,因此对邻近神经组织的热损伤风险极低。
[0008]目前,射频热凝电极可通过射频热凝穿刺针完成外周神经射频热凝术。射频热凝穿刺针同时具有穿刺和治疗作用。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射频热凝电极放入穿刺针后,通过感觉神经刺激和运动神经刺激两种模式确定穿刺针尖端距离靶神经的位置,由于穿刺针针尖的裸端就是工作端,一旦穿刺针针尖位置确定后,即可开启热凝模式行外周神经节射频热凝术。
[0009]但是,在外周神经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中,低温等离子刀头不具有穿刺功能,必须先穿刺成功建立工作通道,通过穿刺针内部把等离子刀头放置靶神经部位,完成手术治疗。当工作通道建立好之后,需要进一步把低温等离子刀头伸出穿刺针针尖外至少5mm左右,确保低温等离子刀头完全暴露于工作通道之外和置于靶神经部位,但是因为低温等离子刀头不具有神经电刺激功能,无法通过感觉神经刺激和运动神经刺激模式定位神经位置,造成靶神经定位困难,限制其临床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利用具有神经电刺激功能的射频穿刺针和结合低温等离子刀头的工作特点,设计一种等离子射频消融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使用,为外周神经痛患者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建立工作通道提供技术便利。
[00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等离子射频消融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结构包括外置穿刺套管针和内置射频穿刺针,所述外置穿刺套管针由针尖、针体和针翼构成,针尖和针体为不锈钢结构,外部具有特氟龙涂层,有绝缘作用,所述内置射频穿刺针由针尖、针体、针座和针芯构成,针尖和针体为不锈钢结构,针尖外部无特氟龙涂层,有导电作用,长度为2mm,针体外部具有特氟龙涂层,有绝缘作用,所述内置射频穿刺针针尖尖端超出外置穿刺套管针针尖尖端5mm,所述内置射频穿刺针针座底部与外置穿刺套管针针翼上部紧密接触,防止内置射频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与外置穿刺套管针位置松动,所述外置穿刺套管针内径和内置射频穿刺针外径相应,外置穿刺套管针和内置射频穿刺针是可拆分结构。
[0012]使用时,患者在X-ray或CT引导下定位外周神经穿刺方向和皮肤穿刺点,标记号皮肤穿刺点后,先把内置射频穿刺针针尖退至外置穿刺套管针内部,然后把外置穿刺套管针针尖经穿刺点刺入皮肤内部,沿穿刺方向将外置穿刺套管针继续推进l-2cm后,把内置射频穿刺针沿外置穿刺套管针内部推至最前端,直到内置射频穿刺针针座底部与外置穿刺套管针针翼上部相互接触,此时内置射频穿刺针针尖尖端超出外置穿刺套管针针尖尖端5_,之后同时把外置穿刺套管针和内置射频穿刺针沿穿刺方向推进,在穿刺过程中,沿穿刺方向对内置射频穿刺针底座施加压力,保证内置射频穿刺针针座底部与外置穿刺套管针针翼上部紧密接触,防止在穿刺过程中内置射频穿刺针与外置穿刺套管针分离,当内置射频穿刺针针尖接近靶神经部位后,停止进针,拔出内置射频穿刺针针芯,放入射频电极,连接射频仪器,开启感觉神经刺激和运动神经刺激模式,确定内置射频穿刺针针尖到靶神经后,把内置射频穿刺针和射频电极一起拔出,之后沿外置穿刺套管针内部置入低温等离子刀头,置入深度为内置射频穿刺针针尖和针体的总长度,此时低温等离子刀头尖端超出外置套管针针尖尖端5mm,可保证低温等离子刀头完全暴露在外置穿刺套管针针尖外部且位于靶神经部位,之后低温等离子刀头连接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后,开启消融模式进行治疗。
[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实用,为外周神经痛患者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建立工作通道提供技术便利,在实施外周神经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对邻近神经组织的热损伤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附图标记为:1_外置穿刺套管针,2-内置射频穿刺针,11-针尖,12-针体,13-针翼,21-针尖,22-针体,23-针座,24-针芯,241-针芯体部,242-针芯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一种等离子射频消融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