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电机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15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单电机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电产品,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单电机为动力的搅拌器的 万向轴联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具备有不同功能 的各种家电产品也不断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比如搅拌器就是其中的一种,搅拌器通常包括有由电机驱动的搅拌部分,通过搅 拌部分的搅拌杆伸入容器中进行搅拌的动作,使容器内的食物得到调理。传统的 搅拌器,是通过电机带动搅拌部分的搅拌杆进行转动,来实现对容器内的食物进 行搅拌处理,容器则通常是固定不动的,这种结构的搅拌器由于只有搅拌杆转动, 因此其搅拌效果不理想。针对传统搅拌器搅拌不理想所带来的弊端,人们进而设 计出一种搅拌杆和容器都可以转动的搅拌器,这种搅拌器的容器也是可以转动的, 且容器的转动方向与搅拌杆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搅拌效果, 考虑到搅拌部分必须相对于容器进行掀翻倾斜,因此,搅拌器也就被制成可掀翻 的上下两部分,上部含有搅拌部分,下部含有容器部分,其搅拌部分的搅拌杆旋 转由一个电机驱动,容器的旋转则由另一个电机驱动,由于采用了双电机,因此, 既造成了产品成本的上升,也增加了结构的复杂程度。为了降低成本和简化结构, 现有的一种搅拌器是采用单电机来既驱动搅拌部件的搅拌杆转动,也驱动容器的 旋转,单电机是装在上本体内以直接带动搅拌杆旋转,上、下本体之间则通过上 本体从动齿轮与下本体从动齿轮的联接,实现将电机的旋转动力传递至下本体, 以带动下本体的转盘旋转,但是,现有的上本体从动齿轮与下本体从动齿轮的联
接结构在对应于上、下本体是处在掀翻的状态时,上本体无法将动力传递给下本 体,无法使转盘旋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单电机搅拌器,使搅 拌器的上、下本体即使是在掀翻即仰俯动作的状态下,上本体的旋转动力仍能够 通过上本体从动齿轮与下本体从动齿轮的联接,实现将动力传递给下本体,以带 动下本体的转盘旋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电机搅拌器,包括 含有以电机为动力的搅拌单元的上本体和设有转盘的下本体;上本体可掀翻地联 接在下本体之上;下本体的转盘上装有可拆卸的转碗,上本体的搅拌单元设有可
伸入转碗的搅拌杆;上本体内装有上齿轮传动组件和上本体从动齿轮,上齿轮传
动组件与电机相联动,上本体从动齿轮设有与上齿轮传动组件相啮合的上齿轮体; 下本体内装有下齿轮传动组件和下本体从动齿轮,下齿轮传动组件与转盘相联动,
下本体从动齿轮设有与下齿轮传动组件相啮合的下齿轮体;
上本体从动齿轮由其上齿轮体的轴心向下延伸设有上齿轮轴,上齿轮轴的底 端设有第一连接部,下本体从动齿轮由其下齿轮体的轴心向上延伸设有下齿轮轴, 下齿轮轴的底端设有与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 部的其中之一设有凹口,其凹口壁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由凹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 条形缺口 ,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的另外之一设有可容纳在所述凹口内万向转 动的端头,端头的两对称外壁分别设有向外横出的一字形轴,两一字形轴分别卡 合在所述凹口壁的两对应条形缺口中,并可沿条形缺口移动。
所述的上本体从动齿轮的第一连接部设为凹口 ,其凹口壁对称的两侧分别设 有由凹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条形缺口,下本体从动齿轮的第二连接部设为可容纳 在所述凹口内万向转动的端头,端头的两对称外壁分别设有向外横出的一字形轴, 两一字形轴分别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两对应条形缺口中,并可沿条形缺口移动。
所述的下本体从动齿轮的第二连接部设为凹口 ,其凹口壁对称的两侧分别设 有由凹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条形缺口,上本体从动齿轮的第一连接部设为可容纳
在所述凹口内万向转动的端头,端头的两对称外壁分别设有向外横出的一字形轴, 两一字形轴分别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两对应条形缺口中,并可沿条形缺口移动。 所述的上本体包括搅拌单元和支撑座,上本体从动齿轮装在支撑座内。 所述的下本体包括转盘和底座,下本体从动齿轮装在底座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电机搅拌器,是采用单电机来实现同时带动处于上本体 的搅拌单元的搅拌杆旋转和处于下本体的转盘旋转,带动时是靠上本体从动齿轮 的第一连接部与下本体从动齿轮的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配合来实现的,第一连接部 或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设为凹口 ,另外一个设为可容纳在所述凹口内万向转动 的端头,凹口壁设有条形缺口,端头则设有一字形轴,通过端头的一字形轴卡合 在凹口壁的条形缺口中,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处在相配合的状态中,当上 本体相对于下本体没有俯仰时,上本体从动齿轮的上齿轮轴与下本体从动齿轮的 下齿轮轴处在同一条轴线上,通过端头的一字形轴与凹口壁的条形缺口的卡合, 实现上本体从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下本体从动齿轮,当上本体相对于下本体有俯
