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3782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其特点是阀座总成是安装连接于压力锅盖,阀座总成内设置有与压力锅盖连通的进汽孔、密封阀、温控片,密封阀设置于进汽孔的出汽端,密封阀在与进汽孔出汽端相接时构成密封出汽端的密封结构;温控片设置于常温时与密封阀分离,达到设定温度时温控片的变形将密封阀顶到密封出汽端的位置。其优点是可使电压力锅烹煮米饭至沸腾时,让锅内米饭连续沸腾至米粒即将吸饱水份,再进入保压闷饭状态,经过此过程煮出的米饭饭粒松软干水,入口有筋道,并有明显的米香味,并可适应锅内不论煮多少米饭,都能让锅内米饭连续沸腾至米粒即将吸饱水份,再进入保压闷饭状态,结构合理、生产安装简单、成本低,适于大量生产。
【专利说明】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涉及涉及电炊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的电压力锅由于防爆功能需要,其工作程序都是通电加热,至食物短暂沸腾,锅内产生压力,即进入断电保压状态,待锅内压力降低后,再通电加热至断电保压。不断循环,直至食物煮熟,这样的烹煮过程,对于烹煮水份较多的汤类食物,可谓既方便又省电,而对于烹煮米饭,效果就不是那么好了,若烹煮米饭时,米饭刚沸腾,电压力锅就进入断电保压状态,此时米粒只能静止的在热水中泡开。待电压力锅再通电加热时,锅内的米饭已不能再沸腾,这样煮出的米饭饭粒表面有米浆,米饭不松软、水份重、也没有米香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装在现有电压力锅产品上,能改变烹煮米饭过程的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0005]本实用新型的阀座总成是安装连接于压力锅盖,阀座总成内设置有与压力锅盖连通的进汽孔、密封阀、温控片,所述的密封阀设置于进汽孔的出汽端,所述密封阀在与进汽孔出汽端相接时构成密封出汽端的密封结构;所述的温控片设置于常温时与密封阀分离,达到设定温度时温控片的变形将密封阀顶到密封出汽端的位置。
[0006]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进汽孔的出汽端朝上,所述的密封阀位于进汽孔出汽端的上方,所述的温控片水平设置于密封阀的上端,所述温控片常温时与密封阀分离,达到设定温度时温控片的变形对密封阀施加向下的压力并将密封阀顶到密封出汽端的位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密封阀是放置于阀套内,所述阀套在密封阀的运动方向设置有限位功能块,所述的限位功能块用于限制密封阀的开启高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功能块为开有阀套上端的孔,此孔的直径小于密封阀的横截面长度。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阀套上端的孔状限位功能块与密封阀相接时形成密封。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到如下三种实施结构:
[0011]1、 所述的密封阀为圆球,其直径大于进汽孔出汽端的孔径,圆球与进汽孔出汽端端口相接形成密封。
[0012]2、 所述密封阀具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出汽端相对,由凸台与出汽端端口相接形成密封。
[0013]3、所述密封阀的密封面为平面,该平面与所述出汽端的端面相接形成密封。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使电压力锅烹煮米饭至沸腾时,让锅内米饭连续沸腾至米粒即将吸饱水份,再进入保压闷饭状态,经过此过程煮出的米饭饭粒松软干水,入口有筋道,并有明显的米香味;并可适应锅内不论煮多少米饭,都能让锅内米饭连续沸腾至米粒即将吸饱水份,再进入保压闷饭状态,结构合理、生产安装简单、成本低,适
于大量生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16]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处于开启排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处于闭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处于开启排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处于闭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处于开启排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处于闭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件明细如下:上罩1、隔尘罩2、盖板3、温控片座4、阀套
5、阀座6、排汽孔7、温控片8、定位块9、密封阀10、硅胶垫圈11、进汽孔12、平垫圈13、固定栓螺母14、固定栓螺杆15、压力锅盖16。
[0023]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阀座总成6是安装连接于压力锅盖,阀座总成6内设置有与压力锅盖连通的进汽孔12、密封阀10、温控片8,所述的密封阀10设置于进汽孔12的出汽端,所述密封阀10在与进汽孔12出汽端相接时构成密封出汽端的密封结构;所述的温控片8设置于常温时与密封阀10分离,达到设定温度时温控片的变形将密封阀10顶到密封出汽端的位置。
