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卸式双层玻璃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144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脱卸式双层玻璃茶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具,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杯,特别是一种玻璃茶杯。
背景技术
真空玻璃茶杯是当代颇受人们喜欢的一种茶具,该茶具主体结构为双层联体敞口容器,双层结构中的内层杯受外层杯保护,减少散热量,具有适度保温性能。真空玻璃茶杯主体透明,使用时便于人们观察杯中茶质量及茶水存量,有利于掌握适时续水。为了改善饮茶质量,现有技术在真空玻璃茶杯的杯口还设有滤网,避免杯中的茶叶被误饮入。尽管如此,现有技术的真空玻璃茶杯在结构上仍存在不足,其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受结构限制,内层杯口径较小,当内层杯结茶垢后不便用手直接清洗杯底,须借助辅助工具才能实现有效清洗。其次是杯口内置滤网对饮茶构成一定的障碍,饮茶不顺畅影响品茶心情,降低 品茶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脱卸方便,便于清洗,既能有效过滤茶叶,又不影响饮茶的脱卸式双层玻璃茶杯。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脱卸式双层玻璃茶杯,它包括杯盖、内层杯、外层杯。外置把手的外层杯杯口设有外螺纹与杯盖配合,内层杯整体置于外层杯之中呈悬挂状,内层杯外壁与外层杯内壁留有间隙。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内层杯为圆管状,上端杯口固定连接环状的接头,接头上部外展边搁在外层杯杯口上端面限位,无底的内层杯底端口设有外螺纹与滤网圈配合,滤网圈的底板呈筛状,底板上置放滤网构成过滤结构。上述结构中,滤网圈底板上均布孔间距3 5mm,孔径02 O4mm的通孔,所配滤网为30目 50目的金属网。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内层杯为无底结构,从外层杯中取出内层杯,旋下滤网圈,从两端无障碍清洗内壁茶垢,清洗难度降低,易实现清洁;
2、过滤结构位于内层杯底端,除所泡茶叶挡在下面,杯口也无障碍,饮茶方便;
3、脱卸结构简单,分体的内层杯和外层杯制作工艺简化,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图I是本发明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是滤网圈与滤网组成的过滤结构仰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并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I所示的脱卸式双层玻璃茶杯,它包括杯盖I、内层杯2、外层杯3。外置把手的外层杯3杯口设有外螺纹与杯盖I配合,内层杯2整体置于外层杯3之中呈悬挂状,内层杯2外壁与外层杯3内壁留有间隙。本发明中的内层杯2为圆管状,上端杯口固定连接环状的接头2. I,接头2. I上部外展边搁在外层杯3杯口上端面限位,无底的内层杯2底端口设有外螺纹与滤网圈2. 2配合,滤网圈2. 2的底板呈筛状,底板上置放滤网2. 2. I构成过滤结构。本实施例中滤网圈2. 2底板上均布孔间距4mm,孔径O 3mm的通孔,再在滤网圈2. 2内腔底板上置放30目的滤网2. 2. I构成过滤结构。本发明实际使用时,先从外层杯3中取出内层杯2,向外层杯3中放入茶叶,重新装入内层杯2并注入开水,被泡茶叶被位于内层杯2底部的过滤结构限制在外层杯之中,因杯 口无滤网构件,不影响正常饮茶。再次泡茶时,从外层杯3中取出内层杯2,即可倒掉残茶及茶叶。若须清洗内层杯2内壁上的茶垢,旋下滤网圈2. 2后可从两端无障碍清洗。尽管内层杯2 口径小,不用任何辅助工具就能作手工清洗。由于清洗方便,易取得较好的清洁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脱卸式双层玻璃茶杯,它包括杯盖(I)、内层杯(2)、外层杯(3);外置把手的外层杯(3)杯口设有外螺纹与杯盖(I)配合,内层杯(2)整体置于外层杯(3)之中呈悬挂状,内层杯(2)外壁与外层杯(3)内壁留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杯(2)为圆管状,上端杯口固定连接环状的接头(2. 1),接头(2. I)上部外展边搁在外层杯(3)杯口上端面限位,无底的内层杯(2)底端口设有外螺纹与滤网圈(2. 2)配合,滤网圈(2. 2)的底板呈筛状,底板上置放滤网(2. 2. I)构成过滤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卸式双层玻璃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圈(2.2)底板上均布孔间距3 5mm,孔径Φ2 Φ4ι πι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卸式双层玻璃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滤网为30目 50目的金属网。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卸式双层玻璃茶杯,它包括杯盖、内层杯、外层杯。外置把手的外层杯杯口设有外螺纹与杯盖配合,内层杯整体置于外层杯之中呈悬挂状,内层杯外壁与外层杯内壁留有间隙。内层杯为圆管状,上端杯口固定连接环状的接头,接头上部外展边搁在外层杯杯口上端面限位,无底的内层杯底端口设有外螺纹与滤网圈配合,滤网圈的底板呈筛状,底板上置放滤网构成过滤结构。本发明脱卸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无底的内层杯,易清洗,过滤结构位于内层杯底端,杯口无障碍,方便饮茶。
文档编号A47G19/22GK102772091SQ20111011913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
发明者秦仁玉 申请人:秦仁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