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卡式咖啡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式咖啡壶,它属于一种小型家用电器,特别是一种电热咖啡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热咖啡壶基本采用的是上、分体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方便煮咖啡时的操作,也利于咖啡壶底部的电加热部分的保护。但是由于现有的咖啡壶在上、下壶体连接的方式上所采用的螺旋连接结构,使得上、下壶体的连接结构复杂,加工也不很方便。另外也有采用在咖啡壶壳体内部设置位置相对应的凸起作为连接环扣的,但是这样的连接在使用的时候会因为连接的牢固性,影响到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以做到使用方便,又可以保证上、下壶体连接牢固的卡式咖啡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卡式咖啡壶,它包括由上壶壳体和下壶壳体构成的壶外壳和咖啡滤壶部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壶壳体下部的壳体上设有凸起或卡槽,在所述的下壶壳体的上部设有相对应的卡槽或凸起。
所述的卡槽为开口卡槽。
所述的开口卡槽的槽口设在下壶壳体上表面。
所述的凸起为钉状凸起。
所述的上壶壳体下部的壳体的凸起或卡槽为2-4个,所述的下壶壳体上部的卡槽或凸起与之数量对等。
在所述的下壶壳中设有电加热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并且可以保重在咖啡壶的使用过程中,上、下壶体做到连接牢固,对位准确,开启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附图1、2、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附图1、2、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壶壳体4和下壶壳体1构成的壶外壳,壶外壳可以是金属材料制作,也可以是耐高温塑料制作。在所述的壶外壳中设有电加热器装置7和咖啡滤壶部分8,电加热器装置7和咖啡滤壶部分8均为现有技术。为了使得上、下壶体做到连接牢固,开启方便,在所述的上壶壳体4下部的壳体内壁上设有凸起3,在所述的下壶壳体1的上部的外壁5上设有卡槽2。所述的卡槽2为开口卡槽。所述的开口卡槽的槽口6设在下壶壳体1上表面边缘。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钉状凸起的结构。所述的上壶壳体4下部的壳体内壁的凸起3为2-4个,所述的下壶壳体1上部外壁5上的卡槽2为与凸起相对等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3个钉状凸起对应3个卡槽的结构。
在连接上、下壶体的时候,将3个钉状凸起对准3个卡槽的槽口,然后旋转上壶壳体4,将钉状凸起向卡槽内方向推进,这样就可以完成上、下壶体的连接,而且这样的连接不容易因为操作失误而造成上、下脱离。
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上壶壳体下部的壳体外壁上设有卡槽,在所述的下壶壳体的上部的内壁上设有凸起。所述的卡槽为开口卡槽。所述的开口卡槽的槽口设在上壶壳体下部的外表面边缘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凸起4个,所述的卡槽也为4个,既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4个钉状凸起对应4个卡槽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咖啡的加热方式是明火加热,因此在下壶壳体中不设置电加热装置。
当将上壶壳体与下壶壳体扣合时,会因为凸起和卡槽之间的扣合,发出“咯噔”的声音,并有明显的锁合的感觉,这样就说明上壶壳体与下壶壳体扣合到位。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于上壶壳体在扣合与旋紧的过程中压紧了上、下壶体的密封圈,因此使得上、下壶体的结合更加紧密,具有了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卡式咖啡壶,它包括由上壶壳体(4)和下壶壳体(1)构成的壶外壳和咖啡滤壶部分(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壶壳体(4)下部的壳体上设有凸起(3)或卡槽,在所述的下壶壳体(1)的上部设有相对应的卡槽(2)或凸起。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卡式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2)为开口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式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卡槽的槽口(6)设在下壶壳体(1)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卡式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3)为钉状凸起。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中所述的卡式咖啡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壶壳体(4)下部的壳体的凸起(3)或卡槽为2-4个,所述的下壶壳体(1)上部的卡槽(2)或凸起与之数量对等。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卡式咖啡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下壶壳中设有电加热器装置(7)。
专利摘要一种卡式咖啡壶,它属于一种小型家用电器,特别是一种电热咖啡壶,一种卡式咖啡壶,它包括由上壶壳体和下壶壳体构成的壶外壳,在所述的壶外壳中设有电加热器部分和咖啡滤壶部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壶壳体下部的壳体上设有凸起或卡槽,在所述的下壶壳体的上部设有相对应的卡槽或凸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并且可以保证在咖啡壶的使用过程中,上、下壶体做到连接牢固,密封效果好,对位准确,开启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47G19/00GK2719139SQ200420072000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4日
发明者林惠东 申请人:林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