[0024]如图1所示,所述进汽孔12的出汽端朝上,所述的密封阀10位于进汽孔12出汽端的上方,所述的温控片8水平设置于密封阀10的上端,所述温控片常温时与密封阀10分离,达到设定温度时温控片8的变形对密封阀10施加向下的压力并将密封阀10顶到密封出汽端的位置。
[0025]所述的密封阀10是放置于阀套5内,所述阀套5在密封阀10的运动方向设置有限位功能块,所述的限位功能块用于限制密封阀10的开启高度;本实施例所述的限位功能块为开有阀套5上端的孔,此孔的直径小于密封阀10的横截面长度;所述阀套5上端的孔状限位功能块与密封阀10相接时形成密封。
[0026]进汽孔12是开在固定栓螺杆15上,固定栓螺杆15用固定栓螺母14扭紧固定在压力锅盖16上,上罩I将阀套5固定,温控片座4套接在阀套5外,用定位块9进行定位,温控片8水平固定在温控片座4内,在阀套5、定位块9、温控片座4连接处开有排汽孔7,将压力锅内的外泄压力通过排气孔7、第二排汽孔7 — 1、第三排汽孔7 — 2排出阀外。
[00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到如下三种实施结构:
[0028]实施例1:
[0029]如附图1、2所示,所述的密封阀10为圆球,其直径大于进汽孔12出汽端的孔径,圆球与进汽孔12出汽端端口相接形成密封,进汽孔12的出汽端为阶梯扩口形,圆球形密封阀10是在阶梯扩口处形成密封。
[0030]实施例2:
[0031]如附图3、4所示,所述密封阀10具有锥形凸台,所述锥形凸台与所述出汽端相对,由锥形凸台与出汽端端口相接形成密封。
[0032]实施例3:
[0033]如附图5、6所示,所述密封阀10的密封面为平面,该平面与所述出汽端的端面相接形成密封。
[0034]下面以实施例1的结构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0035]如图1所示,在常温状态,温控片8为上凸状,密封阀10呈自然压力落在进汽孔12的出汽端上。电压力锅在正常加温时,密封阀10盖住进汽孔12的出汽端进行密封,电压力锅内的米饭连续沸腾至米粒即将吸饱水份。
[0036]当压力锅加热至沸腾时,顶开密封阀10,锅内的高温压力通过进汽孔12排出到阀座内部的空间,将热量传递到温控片8,当温控片8获取的热量达到临界温度后,产生向下压的变形,压迫密封阀10,由密封阀10封住出汽端,进入保压闷饭状态。
[0037]烹煮完毕后,待锅内温度下降至常温,温控片8自动复原呈上凸状。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其阀座总成(6)是安装连接于压力锅盖,其特征在于:阀座总成(6)内设置有与压力锅盖连通的进汽孔(12)、密封阀(10)、温控片(8),所述的密封阀(10)设置于进汽孔(12)的出汽端,所述密封阀(10)在与进汽孔(12)出汽端相接时构成密封出汽端的密封结构;所述的温控片(8)设置于常温时与密封阀(10)分离,达到设定温度时温控片的变形将密封阀(10)顶到密封出汽端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汽孔(12)的出汽端朝上,所述的密封阀(10)位于进汽孔(12)出汽端的上方,所述的温控片(8)水平设置于密封阀(10)的上端,所述温控片常温时与密封阀(10)分离,达到设定温度时温控片(8)的变形对密封阀(10)施加向下的压力并将密封阀(10)顶到密封出汽端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阀(10)为圆球,其直径大于进汽孔(12)出汽端的孔径,圆球与进汽孔(12)出汽端端口相接形成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阀(10)具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出汽端相对,由凸台与出汽端端口相接形成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阀(10)的密封面为平面,该平面与所述出汽端的端面相接形成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阀(10)是放置于阀套(5)内,所述阀套(5)在密封阀(10)的运动方向设置有限位功能块,所述的限位功能块用于限制密封阀(10)的开启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功能块为开有阀套(5)上端的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5)上端的孔状限位功能块与密封阀(10)相接时形成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片(8)水平固定在温控片座(4)内,所述温控片座(4)套接在阀套(5)外,用定位块(9)进行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压力锅延时保压关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套(5)、定位块(9 )、温控片座(4)连接处开有排汽孔(7 )。
【文档编号】A47J27/09GK203735985SQ201320383389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陆一铭 申请人:陆一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