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撮后倒式簸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544阅读:1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撮后倒式簸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杂用品簸箕,进一步是指日常扫除撮土用的簸箕。
现在用的撮土簸箕,后帮都与侧帮相连固,有的为减少弯腰度还在后帮上安装了长把儿。用这样的簸箕撮垃圾,只能从撮土口撮进和倒出。由于撮土口比一般的垃圾袋或桶等的口都大,且是敞口儿状,因此倒入时会飞起很多尘土,还易将垃圾洒到口外,十分的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前口撮土从后帮口倒土的簸箕。其实现的方法是将簸箕后帮改为后帮盖(5),加装一握把后,将盖与簸箕底(12)的两侧帮用轴连件(10)连接呈活动状,使后帮盖与后帮口成一能开能合的斗口状。
经此改进的簸箕即可从前口撮土从后帮口倒土了,由于后帮口比前撮土口小容易放进垃圾袋或桶的口内,且倒土口不是敞口状,故不会洒落垃圾和飞起很多的尘土,大大改善和方便了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握把;〔2〕.连固件;〔3〕.卡件;〔4〕.销子;〔5〕.后帮盖;〔6〕.扫帚柄夹;〔7〕.扫帚;〔8〕.掀盖凸;〔9〕.倒土口;〔10〕.轴连件;〔11〕.底筋垫;〔12〕.簸箕底;〔13〕.侧帮;〔14〕.砣块;〔15〕.撮土口;〔16〕.撮土口护缘。

图1中,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握把〔1〕、后帮盖〔5〕和簸箕底〔12〕以及连接的配件等件组成,其特征是握把〔1〕通过连固件〔2〕、卡件〔3〕和销子〔4〕与后帮盖〔5〕实现连接,它可以是活动连接,也可是固定连接;后帮盖〔5〕上设有掀垃圾桶盖用的掀盖凸〔8〕,其两侧面与簸箕底〔12〕的两侧帮〔13〕通过轴连件〔10〕连接为活动状,使后帮盖与后帮口能开能合;在簸箕底〔12〕上设有倒土口〔9〕,其呈凸出的口边缘可用来分开垃圾袋口;在簸箕底〔12〕上设的底筋垫〔11〕,是起垫高后底便于撮土口〔15〕撮净垃圾又能防止簸箕底变形的作用。在簸箕底撮土口〔15〕处的两侧帮前缘凸出撮土口形成撮土口护缘〔16〕,并在其处设防止压翻的砣块〔14〕用以压重。
在不使用时,握把〔1〕可放置如
图1示虚线位置,使簸箕立放在地上(为固定连接的握把不能这样使用),扫帚〔7〕可通过扫帚柄夹〔6〕卡放在握把〔1〕上,整个用具立放整齐占地少。
在使用时,取下扫帚,将握把〔1〕提起,通过连固件〔2〕滑到卡件〔3〕端,卡件〔3〕对准后帮盖〔5〕上的孔缺,将簸箕底着地放平,握把〔1〕向下推并旋转,卡件〔3〕即可将握把〔1〕和后帮盖〔5〕连固如
图1实线所示样式,如果是固定连接的握把只如此样。当将垃圾扫入簸箕后,在往垃圾桶倒垃圾时,可利用簸箕的掀盖凸〔8〕掀开桶盖,倒土口〔9〕对准垃圾桶口,同时用扫帚往上勾推簸箕撮土口〔15〕即可使倒土口〔9〕翻开倒出垃圾。在往垃圾袋内倒垃圾时,可利用簸箕的倒土口〔9〕凸沿分开垃圾袋口,同时用扫帚往上勾推簸箕撮土口〔15〕即可使倒土口〔9〕翻开倒出垃圾。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倒土口不是敞口儿状,故不会洒落垃圾和飞起很多的尘土,大大改善和方便了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前撮后倒式簸箕,它主要由握把〔1〕、后帮盖〔5〕和簸箕底〔12〕以及连接的配件等件组成,其特征是握把〔1〕通过连固件〔2〕、卡件〔3〕和销子〔4〕与后帮盖〔5〕实现连接,它可以是活动连接,也可是固定连接;后帮盖〔5〕上设有掀桶盖用的掀盖凸〔8〕,其两侧面与簸箕底〔12〕的两侧帮〔13〕通过轴连件〔10〕实现连接;在簸箕底〔12〕上设有倒土口〔9〕、底筋垫〔11〕;在簸箕底撮土口〔15〕处的两侧帮前缘凸出撮土口形成撮土口护缘〔16〕,并在其处设压重砣块〔14〕。
专利摘要一种前撮后倒式簸箕,它主要由握把(1)、后帮盖(5)和簸箕底(2)以及用于连接它们的配件等件组成。它是人们日常扫除撮土用具。传统用具都是从前口撮土从前口倒土,往桶或袋中倒尘土飞扬十分不便。本用具将其后帮改进为后帮盖,加装一握把后,其盖与簸箕的两侧帮用轴连件连接呈活动状,使后帮盖与后帮口能开能合,能够从后帮倒土。由于后帮口比前撮土口小容易放进垃圾袋或桶的口内,且倒土口不是敞口状了,故不会洒落垃圾和飞起很多的尘土,大大改善和方便了使用。
文档编号A47L13/52GK2610837SQ02282758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日
发明者张凤林 申请人:张凤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