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698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包括外壳体、内锅、发热器及驱动发热器升降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座体、设置在座体上的升降架和左右分置的两个竖立壁体;竖立壁体上设置有具有二个以上的定位槽的第一水平轨道,第一水平轨道延伸出前端位置的定位槽;升降装置包括具有第二水平轨道的引导片,第二水平轨道上设置有与定位槽对应的引导槽,前、后端位置的引导槽位于第二水平轨道的两端部;升降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第二支撑脚;第一支撑脚的下转轴与竖立壁体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脚下滑轴滑动设置在第一水平轨道和第二水平轨道上并能够卡入定位槽和引导槽中;升降装置包括限位片,限位片顶压住下滑轴。为此,能够适配不同高度的内锅,实现一锅多用。
【专利说明】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锅具,特别涉及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所述锅具的发热器能够上下升降从而适配具有不同高度的内锅。

【背景技术】
[0002]针对不同的烹饪方式需要采用不同的锅具,例如煮、煲、炖需要采用高度比较大的内锅,而炒、煎需要采用高度比较小的内锅,而目前的锅具都只适应一种高度的内锅,为此人们不得不配备至少两种锅具来满足不同的烹饪需要。
[0003]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申请日为2007年10月08日,申请号为200710030751.8的发明专利披露了一种电热源及部件能升降的电饭锅,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为电饭锅内胆提供热能的电热源及其配件、控件都能同时升/降的电饭锅,包括锅本体、锅胆、电热源、电热源升降装置四部分。所述锅本体的内体上有至少一条以上的滑槽;所述电热源及部件独立安装在一个盒体内,盒体上有电源及电路端口与盒体外对应端口相连,并有一凸体插入滑槽内,使其可以在锅本体内腔中上下升降;电热源升降装置由升降电机、传动轴、传动轴铰链套、传动轴支撑座、升降轴、升降头及控制电路或微电脑/集成电路组成为盒体的升降提供动力。这样,所述电热源升降装置能够控制所述电热源的上下升降。但上述结构的电饭锅结构复杂,而且成本比较高。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旨在改良升降装置,不仅使升降装置结构简单,而且定位准确,从而使锅具能够配合不同高度的内锅使用,实现一锅多用满足不同的烹饪方式的需求。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包括外壳体、收容在所述外壳体内的内锅、位于所述内锅下方的发热器及设置在所述发热器下方并且能够驱动所述发热器上下升降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座体、伸缩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的升降架以及竖立设置在所述座体上面并且左、右分置的两个竖立壁体;所述竖立壁体上设置有第一水平轨道,所述第一水平轨道上设置有二个以上的定位槽,所述第一水平轨道延伸出位于前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而具有延伸水平轨道;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能够前后移动的引导片,所述引导片平行设置在所述竖立壁体的旁边,所述引导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水平轨道平齐的第二水平轨道,所述第二水平轨道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一一对应的引导槽,前、后端位置的所述引导槽位于所述第二水平轨道的两端部;所述升降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的底端通过下转轴与所述竖立壁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脚的底端通过下滑轴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和所述第二水平轨道上并能够卡入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引导槽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能够上下弹性浮动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设置在所述竖立壁体的旁边并顶压住所述下滑轴。
[0006]其中,所述外壳体具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顶端具有开口部,所述容纳腔内收容有能够对所述内锅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的发热器和驱动所述发热器上下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内锅能够放置到所述容纳腔内并搁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加热器上;另外,为了满足不同的烹饪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内锅包括至少两种高度的锅体,所述至少两种高度的锅体的高度分别与不同高度位置的所述发热器适配;当所述至少两种高度的锅体分别放置在所述发热器上时,所述至少两种高度的锅体的顶端面大致平齐。这样即使更换不同的锅体,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的锅盖也能盖在所述至少两种锅上。其中所述至少两种高度的锅体,首先是指至少两个锅体,而且不同的锅体的高度不同。
