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茶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43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茶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器,尤其是指一种茶器(具)。
技术前景日常生活中的饮茶是将茶叶放入茶器(具)中,倒入开水冲泡即成,形成的效果为茶水浑浊不清,碎细茶叶、泡沫、杂质、杂味、茶渣混在一起,视、喝效果非常不佳,讲究一点的茶道,其泡茶方法是用3-5只茶壶,一道道过滤后再用一单层直通单孔的钢丝网(厚度约0.1mm左右,孔径约1mm左右)过滤在一器具内,由于钢丝网是单层直通孔,所以只能滤去茶叶,使之不跟茶水一起倒入备用杯内,茶水中的细小杂质、杂味、茶渣,高级茶叶上的绒毛等都无法去除,特别是普尔茶,其为粉质压成块状,经几十年的沉积,它不可避免地吸纳了生活圈空间的很多杂质杂味,泡出的茶,茶渣很多,茶水浑浊不清,且有一股强力的怪味,传统茶具很难泡出普尔茶的原质原味,更无法提高茶的品质和清澈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茶器(具),其通过物理作用,在泡茶过程中直接吸附茶水中的绒毛、异味,杂质、茶渣,无需几次过滤,一次就可得到清澈明亮的茶水,而且茶水原质原味,轻微变质之霉变异味也能去除。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改进的茶器(具),包括外壳体,其特征在于茶器(具)内置有一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中密布有交错连通的微孔,为了使出水酣畅淋漓,微孔直径一般设计为0.02-1.5mm,这种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实际就是一个高密度的多层过滤层,具有吸附与过滤多重功能,能分解去除有害物质,达到矿化、活化、净化的功能,并在几秒钟内迅速完成茶质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过程,泡出的茶水晶莹剔透,茶味更加纯、清、香、浓,毫无异味。
这种茶器(具)的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厚度一般控制在2mm以上,厚度不够,过滤处理后的茶水品质没有明显提高。
这种茶器(具)的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可以制成与外壳体成一体的连体结构,也可以套挂在茶器(具)中,与外壳体分开。
本实用新型的茶器(具),由于增添一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使茶水品质上了一个新台阶,茶水晶莹剔透,清澈明亮,喝起来原质原味,无异味夹杂,无论是家居生活还是茶道表演,使用这种茶器(具)简单方便而且节水节电,不浪费茶叶。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紫砂茶壶,包括紫砂外壳体(1),茶壶内设有一海绵状紫砂过滤内胆(2),内胆(2)与外壳体(1)连成一体,海绵状紫砂过滤内胆(2)中交错连通的微孔(3)直径控制在0.02-1.5mm之间,海绵状紫砂过滤内胆(2)的厚度控制在2mm以上。
实施例2,陶瓷茶壶,包括陶瓷外壳体(1),茶壶内设有一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2),内胆(2)通过壶口套挂在茶壶内,与外壳体呈分体结构,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2)中交错连通的微孔(3)直径控制在0.02-1.5mm之间,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2)的厚度控制在2mm以上。
实施例3,茶杯,包括外壳体(1),杯内设有一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2),内胆(2)通过杯口套挂在杯内,与外壳体(1)呈分体结构,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2)中交错连通的微孔(3)直径控制在0.02-1.5mm之间,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2)的厚度控制在2mm以上。
实施例4,碗,包括外壳体(1),碗内设有一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2),内胆(2)与外壳体(1)连成一体,碗内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2)中交错连通的微孔(3)直径控制在0.02-1.5mm之间,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2)的厚度控制在2mm以上。
本实用新型所指的茶器(具),可以是各种材质的茶器(具),但因陶瓷特别是紫砂的特殊性,陶瓷/紫砂茶器(具)更突出,泡出的茶水除上述特色外,还含有多种人体中必须的微量元素,是绿色保健型的茶器(具)。
本实用新型的茶器(具),除茶壶、茶杯、碗等,其它类似饮用器具都应列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改进的茶器(具),包括外壳体,其特征在于茶器(具)内置有一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器(具),其特征在于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中密布有交错连通的微孔,微孔直径一般设计为0.02-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器(具),其特征在于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的厚度在2m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器(具),其特征在于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与外壳体连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器(具),其特征在于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套挂在茶器(具)中。
专利摘要改进的茶器(具),属日常生活用器,包括外壳体,茶器(具)内置有一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本实用新型由于具有海绵状陶瓷过滤内胆,使茶水品质上了一个新台阶,茶水晶莹剔透,清澈明亮,喝起来原质原味,无异味夹杂,无论是家居生活还是茶道表演,使用这种茶器(具)简单方便而且节水节电,不浪费茶叶。
文档编号A47G19/14GK2702674SQ200420026888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9日
发明者丁洪斌 申请人:丁洪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