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63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力锅,特别是一种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属现有全自动电压力锅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普遍采用内锅、密封圈、锅盖及外锅的组合结构,工作时,该组合结构形成密闭腔,在发热盘与外锅之间设置有弹性支撑装置,密封腔内压力升高后,通过内锅底部、发热盘把压力传导到发热盘支承脚而驱动装在外锅底部的弹性支撑装置,,使该弹性支撑装置产生变形,利用该变形量驱动闪动开关及改变密闭腔的动态密封状态,实现自动控制,在变形量足够大时,动态密封失效而产生周边泄压。
现有的弹性支撑装置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圆盘形弹片或多个弹性元件的组合,如由多个圆柱形压缩弹簧或若干块形状各异的弹片等弹性体按各自组合、排列方式构成,它们设置在外锅底与发热盘之间;另一类是直接利用外锅底部作为弹性支撑装置,发热盘支承脚直接置于外锅底面上。这两类结构都需要外锅底作为支撑,这样会给外锅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带来困难,因为外锅底部如果满足了弹性要求,则会影响其作为支撑体的强度要求;反之,外锅底部如果满足了强度要求,则需要增加外锅材料的厚度而增加成本,也影响其作为弹性支撑装置的弹性要求;同时上述两类弹性支撑装置行程较小,要实现大行程压缩比较困难,若经过卸压后,一般压力变化比较大,会使弹性支撑装置发生范性形变,压力锅不能正常工作,重复性差,影响整个全自动电压力锅的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外锅材料选择要求不高,成本较低,支撑装置支撑强度高、大行程情况下也能完全恢复,控制精度高,重复性好的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锅盖、外锅、内锅、发热板、压力控制机构,锅盖扣合在外锅上,内锅与锅盖间设有密封圈,内锅置于发热板上,在外锅下部两侧分别各固定一拉杆,在其中一个拉杆上铰接有上支撑杆,在另一个拉杆上铰接有下支撑杆,上、下支撑杆都为刚性杆且上、下叠置,在靠下支撑杆自由端的位置用一套有弹簧的螺栓将上、下支撑杆连接在一起,在外锅的底面对应发热板支撑脚的位置上设有能让发热板支撑脚穿过的通孔,发热板通过其支撑脚固定在上上支撑杆上,压力控制机构中的闪动开关位于下支撑杆下方,以实现下支撑杆能直接驱动闪动开关。
为便于上支撑杆受压转动时,其自由端能集中推压下支撑杆,提高上、下支撑杆之间压力传递的灵敏度,在上支撑杆的自由端设置一凸合,该凸台压放在下支撑杆上。
为了使上述支撑杆既能节省材料,又能保证其强度,上、下支撑杆采用槽形杆结构。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能方便校准闪动开关断开、闭合的压力,而又避免对闪动开关本身调整造成闪动开关精度下降的缺点,在下支撑杆底面正对闪动开关的位置上设有上下位置可调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是用螺钉固定的U形金属片,金属片的自由端即可驱动闪动开关动作,只需旋动螺钉,即可改变金属片自由端与闪动开关之间的距离,调节非常方便;同样该驱动装置也可以是用螺钉固定的横杆。这样,既不需要调整闪动开关本身的预应力保证闪动开关的控制精度,又能满足在安装时能方使校准闪动开关断开、闭合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电加热后,内锅中的温度、压力升高,使密封圈膨胀将内锅密封,锅内压力继续增大,通过内锅底部把压力传导到发热板,发热板即会向下挤压上支撑杆,使上支撑杆以其铰接处为轴向下转动,上支撑杆自由端的凸台就会推动下支撑杆也以其铰接处为轴向下转动,同时使连接上、下支撑杆螺栓上的弹簧被压缩,锅内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下支撑杆的向下位移即可驱动压力控制机构中的闪动开关停止发热板发热;当锅内压力降低时,连接上、下支撑杆螺栓上的弹簧开始恢复形变,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上、下支撑杆逐渐向上转动复位,复位到一定程度,闪动开关又闭合,发热板重新发热,这样循环工作,直至压力锅工作结束。在压力锅出现某些故障而使下支撑杆位移量足够大时,密封圈的密封失效而产生周边泄压的工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发热板是以刚性的上、下支撑杆作为支撑,因此在压力控制过程中,压力的传递精度高,控制准确,在出现大形变时,两支撑杆也能完全恢复,重复性好;同时由于外锅底不起承受压力的支撑作用,因此对外锅材料的选择要求不高,成本较低;此外,在下支撑杆底面设置上下位置可调的驱动装置,既不需要调整闪动开关本身的预应力保证闪动开关的控制精度,又能满足在安装时能方便校准闪动开关断开、闭合的压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锅盖、密封圈等与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无关的部件;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锅盖、外锅2、内锅1、发热板7、压力控制机构,锅盖扣合在外锅2上,内锅1与锅盖间设有密封圈,内锅1置于发热板7上,在外锅2下部两侧分别用铆接的方式各固定一拉杆3、13,在其中一个拉杆3上通过轴销12铰接有上支撑杆4,在另一个拉杆13上通过轴销11铰接有下支撑杆5,上、下支撑杆4、5 