[0007]其中,所述发热器是对所述内锅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的器具,可以由产生热量的发热体和固定所述发热体的基座组成。由于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发热器的下方,为此所述升降装置的首端可以连接到所述发热体上或基座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发热器上设置有便于钩挂的钩挂孔,这样通过钩挂器钩挂所述钩挂孔就能够非常方便地控制所述发热器的升降。其中所述钩挂器可以是一个具有挂钩的夹子。
[0008]其中,所述座体是支撑所述竖立壁体、所述引导片、整个所述升降架及上面的发热器的构件。设置所述座体的目的在于便于安装所述升降装置。为此所述座体可以是独立的构件,也可以就是所述外壳体的底面壁体。
[0009]其中,所述第一水平轨道是设置在所述竖立壁体上的构造体,能够为所述下滑轴提供滑动支撑和定位,而两个所述竖立壁体左、右分置地竖立设置在所述座体上面。为了限制所述下滑轴的滑动行程,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上设置有二个以上的定位槽,借助所述定位槽定位所述下滑轴在不同的位置从而锁定所述升降架的升降高度。其次,所述前端是指在所述升降架上升时,所述下滑轴的滑动方向所指向的一端,反侧为后端。而所述第一水平轨道延伸出位于前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为此,在所述前端位置的定位槽的前端方向还具有一小段延伸水平轨道,所述下滑轴越过所述前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后仍能够向前滑动一段距离。
[0010]其中,所述引导片是独立于所述座体及所述竖立壁体的构件并平行设置在所述竖立壁体的旁边,所述引导片在所述竖立壁体的旁边能够前后移动。所述引导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水平轨道平齐的第二水平轨道,所述第二水平轨道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一一对应的引导槽。也就是说前后所述定位槽之间的距离与前后所述引导槽之间的距离相同,从而便于所述下滑轴能够同时定止在所述定位槽及所述引导槽中。所述第一水平轨道与所述第二水平轨道平齐,是指所述第一水平轨道与所述第二水平轨道之间不仅左右平行而且高度也相同。
[0011]形成所述第一水平轨道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所述竖立壁体呈窗口型,所述窗口型的下壁形成所述第一水平轨道。第二种是所述竖立壁体呈敞口型即在所述侧壁部上设置有凹坑部,所述凹坑部的坑底面形成所述第一水平轨道。
[0012]其次形成所述第二水平轨道的方法也有两种,第一种是所述引导片呈窗口型,所述窗口型的下壁形成所述第二水平轨道。第二种是所述引导片呈敞口型即在所述引导片上设置有凹坑部,所述凹坑部的坑底面形成所述第二水平轨道。
[0013]另外,所述前、后端位置的所述引导槽位于所述第二水平轨道的两端部,即所述第二水平轨道的前、后端部的终点位置也是所述前、后位置的所述引导槽的终点位置。而为了形成所述第二水平轨道的前、后端部的终点位置,是在所述第二水平轨道的前、后端部的终点位置上设置竖立壁之类结构。这样,当所述升降架上升,所述下滑轴往前端滑动并越过前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后继续前进时,所述下滑轴能够顶压在所述引导片上的窗口侧壁或凹坑部的侧壁上从而带动所述引导片前行,最终使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引导槽错位设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水平轨道能够遮挡所述下滑轴往后端滑动复位行程中的引导槽,同样地,所述第二水平轨道能够遮挡所述下滑轴往后端滑动复位行程中的前端位置的定位槽,为此,所述下滑轴往后端滑动复位的过程中越过复位路程中所述前端位置的定位槽和所述引导槽,并最终顺利卡入到后面的定位槽中完成所述升降架的复位。所以,所述引导片成为所述升降架下降或者说所述下滑轴往后顺利滑动复位的辅助器。为此当所述升降架下降时,所述下滑轴往后端滑动时,所述下滑轴能够顶压在所述引导片上的窗口侧壁或凹坑部的侧壁上(此时也位于后端的所述引导槽位置)从而带动所述引导片继续后退,直到达到所述定位槽位置,此时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引导槽左右重合使所述下滑轴同时卡入到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引导槽。
[0014]其中,所述上下弹性浮动的限位片,是指所述限位片不仅能够上下浮动,而且能够上下弹性浮动,也能够自动复位。为此所述限位片可以是其本身就是一个弹性件,也可以是在弹性件的驱动下能够上下移动的刚性件。所述限位片顶压所述下滑轴,使所述下滑轴能够贴合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和第二水平轨道上滑动,也能让所述下滑轴能够可靠地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及引导槽内,避免所述下转轴意外跳起,特别是在所述升降架处于伸展状态并把所述发热器定位在高处时,所述限位片能够避免下滑轴跳离所述定位槽和引导槽后往后端滑动复位而改变所述升降架的高度。
