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14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所述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的下表面设有向所述锅具的内部凹陷的凹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具有加热效率高、能够延长电磁炉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专利说明】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电磁炉加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其锅底一般为平底结构。在加热过程中,锅具的底面与电磁炉的灶面板完全接触,锅具的热量经过灶面板传递至电磁炉内部,不仅造成热量损失,影响加热效率,而且热量传入电磁炉内部后,导致电磁炉内的电子元器件的温度过高,影响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该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具有加热效率高、能够延长电磁炉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所述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的下表面设有向所述锅具的内部凹陷的凹部。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通过在下表面设置凹部,这样锅具在加热时,锅具的下表面放置在电磁炉的灶面板上,仅有锅具的下表面的除凹部外的其它部分与电磁炉的灶面板接触,而凹部不与电磁炉的灶面板接触且与灶面板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内充满空气,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小于灶面板的导热系数,所以锅具的热量难以传向灶面板,从而减少热量的损失以提高加热效率。并且,减少了锅具向电磁炉内部传递热量,使电磁炉内部温度降低,提高散热效率,可以有效保护电磁炉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延长电磁炉内部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电磁炉的可靠性。
[0006]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所述凹部的最大深度为0.5毫米-10毫米。这样一方面可以简化锅具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烹饪效果。
[0008]所述凹部由至少一个凹槽形成。
[0009]所述凹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相互间隔设置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锅具的下表面上。由此可以提高凹槽对锅具和灶面板之间的隔热效果。
[0010]所述凹槽为沿所述锅具的下表面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由此可以利用环形凹槽内的空气对锅具和灶面板之间进行隔热。
[0011]所述凹槽为多个且呈长条状,多个长条状凹槽在所述锅具下表面呈辐射状均匀分布。由此可以利用多个长条状凹槽内的空气对锅具和灶面板之间进行隔热。
[0012]所述凹部为由所述锅具的底壁整体向所述锅具的内部凹陷而成的凹面。由此可以便于凹部的加工。
[0013]所述凹面设在所述锅具的下表面的中心处。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凹面的隔热效果,减小线圈盘的温升。
[0014]所述凹面的外周沿为圆形,所述凹面的纵截面为弧形。这样可以提高隔热效果,且可以保证锅具在电磁炉的灶面板上的平稳性。
[0015]所述凹面的外周沿的直径为20毫米-30毫米。这样可以在保证锅具在电磁炉的灶面板上的稳定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凹面的隔热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的加热状态示意图。
[0018]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可选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可选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与现有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的加热效率的对比图。
[0021]图6是分别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和现有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进行加热时,电磁炉内部的温度对比图。
[0022]附图标记: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1、灶面板2、线圈盘3、凹面10、凹槽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I。
[0025]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I的下表面设有向锅具I的内部凹陷的凹部(上下方向如图1-图4中的箭头A所示)。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1,通过在下表面设置凹部,这样锅具I在加热时,锅具I的下表面放置在电磁炉的灶面板2上,仅有锅具I的下表面的除凹部外的其它部分与电磁炉的灶面板2接触,而凹部不与电磁炉的灶面板2接触且与灶面板2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内充满空气,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小于灶面板2的导热系数,所以锅具I的热量难以传向灶面板2,从而减少热量的损失以提高加热效率。并且,减少了锅具向电磁炉内部传递热量,使电磁炉内部温度降低,提高散热效率,可以有效保护电磁炉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延长电磁炉内部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电磁炉的可靠性。
[0027]通过实验得到以下数据: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I相比现有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加热效率平均高出1%。如图6所示,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I进行加热的电磁炉相比对现有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的电磁炉,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温度平均下降10°C,桥堆的温度平均下降8°C,线圈盘的温度平均下降20°C,电容的温度平均下降5°C。
[0028]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I具有加热效率高、能够延长电磁炉的使用寿命等优点。
[0029]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I。
[00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I的下表面设有向上凹陷的凹部。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凹部为由锅具I的底壁整体向锅具I的内部凹陷而成的凹面10,以方便所述凹部的加工,使锅具结构简单。
[0032]如图1所示,凹面10设在锅具I的下表面的中心处,以使凹面10与电磁炉的线圈盘3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凹面10的隔热效果,减小线圈盘3的温升。
[0033]可选地,凹面10的深度为0.5毫米-10毫米。这样可以在保证凹面10的隔热效果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凹面10的深度,一方面可以简化锅具I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烹饪效果。
[00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凹面10的外周沿为圆形,凹面10的纵截面为弧形。换言之,凹面10为圆形凹面,凹面10的中心轴线与锅具I的中心轴线重合。由此可以使凹面10的形状与锅具I的形状和电磁炉线圈盘3的形状适配,从而可以提高隔热效果,且可以保证锅具I在电磁炉的灶面板2上的平稳性。
[0035]可选地,凹面10的外周沿的直径为20毫米-30毫米。这样可以在保证锅具I在电磁炉的灶面板2上的稳定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大凹面10的面积,以提高凹面10的隔热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凹面10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形状,凹面的外周沿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矩形、多边形等。凹面10的数量也可以设置成任意个,凹面10的形状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和要求具体设置。
[003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凹部由至少一个凹槽20形成,凹槽20的最大深度为0.5毫米-10毫米,以简化锅具I的生产工艺,保证烹饪效果。
[0037]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凹槽20对锅具I和灶面板2之间的隔热效果,凹槽20为多个,多个凹槽20相互间隔设置且均匀分布在锅具I的下表面上。
[0038]可选地,如图4所示,凹槽20为沿锅具I的下表面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
[0039]图4中示出了一个环形凹槽20的示例。若为多个环形凹槽时,多个凹槽环形凹槽20在锅具I的下表面上可以同心设置。由此可以利用环形凹槽20内的空气对锅具I和灶面板2之间进行隔热。
[0040]如图3所示,所述凹槽也可以呈长条状且为多个,多个长条状凹槽20在锅具I下表面呈辐射状均匀分布。由此可以利用多个长条状凹槽20内的空气对锅具I和灶面板2之间进行隔热。
[004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I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00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004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的下表面设有向所述锅具的内部凹陷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最大深度为0.5毫米-1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由至少一个凹槽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相互间隔设置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锅具的下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沿所述锅具的下表面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多个且呈长条状,多个长条状凹槽在所述锅具下表面呈辐射状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为由所述锅具的底壁整体向所述锅具的内部凹陷而成的凹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设在所述锅具的下表面的中心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的外周沿为圆形,所述凹面的纵截面为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的外周沿的直径为20晕米-30晕米。
【文档编号】A47J27/022GK203987494SQ201420418561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蒙剑友, 任玉洁, 梁坚民, 何田田, 张翼飞, 孙赫男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