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仪器自动清洗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仪器自动清洗机,包括电机、支架、从动齿轮、导向杆、拉簧、外刷、内刷、玻璃仪器、铰接点、夹持器、固定块、主动齿轮和过渡齿轮;该装置支架为圆柱形壳体结构,支架顶面的周边有型号从小到大的多个构造相同的清洗机,清洗机按圆形分布,每个清洗机配有两个外刷和一个内刷,分别安装在支架中部平板上,外刷轴向下延伸固定有从动齿轮,内刷通过铰接点连在支架上。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转动连接,主动齿轮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在支架下部的底板上,电机上部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通过导向杆和拉簧与夹持器连接,夹持器紧紧夹住玻璃仪器外壳。该玻璃仪器自动清洗机使用时,清洗效果好,对仪器没有伤害,而且价格低廉。
【专利说明】玻璃仪器自动清洗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机,尤其是一种玻璃仪器自动清洗机。
【背景技术】
[0002]化学实验室中烧杯等玻璃仪器的清洗比较繁琐费时,目前市场上较多的超声波清洗机,发生空化作用时会产生上千个大气压力,破坏不溶性污物,但同时也会对物件产生破坏,会对物件有划痕,而且价格较贵。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超声波清洗机存在的现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璃仪器自动清洗机,该装置不仅清洗效果好,对仪器没有伤害,而且价格低廉。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玻璃仪器自动清洗机,包括电机、支架、从动齿轮、导向杆、拉簧、夕卜刷、内刷、玻璃仪器、铰接点、夹持器、固定块、主动齿轮和过渡齿轮;该装置支架为圆柱形壳体结构,支架顶面的周边有型号从小到大的多个构造相同的清洗机,清洗机按圆形分布,每个清洗机配有两个外刷和一个内刷,分别安装在支架中部平板上,外刷轴向下延伸固定有从动齿轮,内刷通过铰接点连在支架上。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转动连接,主动齿轮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在支架下部的底板上,电机上部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通过导向杆和拉簧与夹持器连接,夹持器紧紧夹住玻璃仪器外壳。使用时,将玻璃仪器用夹持器固定,内刷插入玻璃仪器中,打开电源开关,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过渡齿轮和从动齿轮转动,使玻璃仪器和外刷反向转动,达到清洗玻璃仪器的效果。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玻璃仪器自动清洗机使用时,清洗效果好,对仪器没有伤害,而且价格低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布图。
[0008]图中1.电机,2.支架,3.从动齿轮,4.导向杆,5.拉簧,6.外刷,7.内刷,8.玻璃仪器,9.铰接点,10.夹持器,11.固定块,12.主动齿轮,13.过渡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在图1中,玻璃仪器自动清洗机,包括电机1、支架2、从动齿轮3、导向杆4、拉簧5、外刷6、内刷7、玻璃仪器8、铰接点9、夹持器10、固定块11、主动齿轮12和过渡齿轮13 ;该装置支架2为圆柱形壳体结构,支架2顶面的周边有型号从小到大的多个构造相同的清洗机,清洗机按圆形分布,每个清洗机配有两个外刷6和一个内刷7,分别安装在支架2中部平板上,外刷6轴向下延伸固定有从动齿轮3,内刷7通过铰接点9连在支架2上。从动齿轮3与主动齿轮12相啮合转动连接,主动齿轮12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电机I固定在支架2下部的底板上,电机I上部连接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通过导向杆4和拉簧5与夹持器10连接,夹持器10紧紧夹住玻璃仪器8外壳。使用时,将玻璃仪器8用夹持器10固定,内刷7插入玻璃仪器8中,打开电源开关,电机I带动主动齿轮12转动,主动齿轮12带动过渡齿轮13和从动齿轮3转动,使玻璃仪器8和外刷6反向转动,达到清洗玻璃仪器8的效果ο
【权利要求】
1.玻璃仪器自动清洗机,包括电机(I)、支架(2 )、从动齿轮(3 )、导向杆(4)、拉簧(5 )、外刷(6)、内刷(7)、玻璃仪器(8)、铰接点(9)、夹持器(10)、固定块(11)、主动齿轮(12)和过渡齿轮(13);其特征在于,支架(2)为圆柱形壳体结构,支架(2)顶面的周边有型号从小到大的多个构造相同的清洗机,清洗机按圆形分布,每个清洗机配有两个外刷(6)和一个内刷(7),分别安装在支架(2)中部平板上;外刷(6)轴向下延伸固定在从动齿轮(3)上,内刷(7)通过铰接点(9)连在支架(2)上;从动齿轮(3)与主动齿轮(12)相啮合转动连接,主动齿轮(12 )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电机(I)固定在支架(2 )下部的底板上,电机(I)上部连接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通过导向杆(4)和拉簧(5)与夹持器(10)连接,夹持器(10)紧紧夹住玻璃仪器(8)外壳。
【文档编号】B08B9/087GK203695550SQ201420020210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4日
【发明者】李春生, 荣丽漫, 陈航, 李祥, 李苗苗, 赵翠翠, 付欣 申请人: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