[0015]其中,所述竖立壁体可以是单壁状的竖立壁,也可以是双壁结构组成的壁体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限位片和所述引导片位于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这样实际上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具有一个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能够容纳并稳定能够活动的所述限位片和所述引导片。
[001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直接提拿所述发热器即能够完成发热器的升降操作,而且操作简单直接;另外,所述限位片弹性顶压所述下滑轴让所述下滑轴准确定位在所述引导槽和定位槽中不会跳动,使所述发热器能够准确定位在不同高度位置从而适配不同高度的所述内锅,实现一锅多用满足不同的烹饪方式的需求。
[00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还包括能够定位在所述座体或所述竖立壁体上的盖板,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盖板的下方。其中如果所述盖板定位在所述座体上,可以是直接定位在所述座体上,也可以通过过渡片间接定位在所述座体上。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弓I导片位于所述盖板的下方。
[001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竖立壁体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限位片和所述引导片位于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的容纳空间内,所述盖板盖在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的容纳空间的上方。
[00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限位片是刚性件,所述限位片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弹簧。
[002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限位片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凹坑,两个所述弹簧分置在所述凹坑与所述盖板之间。
[0022]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各种厨房锅具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内锅为闻身内锅;
[0024]图2是把图1所示的多功能锅具的高身内锅更换为矮身内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所述升降装置的正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图3所示的升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所述竖立壁体5a的外侧壁51a ;
[0027]图5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所述升降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图6中的所述竖立壁体5a分解出所述外侧壁51a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所述竖立壁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所述竖立壁体及所述引导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3]如图1所示,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多功能锅具,包括外壳体1、收容在所述外壳体I内的内锅、位于内锅下方的发热器3。
[0034]其中,所述外壳体I具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的顶端具有开口部,所述内锅穿过所述开口部后放置在所述发热器3上。
[0035]其中,所述发热器3是对所述内锅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的器具,由产生热量的发热体31和用于固定所述发热体31的基座32组成。所述基座32包括支撑板321和固定在所述支撑板321的两侧的导向壁322,在所述导向壁322上设置有滑动槽322a。
[0036]为了满足不同的烹饪需要,所述内锅包括至少两种高度的锅体,第一种为如图1所示的高身锅体2a,第二种为如图2所示的矮身内锅2b,所述两种高度的锅体(2a、2b)的高度分别与不同高度位置的所述发热器3适配;当所述两种锅体(2a、2b)分别放置在所述发热器3上时,所述两种锅体(2a、2b)的顶端面的高度大致一致,也与所述外壳体I的高度大致一致。而为了适配以上两种不同高度的锅体(2a、2b),在所述发热器3下方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发热器3上、下升降的升降装置4。为了方便地控制所述发热器3的升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发热器3上设置有便于钩挂的钩挂孔323。