包括外置穿刺套管针1和内置射频穿刺针2,所述外置穿刺套管针1由针尖11、针体12和针翼13构成,针尖11和针体12为不锈钢结构,外部具有特氟龙涂层,有绝缘作用,所述内置射频穿刺针2由针尖21、针体22、针座23和针芯24构成,针尖21和针体22为不锈钢结构,针尖21外部无特氟龙涂层,有导电作用,长度为2mm,针体22外部具有特氟龙涂层,有绝缘作用,所述内置射频穿刺针2针尖21尖端超出外置穿刺套管针1针尖11尖端5mm,所述内置射频穿刺针2针座23底部与外置穿刺套管针1针翼13上部紧密接触,防止内置射频穿刺针2在穿刺过程中与外置穿刺套管针1位置松动,所述外置穿刺套管针1内径和内置射频穿刺针2外径相应,外置穿刺套管针1和内置射频穿刺针2是可拆分结构。
[0018]使用时,患者在X-ray或CT引导下定位外周神经穿刺方向和皮肤穿刺点,标记号皮肤穿刺点后,先把内置射频穿刺针2针尖21退至外置穿刺套管针1内部,然后把外置穿刺套管针1针尖11经穿刺点刺入皮肤内部,沿穿刺方向把外置穿刺套管针1继续推进l-2cm后,把内置射频穿刺针2沿外置穿刺套管针1内部推至最前端,直到内置射频穿刺针2针座23底部与外置穿刺套管针1针翼13上部相互接触,此时内置射频穿刺针2针尖21尖端超出外置穿刺套管针1针尖11尖端5_,之后同时把外置穿刺套管针1和内置射频穿刺针2沿穿刺方向推进,在穿刺过程中,沿穿刺方向对内置射频穿刺针2底座23施加压力,保证内置射频穿刺针2针座23底部与外置穿刺套管针1针翼13上部紧密接触,防止在穿刺过程中内置射频穿刺针2与外置穿刺套管针1分离,当内置射频穿刺针2针尖21接近靶神经部位后,停止进针,拔出内置射频穿刺针2针芯24,放入射频电极,连接射频仪器,开启感觉神经刺激和运动神经刺激模式,确定内置射频穿刺针2针尖21到靶神经后,把内置射频穿刺针2和射频电极一起拔出,之后沿外置穿刺套管针1内部置入低温等离子刀头,置入深度为内置射频穿刺针2针尖21和针体22的总长度,此时低温等离子刀头尖端超出外置套管针1针尖11尖端5mm,可保证低温等离子刀头完全暴露在外置穿刺套管针1针尖11外部且位于靶神经部位,之后低温等离子刀头连接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后,开启消融模式进行治疗。
[0019]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等离子射频消融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置穿刺套管针和内置射频穿刺针,所述外置穿刺套管针由针尖、针体和针翼构成,针尖和针体为不锈钢结构,外部具有特氟龙涂层,有绝缘作用,所述内置射频穿刺针由针尖、针体、针座和针芯构成,针尖和针体为不锈钢结构,针尖外部无特氟龙涂层,有导电作用,长度为2mm,针体外部具有特氟龙涂层,有绝缘作用,所述内置射频穿刺针针尖尖端超出外置穿刺套管针针尖尖端5mm,所述内置射频穿刺针针座底部与外置穿刺套管针针翼上部紧密接触,防止内置射频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与外置穿刺套管针位置松动,所述外置穿刺套管针内径和内置射频穿刺针外径相应,外置穿刺套管针和内置射频穿刺针是可拆分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等离子射频消融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该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外置穿刺套管针和内置射频穿刺针,所述外置穿刺套管针由针尖、针体和针翼构成,针尖和针体为不锈钢结构,外部具有特氟龙涂层,有绝缘作用,所述内置射频穿刺针由针尖、针体、针座和针芯构成,针尖和针体为不锈钢结构,针尖外部无特氟龙涂层,有导电作用,长度为2mm,针体外部具有特氟龙涂层,有绝缘作用,所述内置射频穿刺针针尖尖端超出外置穿刺套管针针尖尖端5mm,所述内置射频穿刺针针座底部与外置穿刺套管针针翼上部紧密接触,防止内置射频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与外置穿刺套管针位置松动,所述外置穿刺套管针内径和内置射频穿刺针外径相应,外置穿刺套管针和内置射频穿刺针是可拆分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使用,为外周神经痛患者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建立工作通道提供技术便利。
【IPC分类】A61B18/18
【公开号】CN205031362
【申请号】CN201520683780
【发明人】倪家骧, 葛明, 何亮亮, 唐元章, 杨立强, 武百山, 窦智
【申请人】倪家骧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