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节能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节能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具,尤其是一种锅子。背景技术:
锅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须用品。锅子主要用于煮食物、蒸食物等等。现 有的锅子包括底部、与底部相连的侧壁,及由侧壁顶端围绕而成的开口。锅子的底部一般均 由单一的金属板制成。当使用锅子煮食物或蒸食物时,锅子的底部位于炉灶的上方,由锅子 的底部受热,从而为锅子内的食物提供热量。现有锅子的底部吸热效率不高,加热时间长,耗掉了炉灶中的能量。因而,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效节能锅,以节省加热时间和耗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省时、吸热效率高的节能锅。根据上述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节能锅,其包括锅子本体,在锅子本体的底部设 有多数个吸热片,所述吸热片为贴附在锅子本体底部的凸块。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节能锅还包括一与锅子本体底部周缘相连的保护罩。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罩的底部为平面状。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热片为条形。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热片以锅子本体底部的中心点为圆心、呈放 射状分布。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热片分为内环群体和环绕内环群体的外环群 体。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节能锅还包括与锅子本体顶部相连的上盖。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节能锅还包括位于锅子本体侧壁上的一对手 柄。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护罩的底部上还设有突起的第一连接件,所 述第一连接件上安装有磁钢,所述锅子本体的底部上还设有与连接件相对并且被磁钢吸引 相连的第二连接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锅子的底部上设置多个加热片,即增加了锅子底 部表面的面积,从而提高了锅子底部的吸热效率,为加热食物节省了时间,同时又节省了能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节能锅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节能锅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的节能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该节能锅包括锅子本 体1、上盖2和保护罩3。所述锅子本体1包括底部10和自底部延伸的侧壁11,及由侧壁 11围绕而成的开口(未图示)。上盖2位于锅子本体1的顶部,与侧壁11的顶部相连,覆盖于开口之上。锅子本体1的底部10上设有多数个吸热片4,该吸热片4为条形的凸块,凸块可通 过焊接的方法而固定于底部10上。多数个吸热片以锅子本体底部的中心点为圆心、呈放射 状分布。多数个吸热片4集中分布成两个环形群体,如图2所示的内环群体和围绕内环群 体的外环群体。保护罩3与锅子本体1底部周缘相连,覆盖在吸热片4之上,用于保护吸热片。并 且,保护罩的底部30为平面状,这样可使整个节能锅平稳地放置上地上或桌台上。在保护罩3的底部30的中心位置上还设有突起的第一连接件,在第一连接件上安 装有磁钢。在锅子本体1底部的中心位置还设有与第一连接件相对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 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磁钢相互吸引而,从而保证保护罩3与锅子本体1稳定相连。在侧壁11上还设有一对相对的手柄5,用于方便的手持节能锅。本实用新型在锅子本体的底部上设置多个加热片,即增加了底部的表面面积,从 而提高了锅子底部的吸热效率,既节能又省时。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锅,包括锅子本体,其特征在于在锅子本体的底部设有多数个吸热片,所 述吸热片为贴附在锅子本体底部的凸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锅还包括一与锅子本体底部 周缘相连的保护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的底部为平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片为条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片以锅子本体底部的中心点 为圆心、呈放射状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片分为内环群体和环绕内环 群体的外环群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锅还包括与锅子本体顶部相 连的上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锅还包括位于锅子本体侧壁 上的一对手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的底部上还设有突起的第 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安装有磁钢,所述锅子本体的底部上还设有与连接件相对并 且被磁钢吸引相连的第二连接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锅,其包括锅子本体,在锅子本体的底部设有多数个吸热片,所述吸热片为贴附在锅子本体底部的凸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锅子的底部上设置多个加热片,即增加了锅子底部表面的面积,从而提高了锅子底部的吸热效率,既节能又省时。
文档编号A47J27/022GK201920483SQ201120036250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9日
发明者陈振明 申请人:陈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