[0037]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不,所述升降装置4包括座体13以及伸缩设置在所述座体13上的升降架6。其中所述座体13是支撑整个所述升降装置4及上面的所述发热器3的构件。设置所述座体13的目的在于便于安装所述升降装置4。为此本实施例的所述座体13是独立的构件,当然等同的方案也可以是所述座体13直接是所述外壳体I的底面壁体。
[0038]其中,所述升降架6包括上下铰接的铰杆组(6a、6b),所述铰杆组(6a、6b)的结构类同。所述下铰杆组6b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支撑脚63和第二支撑脚64 ;所述第一支撑脚63的底端通过下转轴61与下文将论述到的竖立壁体转动连接,具体说所述下转轴61是转动设置所述竖立壁体的转动长型孔54内,所述长型孔54能够支撑所述下转轴61和为所述下转轴61提供往上提升的空间;所述上铰杆组6a的一个首端通过上转轴66与所述发热器3的基座3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脚64的底端通过下滑轴62滑动设置在下文将详细论述的第一水平轨道52和所述第二水平轨道73上并能够卡入所述定位槽(53a、53b)和所述引导槽(74a、74b)中;所述上铰杆组6a的另一个首端通过上滑轴65滑动设置所述发热器3的滑动槽322a上。
[0039]其中,所述升降装置4还包括左、右分置地竖立设置在所述座体13上面的一对竖立壁体即左竖立壁体5b和右竖立壁体5a,所述左竖立壁体5b和右竖立壁体5a的结构大致对称相同,为此下面以所述右竖立壁体5a的结构为例说明。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右竖立壁体5a包括内侧壁5lb、外侧壁51a和底壁体51c,其中所述底壁体51c主要是为了定位所述内侧壁51b、外侧壁51a。如果所述内侧壁51b、外侧壁51a直接定位在所述座体13上,所述底壁体51c可以省略。其次,所述内侧壁51b、外侧壁51a具有内外对称的结构,为此进一步以所述外侧壁51a的结构为例说明。所述外侧壁51a呈窗口型包括有通槽部511,所述通槽部511的槽底面形成第一水平轨道52,所述第一水平轨道52能够为所述下滑轴62提供滑动支撑。另外,所述第一水平轨道52的构成还可以采用另一种等同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外竖立壁体51a呈敞口型即设置有凹坑部511a,所述凹坑部511a的坑底面形成所述第一水平轨道52。为了限制所述下滑轴62的滑动行程,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52上设置有二个以上的定位槽,本实施例采用两个定位槽(53a、53b)。为了下面论述的方便,我们把所述升降架6上升时所述下滑轴62的滑动方向定义为前端,反之为后端。这样,位于前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53a不仅能够定位所述下滑轴62还能够锁定所述升降架6的升降高度;而当所述升降架6收缩下降后,后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53b能够定位和收藏复位后的所述下滑轴62。其次,所述第一水平轨道52延伸出位于前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53a,从而在前端方向还具有一小段延伸水平轨道52a,为此,所述下滑轴62越过所述前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53a后仍能够在所述延伸水平轨道52a上滑动一段距离。
[0040]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升降装置4还包括能够前后移动的引导片7,所述左竖立壁体5b、右竖立壁体5a中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引导片7。其中所述引导片7大致呈U型并具有竖立的板体71和折弯的上下支脚(77、72)。所述引导片7是独立于所述座体13及所述内侧壁51b、外侧壁51a的构件并平行于所述内侧壁51b、外侧壁51a。所述引导片7位于所述内侧壁51b、外侧壁51a之间的容纳空间内。这样所述引导片7可以依傍在所述内侧壁51b、外侧壁51a的旁边并保持站立状态。所述引导片7具有窗口 75,所述窗口75的下壁形成与所述第一水平轨道52平齐的第二水平轨道73,所述第二水平轨道73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53a、53b)—一对应的引导槽(74a、74b),所述前、后位置的所述引导槽(74a、74b)位于所述第二水平轨道73的两端部也即所述窗口 75的两端部(761、762),也就是说前端位置的定位槽53a和后端位置的定位槽53b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前端位置的引导槽74a和后端位置的引导槽74b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水平轨道73是设置在所述板体71上的窗口 75的下壁顶面。当然作为等同的实施方式,所述引导片7可以是敞口状,所述第二水平轨道73是所述板体71上的凹坑部的坑底面,所述凹坑部与图8所示的凹坑部511a类似,为此不再另外画图出。这样,所述引导片7的第二水平轨道73与所述第一水平轨道52 —样能够为所述下滑轴62提供滑动支撑。
