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抑尘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31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风抑尘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风抑尘网的改进结构,可有效地控制逸散性粒状物的扩散。
技术背景治理环境是当今世界的焦点课题。根据北京以1999年为基准年的大气PM10的排放贡献比(引自北京市大气污染控制对策研究----2002.6)统计结果,固定源43.5%,流动源8.1%,无组织源48.4%;TSP(总悬浮颗粒物)的排放为240634.8t/a,其中以无组织尘排放中裸露地面占13.8%(33271吨),建筑市政施工占9.9%(23806吨),料堆扬尘占3.1%(7503吨)。
空气中的主要污染源就是来自于地面扬尘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其严重影响和危害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尤其对儿童、老人及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构成极大的危害。研究表明扬尘浓度每增加10微克,医院的患者将增加7.5%,其中46.6%为呼吸系统的病人,40%为心脑血管病人,13.4%为其他病人。此外扬尘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降低农作物产量,对制造业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更是有目共睹。
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措施之一就是应该控制逸散性颗粒物的扩散,尤其是控制空地及施工场地的扬尘污染。目前对逸散性粒状物的控制(如控制地面、料堆扬尘)中,人工覆盖是一个主要的技术手段,所选用覆盖材料通常有纤维织物、稻草织物、钢板和石块等。其中,稻草织物使用时间较短,易散落而增加清理的工作量;钢板覆盖的成本过高,而铺石块的实际操作,及使用后的去除又十分繁琐,同样导致操作成本的增加。所以纤维织网成为主要应用方式不足为奇。
目前使用的纤维织物主要有帆布型和织网型。帆布型纤维织物覆盖是将多块不透气的帆布拼接起来,覆盖在所需表面,达到控制逸散性粒状物的作用,其缺点为不抗风,易于被风掀起,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织网型覆盖物通常是利用建筑工地使用的尼龙防护网,在使用中可将多块网连接在一起而成,其在抗风效果方面比帆布型好,但是这种网的网孔疏密度均一(通常还是固定的),若使用网孔稀疏者,抗风能力提高,但抑尘效果下降,并且网块与网块之间的连接强度及网的自身强度减弱;若网孔过于致密,则抗风能力又下降,并且生产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进的抗风抑尘网,其具有不同的网孔疏密度,达到兼顾抗风抑尘及提高强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风抑尘网,由疏织区域和密织区域组成,其中疏织区域的孔隙率大于密织区域的孔隙率。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发明人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分析研究提出了该抗风抑尘网的结构改进,密织区域可以增加网自身的强度和网块与网块之间的连接强度,疏织区域则有助于抗风、透水气,即可保护网不被风掀翻又有利于草类的生长,并且使织网的生产材料成本下降。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疏织区域和密织区域是指网孔的相对密度或尺寸而言,如以孔隙率(单位面积内的孔隙度或孔隙面积)来表达,疏织区域的孔隙率应大于密织区域的孔隙率。所述孔隙率可以采用以下计算公式得到孔隙率=(网孔总面积/网的总面积)×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从网子的强度考虑,该网的边缘优选为密织区域。根据网子的加工工艺,所述边缘可以指网的周边区域,也可以是仅指网在长度方向的两个边缘区域。至于所述网的边缘区域是指织网加工中形成的正常宽度的边缘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抗风抑尘网的疏织区域和密织区域可以分别位于网的中心区和边缘,也可以将网的中心区域加工为疏织区和密织区的混合区域,即,在疏织区域中根据需要分布有一些密织区域(经向和/或纬向),在抗风的同时更增加网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疏织区域为孔隙率≥5%的区域,密织区域为孔隙率≤20%的区域。可以理解,对于密织区域,孔隙率可以趋于零或直接为零,此时网的密织区域则可类似于帆布的效果,完全不透风,但有很高的强度。疏织区域的作用是在阻挡颗粒物飞扬的同时抗风,所以其孔的疏密度可以根据遮盖物的粒度及应用场地的特点而定,当需要遮盖的是大颗粒度材料时,则该区域可以是孔隙较大的网(孔隙率大),反之,当需要遮盖的是小颗粒度材料时,则该区域可以是孔隙较小的网(孔隙率小)。可以理解,对于同一块网中的密织区域或疏织区域,孔隙率可以是不同的,例如,根据使用环境的需要,网边缘密织区的孔隙率可略小于设置于网中心区的密织区域的孔隙率,对于疏织区域的设置也是同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按照使用需要,也可以使网的疏织区域和密织区域呈相间或交错设置。
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同一块网中具有不同的孔疏密度的抗风抑尘网,可用于建筑工地、渣土堆积场所或易扬尘场地等的覆盖,在使用中视覆盖区域的大小,通常是将若干块该抗风抑尘网连接后使用,疏织区域的孔隙有利于抗风、透水气,密织区域则提供足够的强度。这种网可使用通常加工编织袋等织物的软质材料,可以回收重复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另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和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旨在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但不能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和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1参看附图1所示,该抗风抑尘网的边缘为密织区域1,中间部分为疏织区域2,密织区域1的孔隙率大约在5-10%,疏织区域2的孔隙率大约在15-30%。图1仅示意性地表示了该网子的一个部分,根据编织工艺,其可以在纵向延伸成为适当长度的一块网,密织区域1仅设置在纵向的两边缘。
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将若干块这样的网通过密织区域1拼接在一起,也可以同时在长度方向上进一步拼接。
该网的中间部分完全由疏织区域2构成,可以用在风力不是很大的地区,疏织区域2可以有效的抗风(整个网不会由于兜风而被掀起),边缘的密织区域1则赋予网一定的强度。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编织工艺的改变,将每块网的周边都加工成密织区域(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2参看附图2和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疏织区域2中分布有若干的密织区域1(图2和图3中密织区域的设置方式有所不同),密织区的孔隙率在10-15%,疏织区域的孔隙率在25-45%,由于疏织区域中分布有密织区域,使整个网的强度得到提升,经拼接后可以用于风力较大的地方。
边缘的密织区域1的设置可与实施例1一样,即,设置在每块网的纵向边缘或周边,或者通过在图2的网的适当长度位置上的裁减,使中间的某个密织区域1落在横向的边缘。
权利要求1.一种抗风抑尘网,其特征在于,由疏织区域和密织区域组成,其中疏织区域的孔隙率大于密织区域的孔隙率。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抑尘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疏织区域和密织区域是相间或交错设置。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抑尘网,其特征在于,该网的边缘为密织区域。
4.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抗风抑尘网,其特征在于,该网的中心区域为疏织区和密织区的混合区域。
5.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抗风抑尘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疏织区域为孔隙率≥5%的区域,密织区域为孔隙率≤20%的区域。
专利摘要抗风抑尘网,其特征在于,由疏织区域和密织区域组成,其中疏织区域的孔隙率大于密织区域的孔隙率。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同网孔疏密度的疏织区域和密织区域的相互结合,既可以有效地控制逸散性粒状物的扩散,又能够增强抗风能力,达到兼顾抗风抑尘及提高强度的目的。
文档编号B08B15/00GK2608526SQ0320113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5日
发明者郑向军, 杜志刚, 薛峰 申请人:北京精诚博桑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