仰动作时,上本体从动齿轮的上齿轮轴的轴线相对下本体从动齿轮的下齿轮轴的 轴线倾斜一个角度,由于其中一个连接部的端头的一字形轴与另一个连接部的凹 口壁的条形缺口仍然处于卡合状态,因此,上本体从动齿轮仍然可以将动力传递 给下本体从动齿轮。
使用时,电机得电后产生转动,电机转动后带动了上齿轮传动组件转动,上 齿轮传动组件一方面带动搅拌杆转动,另一方面将旋转动力传递给上本体从动齿 轮的上齿轮体转动,上齿轮体转动后带动了上齿轮轴转动,由于上本体从动齿轮 的上齿轮轴的第一连接部与下本体从动齿轮的下齿轮轴的第二连接部相配合,因 此,旋转动力由上齿轮轴传递给下齿轮轴,下齿轮轴转动后又带动了下本体从动 齿轮的下齿轮体转动,下齿轮体再将旋转动力传递给下齿轮传动组件,由下齿轮 传动组件带动转盘转动,从而使转盘上的转碗转动,在旋转动力的传递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齿轮传动的设置,使搅拌杆的转动方向与转盘转动的方向相反,两者 的转动速度也可以通过齿轮的齿数比进行设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将上本体从动齿轮的上齿轮轴的第一 连接部或下本体从动齿轮的下齿轮轴的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设为凹口,另一个 连接部设为可容纳在所述凹口内万向转动的端头,且凹口壁设有条形缺口,端头 则设有一字形轴,端头的一字形轴卡合在凹口壁的条形缺口中,这种配合关系, 使得当上本体相对于下本体有俯仰动作时,上、下本体从动齿轮的其中一个连接 部的端头的一字形轴与另一个连接部的凹口壁的条形缺口仍然处于卡合状态,因 此,上本体从动齿轮仍然可以将动力传递给下本体从动齿轮,实现了上、下本体 即使是在掀翻即仰俯动作的状态下,上本体的旋转动力仍能够传递给下本体,以 带动下本体的转盘旋转。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 种单电机搅拌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剖视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本体从动齿轮的构造示意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本体从动齿轮的构造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本体从动齿轮与上本体从动齿轮配合状态(上本体相对 于下本体未俯仰)的构造示意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本体从动齿轮与上本体从动齿轮配合状态(上本体相对 于下本体未俯仰)的构造剖视示意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本体从动齿轮与上本体从动齿轮配合状态(上本体相对 于下本体俯仰)的构造示意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本体从动齿轮与上本体从动齿轮配合状态(上本体相对
于下本体俯仰)的构造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电机搅拌器,包括含有以电机ll为动
力的搅拌单元的上本体1和设有转盘21的下本体2;上本体1可掀翻地联接在下
本体2之上;下本体2的转盘21上装有可拆卸的转碗22,上本体l的搅拌单元
设有可伸入转碗的搅拌杆12;上本体1内装有上齿轮传动组件13和上本体从动
齿轮3,上齿轮传动组件13与电机11相联动,上本体从动齿轮3设有与上齿轮 传动组件13相啮合的上齿轮体31;下本体4内装有下齿轮传动组件23和下本体 从动齿轮4,下齿轮传动组件23与转盘21相联动,下本体从动齿轮4设有与下 齿轮传动组件相啮合的下齿轮体41;
上本体从动齿轮3由其上齿轮体31的轴心向下延伸设有上齿轮轴32,上齿 轮轴32的底端设有第一连接部33,该第一连接部33为一凹口331,其凹口壁对 称的两侧分别设有由凹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条形缺口 332;下本体从动齿轮4由 其下齿轮体的轴心向上延伸设有下齿轮轴42,下齿轮轴42的底端设有与第一连 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43,该第二连接部43为可容纳在所述凹口内万向转动 的端头431,端头431的两对称外壁分别设有向外横出的一字形轴432,两一字形 轴432分别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两对应条形缺口 332中,并可沿条形缺口 332移 动。
其中,第二连接部43的端头431也做成凹口形状,上本体l包括搅拌单元 和支撑座10,上本体从动齿轮3装在支撑座10内;下本体2包括转盘21和底座 20,下本体从动齿轮4装在底座20内。
当然,也可以是将下本体从动齿轮的第二连接部设为凹口,其凹口壁对称的 两侧分别设有由凹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条形缺口,而将上本体从动齿轮的第一连 接部设为可容纳在所述凹口内万向转动的端头,端头的两对称外壁分别设有向外 横出的一字形轴,两一字形轴分别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两对应条形缺口中,并可 沿条形缺口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电机搅拌器,是采用单电机11来实现同时带动处于上 本体的搅拌单元的搅拌杆12旋转和处于下本体的转盘21旋转,带动时是靠上本 体从动齿轮的第一连接部33与下本体从动齿轮的第二连接部43之间的配合来实
现的,第一连接部33设为凹口331,第二连接部43设为可容纳在所述凹口内万 向转动的端431头,凹口壁设有条形缺口 332,端头431则设有一字形轴432,通 过端头的一字形轴432卡合在凹口壁的条形缺口 332中,使第一连接部33与第二 连接部43处在相配合的状态中,即上本体从动齿轮3与下本体从动齿轮4处在配 合的状态,当上本体1相对于下本体2没有俯仰时,上本体从动齿轮的上齿轮轴 32与下本体从动齿轮的下齿轮轴42处在同一条轴线上,通过下本体从动齿轮的 端头的一字形轴432与上本体从动齿轮凹口壁的条形缺口 332的卡合,实现上本 体从动齿轮3将动力传递给下本体从动齿轮4,当上本体1相对于下本体2有俯 仰动作时,上本体从动齿轮的上齿轮轴32的轴线相对下本体从动齿轮的下齿轮轴 42的轴线倾斜一个角度,由于第二连接部的端头的一字形轴432与第一连接部的 凹口壁的条形缺口 332仍然处于卡合状态,因此,上本体从动齿轮3仍然可以将 动力传递给下本体从动齿轮4。