[0041]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左竖立壁体5b、右竖立壁体5a上还分别设置有盖板91,所述盖板91的两边设置有两个侧臂92,所述盖板91与两个所述侧臂92共同构成盖体9,两个所述侧臂92上具有孔93,两个所述侧壁92通过螺钉94穿过所述孔93定位在所述左竖立壁体5b、右竖立壁体5a上。如图7所示,所述内侧壁51b的两端设置转弯壁51d,所述两个所述侧臂92定位在所述转弯壁51d上。这样所述盖板91就罩盖在所述内侧壁51b、外侧壁51a之间的容纳空间的上方。当然所述转弯壁51d和可以设置在所述底壁体51c上;其次,作为一种等同的方案还可以是将所述盖板91通过两个所述侧臂92直接定位在所述座体13上。所述引导片7通过所述上、下支脚(77、72)被卡在所述盖板91与所述底壁体51c之间但可以左右移动。还设置有上下弹性浮动并顶压在所述下转轴62和下滑轴61上的限位片8,所述限位片8是刚性的板状体包括底壁82,所述底壁8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往下沉的定位坑81。另外,所述限位片8与所述盖板91之间设置有两个弹簧10,两个所述弹簧10分置在所述限位片8的左、右两端的定位坑81上。这样,所述限位片8能够弹性顶压所述下滑轴62使所述下滑轴62贴合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52和第二水平轨道73上滑动,并当滑动到前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53a、引导槽74a上方时能够优先准确地卡入到前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53a、引导槽74a内,而不会错误地滑进所述延伸水平轨道52a上。另外,所述限位片8还能够避免所述下滑轴62意外跳起,特别是在所述升降架6处于伸展状态并把所述发热器3定位在高处时,所述限位片8能够避免所述下滑轴62跳离前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53a和引导槽74a后往后端滑动复位而改变所述升降架6的原本高度。
[004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多功能锅具的使用方法如下:
[0043]如图2所示,为了适配所述矮身内锅2b的高度需要提升所述发热器3的高度,操作过程如下:用钩挂器(图中未画出)钩挂发热器3的钩挂孔323并缓慢向上提拿所述发热器3。所述发热器3通过所述升降架6让所述第一支撑脚63的下转轴61转动及让所述第二支撑脚64的下滑轴62往前运动,使所述下滑轴62脱离后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53b、引导槽74b后,所述第一支撑脚63和第二支撑脚64能够绕铰接轴合拢从而提升所述升降架6在垂直方向的高度。与此同时,所述上滑轴65在所述发热器3的滑动槽322a上往前滑动,而所述下滑轴62在所述限位片8作用下始终贴合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52和第二水平轨道73上往前移动,即B方向滑动,当滑动到位于前端的所述定位槽53a和引导槽74a的上方时,所述下滑轴61在所述限位片8的顶压下优先准确地同时卡入左右重叠的所述定位槽53a、引导槽74a内,这样借助所述下滑轴61与定位槽53a、引导槽74a的配合锁定所述升降架6的高度。此时,所述发热器3被所述升降架6提升到靠近所述外壳体I的开口部的位置,然后把所述矮身内锅2b放置到所述发热器3上,所述矮身内锅2b的顶端面21b与外壳体I的顶端面12大致平齐,这样非常方便对所述矮身内锅2b内的食物进行煎、炒等烹饪操作。当然可以通过改变所述升降架6的高度使所述发热器3定位在所述外壳体I的开口部位置并与外壳体I的顶端面平齐也是可以行的方案。
[0044]而当需要更换为如图1所述的高身内锅2a时,需要降低所述发热器3的高度,操作过程如下:用钩挂器(图中未画出)钩挂所述发热器3的所述钩挂孔323预先向上提拿所述发热器3,所述发热器3通过所述升降架6让所述下滑轴62脱离所述定位槽53a、引导槽74a并继续往前即B方向滑动进入所述延伸水平轨道52a,与此同时所述下滑轴62抵住所述引导片7的窗口 75的窗侧壁762并带动所述引导片7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最终使所述定位槽(53a、53b )与所述引导槽(74a、74b )左右错位设置,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水平轨道52遮挡了前、后位置的引导槽(74a、74b),同样地,所述第二水平轨道73遮挡了前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53a,此时,往所述发热器3施加往下的下压力,所述下滑轴62往后回撤即C方向滑动复位即分别借助于所述延伸水平轨道52a和所述第二水平轨道73,逐一越过前端位置的所述引导槽74a、所述定位槽53a往后移动,当所述下滑轴62达到所述引导片7的后端位置(也即达到后端的所述引导槽74b位置)时,由于所述第一水平导轨52的支撑作用,所述下滑轴62并不能立即陷入到所述引导槽74b中而是首先抵住所述引导片7的窗口 75的窗侧壁761并带动所述引导片7向后移动;当所述下滑轴62达到所述定位槽53b位置时,所述下滑轴62失去了所述第一水平导轨52的支撑作用,最终让所述下滑轴62同时卡入到所述后端位置的定位槽53b及所述引导槽74b中,完成所述升降架6收缩下降操作,并且此时前后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53a、53b)与所述引导槽(74a、74b)又回复到左右重叠的状态,为下一次能够提升所述加热器3做准备。由此可见,所述引导片7成为所述升降架6下降或者说所述下滑轴62往后滑动复位的辅助器。此时,所述发热器3在所述升降装置4的驱动下下降到所述外壳体I的容纳腔11的底部位置,然后把所述高身内锅2a放置到所述发热器3上,所述高身内锅2a的顶端面21a与外壳体I的顶端面12大致一致,使用所述高身内锅2a能够对食物进行煲、炖等烹饪操作。
[0045]上述实施方案披露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52、所述第二水平轨道73上分别设置前后两个所述定位槽(53a、53b)及所述引导槽(74a、74b)的结构从而实现两级定位。如图9所示,还可以在两个所述定位槽(53a、53b )之间设置第三定位槽55及在所述引导槽(74a、74b)之间设置第三引导槽78的结构,所述第三定位槽55、第三引导槽78也是左右对应设置,这样当所述下滑轴62前行时,可以先通过左右对应所述第三定位槽55、第三引导槽78形成中间定位,从而让所述发热器3具有中间高度从而适配具有中间高度的内锅。在所述下滑轴62后退时,由于所述第三定位槽55、第三引导槽78也是左右错开的结构,为此所述下滑轴62能够分别借助于所述第一水平轨道52、所述第二水平轨道73越过所述第三定位槽55、第三引导槽78顺利地后退达到所述定位槽53b位置。