的长度略小于两拉杆3、13之间的距离,且都为刚性杆,在加工时,上、下支撑杆4、5采用金属槽形杆结构,其中上支撑杆4的总宽度小于下支撑杆5槽口的宽度,安装时使上支撑杆4槽口向下,置于下支撑杆5开口向上的横槽内,在靠下支撑杆5自由端的位置用一套有弹簧6的螺栓14将上、下支撑杆4、5连接在一起,为便于上支撑杆4受压转动时,其自由端能集中推压下支撑杆5,提高上、下支撑杆4、5之间压力传递的灵敏度,在上支撑杆4的自由端设置一凸合15,该凸台15压在下支撑杆5上。在外锅2的底面对应发热板7支撑脚的位置上设有能让发热板支撑脚穿过的通孔,发热板7上立于同一直径两端的两个支撑脚用螺钉固定在上支撑杆4上,压力控制机构中的闪动开关位10于下支撑杆5下方,闪动开关10的具体位置可根据设计所需的闪动距离在下支撑杆5的方向左右移动确定,因为下支撑杆5向下转动时,其不同部位向下的位移是不同的,越靠近轴销11的部位其向下的位移越小;在下支撑杆5底面正对闪动开关10的位置设有上下位置可调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是用螺钉9固定的U形金属片8,只需旋动螺钉9,即可改变金属片8自由端的上下位置,即改变其与闪动开关10之间的距离,能方便校准闪动开关10断开、闭合的压力。同样该驱动装置也可以是用螺钉固定的横杆。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电加热后,内锅1中的温度、压力升高,使密封圈膨胀将内锅1密封,随加热的进行,锅内压力继续增大,通过内锅1底部把压力传导到发热板7,发热板7即会向下挤压上支撑杆4,使上支撑杆4以其铰接处的轴销12为轴向下转动,上支撑杆4自由端的凸台15就会推动下支撑杆5也以其铰接处的轴销11为轴向下转动,同时使连接上、下支撑杆螺栓14上的弹簧6被压缩,当锅内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下支撑杆5的向下位移即可通过金属片8自由端驱动压力控制机构中的闪动开关10,使其断开而停止发热板7发热;发热板7停止发热后,锅内压力降低,连接上、下支撑杆螺栓14上的弹簧6开始恢复形变,在弹簧6弹力的作用下,上、下支撑杆4、5逐渐向上转动复位,复位到一定程度,闪动开关10又闭合,发热板7重新发热,这样循环工作,直至压力锅工作结束。在压力锅出现某些故障而使下支撑杆5位移量足够大时,密封圈的密封失效而产生周边泄压的工作模式。
权利要求1.一种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包括锅盖、外锅(2)、内锅(1)、发热板(7)和压力控制机构,锅盖扣合在外锅(2)上,内锅(1)与锅盖间设有密封圈,内锅(1)置于发热板(7)上,其特征是在外锅(2)下部两侧分别各固定一拉杆(3)、(13),在其中一个拉杆(3)上铰接有上支撑杆(4),在另一个拉杆(13)上铰接有下支撑杆(5),上、下支撑杆(4)、(5)都为刚性杆且上、下叠置,在靠下支撑杆(5)自由端的位置用套有弹簧(6)的螺栓(14)将上、下支撑杆(4)、(5)连接在一起,在外锅(2)的底面对应发热板(7)支撑脚的位置上设有能让发热板支撑脚穿过的通孔,发热板(7)通过其支撑脚固定在上支撑杆(4)上,压力控制机构中的闪动开关(10)位于下支撑杆(5)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其特征是在上支撑杆(4)的自由端设置一凸台(15),凸台(15)压在下支撑杆(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其特征是上、下支撑杆(4)、(5)采用槽形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其特征是在下支撑杆(5)底面正对闪动开关(10)的位置上设有上下位置可调的驱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是用螺钉(9)固定的U形金属片(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包括锅盖、密封圈、外锅、内锅、发热板、压力控制机构,在外锅下部两侧分别各固定一拉杆,在其中一个拉杆上铰接有上支撑杆,在另一个拉杆上铰接有下支撑杆,上、下支撑杆都为刚性杆且上下叠置,在靠下支撑杆自由端的位置用一套有弹簧的螺栓将上、下支撑杆连接在一起,在外锅的底面对应发热板支撑脚的位置上设有能让发热板支撑脚穿过的通孔,发热板上位于同一直径两端的两个支撑脚固定在上支撑杆上,压力控制机构中的闪动开关位于下支撑杆下方。本实用新型对外锅材料的选择要求不高,成本较低,压力的传递精度高,控制准确,在出现大形变时,支撑杆也能完全恢复,重复性好。
文档编号A47J27/08GK2930535SQ20062006251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3日
发明者刘建华 申请人:刘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