使用时,电机ll得电后产生转动,电机11转动后带动了上齿轮传动组件13 转动,上齿轮传动组件13—方面带动搅拌杆12转动,另一方面将旋转动力传递 给上本体从动齿轮的上齿轮体31转动,上齿轮体31转动后带动了上齿轮轴32 转动,由于上本体从动齿轮的上齿轮轴的第一连接部33与下本体从动齿轮的下齿 轮轴的第二连接部43相配合,因此,旋转动力由上齿轮轴32传递给下齿轮轴43, 下齿轮轴43转动后又带动了下本体从动齿轮的下齿轮体41转动,下齿轮体41 再将旋转动力传递给下齿轮传动组件23,由下齿轮传动组件23带动转盘21转动, 从而使转盘上的转碗22转动,在旋转动力的传递过程中,可以通过对齿轮传动的 设置,使搅拌杆的转动方向与转盘转动的方向相反,两者的转动速度也可以通过 齿轮的齿数比进行设定。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电机搅拌器,但本实用新 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 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单电机搅拌器,包括含有以电机为动力的搅拌单元的上本体和设有转盘的下本体;上本体可掀翻地联接在下本体之上;下本体的转盘上装有可拆卸的转碗,上本体的搅拌单元设有可伸入转碗的搅拌杆;上本体内装有上齿轮传动组件和上本体从动齿轮,上齿轮传动组件与电机相联动,上本体从动齿轮设有与上齿轮传动组件相啮合的上齿轮体;下本体内装有下齿轮传动组件和下本体从动齿轮,下齿轮传动组件与转盘相联动,下本体从动齿轮设有与下齿轮传动组件相啮合的下齿轮体;上本体从动齿轮由其上齿轮体的轴心向下延伸设有上齿轮轴,上齿轮轴的底端设有第一连接部,下本体从动齿轮由其下齿轮体的轴心向上延伸设有下齿轮轴,下齿轮轴的底端设有与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之一设有凹口,其凹口壁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由凹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条形缺口,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的另外之一设有可容纳在所述凹口内万向转动的端头,端头的两对称外壁分别设有向外横出的一字形轴,两一字形轴分别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两对应条形缺口中,并可沿条形缺口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电机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 本体从动齿轮的第一连接部设为凹口,其凹口壁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由凹 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条形缺口 ,下本体从动齿轮的第二连接部设为可容纳 在所述凹口内万向转动的端头,端头的两对称外壁分别设有向外横出的一 字形轴,两一字形轴分别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两对应条形缺口中,并可沿 条形缺口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电机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 本体从动齿轮的第二连接部设为凹口 ,其凹口壁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由凹 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条形缺口 ,上本体从动齿轮的第一连接部设为可容纳 在所述凹口内万向转动的端头,端头的两对称外壁分别设有向外横出的一 字形轴,两一字形轴分别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两对应条形缺口中,并可沿 条形缺口移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电机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上本体包括搅拌单元和支撑座,上本体从动齿轮装在支撑座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单电机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下本体包括转盘和底座,下本体从动齿轮装在底座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电机搅拌器,包括含有以电机为动力的搅拌单元的上本体和设有转盘的下本体;上、下本体内分别装有可相配合的上本体从动齿轮和下本体从动齿轮,上、下本体从动齿轮的相接处分别设有可相互配合的连接部,两连接部的其中之一设为凹口,其凹口壁设有条形缺口,两连接部的另外之一设为可容纳在所述凹口内万向转动的端头,端头设有一字形轴,两一字形轴分别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两条形缺口中,并可沿条形缺口移动。该结构使得搅拌器的上、下本体即使是在掀翻即仰俯动作的状态下,上本体的旋转动力仍能够通过上本体从动齿轮与下本体从动齿轮的联接,实现将动力传递给下本体,以带动下本体的转盘旋转。
文档编号A47J43/044GK201197649SQ20082010179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6日
发明者瑞 张, 王婷婷 申请人: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