[0046]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直接提拿所述发热器3即能够完成发热器3的升降操作,而且操作简单直接;另外,所述发热器3能够定位在不同高度位置从而适配不同高度的所述内锅2,实现一锅多用满足不同的烹饪方式的需求。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各种厨房锅具中。
【权利要求】
1.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包括外壳体、收容在所述外壳体内的内锅、位于所述内锅下方的发热器及设置在所述发热器下方并且能够驱动所述发热器上下升降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座体、伸缩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的升降架以及竖立设置在所述座体上面并且左、右分置的两个竖立壁体;所述竖立壁体上设置有第一水平轨道,所述第一水平轨道上设置有二个以上的定位槽,所述第一水平轨道延伸出位于前端位置的所述定位槽而具有延伸水平轨道;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能够前后移动的引导片,所述引导片平行设置在所述竖立壁体的旁边,所述引导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水平轨道平齐的第二水平轨道,所述第二水平轨道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一一对应的引导槽,前、后端位置的所述引导槽位于所述第二水平轨道的两端部;所述升降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的底端通过下转轴与所述竖立壁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脚的底端通过下滑轴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轨道和所述第二水平轨道上并能够卡入所述定位槽和所述引导槽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能够上下弹性浮动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设置在所述竖立壁体的旁边并顶压住所述下滑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定位在所述座体或所述竖立壁体上的盖板,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盖板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片位于所述盖板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竖立壁体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限位片和所述引导片位于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的容纳空间内,所述盖板盖在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的容纳空间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是刚性件,所述限位片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凹坑,两个所述弹簧分置在所述凹坑与所述盖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所述的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器上设置有便于钩挂的钩挂孔。
8.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所述的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包括至少两种高度的锅体,所述至少两种高度的锅体的高度分别与不同高度位置的所述发热器适配;当所述至少两种高度的锅体分别放置在所述发热器上时,所述至少两种高度的锅体的顶端面大致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所述的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立壁体呈窗口型,所述窗口型的下壁形成所述第一水平轨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所述的具有升降功能的多功能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立壁体呈敞口型即在所述侧壁部上设置有凹坑部,所述凹坑部的坑底面形成所述第一水平轨道。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3828649SQ201420230903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顾斌, 吴昌平, 甘传鑫, 王少华 申请人:佛山市伊立浦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