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源便携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359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多能源便携炊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能源便携炊具,包括外壳、底座、内胆,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支撑所述内胆的底部,所述内胆的下方设置有电热带,所述电热带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外壳侧面设置有24V直流电源接口,所述24V直流电源接口与所述电热带电连接,所述内胆上部设置有内胆盖体,所述外壳上部设置有外壳盖体,其结构科学,可以直接利用锂电池、车载电池、太阳能发电板提供电能加工食品,从而可以在移动过程中加工食品,当没有电能时,可以将内胆取出,直接利用生物质燃料提供能源,特别适合野外使用,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多能源便携炊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能源便携炊具。

【背景技术】
[0002]炊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一般用于家庭厨房中。但是有时候人们需要在野外做饭,比如军队野外行军时,或者人们在野外游玩进行野炊时。野外炊具需要保证其能源,即在不同的环境也也能提供足够的能源将食品加工好,现有的野外炊具主要是利用生物质燃料,如木材、酒精提供能源,一方面能源来源单一,保障性不高,在刮风、下雨等恶劣环境下可能不能正常加工食品;另一方面这些炊具使用时需要固定在火源处,而火源一般不能移动,因此这些炊具不能移动使用,这样军队就不能一边行军一边做饭,进行野炊时也不能在行走的路上就把食品加工好,以节省时间。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能源便携炊具,其结构科学,可以使用多种能源,并且可以在移动中加工食品,使用方便。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能源便携炊具,其包括外壳、底座、内胆,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支撑所述内胆的底部,所述内胆的下方设置有电热带,所述电热带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外壳侧面设置有24V直流电源接口,所述24V直流电源接口与所述电热带电连接,所述内胆上部设置有内胆盖体,所述外壳上部设置有外壳盖体。
[0005]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电热带容纳腔,所述电热带悬空设置于所述电热带容纳腔内。
[0006]所述电热带容纳腔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热量反射至所述内胆底部的热能反射带。
[0007]所述外壳包括内层、外层,所述内层与外层之间为真空层,所述真空层内设置有阻燃绝缘聚酯纤维。
[0008]所述外壳侧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内胆的下方设置有三组所述电热带,所述三组电热带水平平行布置。
[0009]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与人体背部匹配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两侧设置有用于背负所述外壳的背带。
[0010]所述内胆盖体下部设置有密封圈,当所述内胆盖体盖于所述内胆上部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内胆抵触连接。
[0011]所述内胆盖体设置有限压阀。
[0012]所述内胆与所述内胆盖体卡扣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多能源便携炊具,其包括外壳、底座、内胆,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支撑所述内胆的底部,所述内胆的下方设置有电热带,所述电热带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外壳侧面设置有24V直流电源接口,所述24V直流电源接口与所述电热带电连接,所述内胆上部设置有内胆盖体,所述外壳上部设置有外壳盖体,其结构科学,可以直接利用锂电池、车载电池、太阳能发电板提供电能加工食品,从而可以在移动过程中加工食品,当没有电能时,可以将内胆取出,直接利用生物质燃料提供能源,特别适合野外使用,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能源便携炊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能源便携炊具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I——外壳11——控制面板
[0019]2——底座21——电热带容纳腔
[0020]3——内胆4——电热带
[0021]5——24V直流电源接口6——内胆盖体
[0022]61——密封圈7——外壳盖体
[0023]8——背带9——蝴蝶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能源便携炊具,其包括外壳1、底座2、内胆3,外壳I的形状可以为圆柱、矩形柱、椭圆柱等,在本实施例中,外壳I的形状为扁平状,且一侧设置有与人体背部匹配的弧形凹槽,从而便于背负在人体的背部。底座2与外壳I的底部连接,底座2可以为外壳I的一部分,但为了便于加工、安装,本实施例的底座2与外壳I为独立的两部分,底座2为隔热陶瓷,底座2设置有一圈托环,通过该托环支撑内胆3的底部,内胆3的下方设置有电热带4,电热带4不与内胆3直接接触,电热带4加热时产生的热量通过辐射传输至内胆3的底部,从而对内胆3内的食物加热,电热带4与底座2连接,电热带4由24V直流电提供电源,24V直流电可由锂电池、车载电池、太阳能发电板等提供,也可由市电经整流、变压后提供,外壳I侧面设置有24V直流电源接口 5,24V直流电源接口 5与电热带4电连接,内胆3上部设置有内胆盖体6,外壳I上部设置有外壳盖体7,内胆盖体6的作用是密封内胆3,使内胆3内水的沸点提高,外壳盖体7的作用是与外壳共同构成保温层,保温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可以直接利用锂电池、车载电池、太阳能发电板提供电能加工食品,从而可以在移动过程中加工食品,当没有电能时,可以将内胆3取出,直接利用生物质燃料提供能源,特别适合野外使用,使用方便。
[0027]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底座2中部设置有电热带容纳腔21,电热带4悬空设置于电热带容纳腔21内,电热带4加热时产生的热量通过辐射传输至内胆3的底部,从而对内胆3内的食物加热,外壳I侧面设置有控制面板11,内胆3的下方设置有三组电热带4,三组电热带4水平平行布置,通过控制面板11对电热带4进行控制,每组电热带4的功率为500w,内胆3可加工20人至30人的米饭或蒸菜,30分钟左右即可。单独开一组电热带4时,可以进行保温。电路板等电子元件可设置于底座2的下部,并与电热带4隔开。
[0028]进一步的,电热带容纳腔21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热量反射至内胆3底部的热能反射带,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0029]对于本实施例,外壳I包括内层、外层,内层与外层采用铝镁合金材料,或采用钛合金材料,内层与外层之间为真空层,真空层内设置有阻燃绝缘聚酯纤维,降低内胆3至外层I的传热。
[0030]外壳I的形状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一侧设置有与人体背部匹配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两侧设置有用于背负外壳I的背带8。本实施例的炊具可通过车载运行,背带8可以增强其野外适应能力、方便携行。背带8采用高强度碳纤维骨架,并使用红外特征比较小的闻强度布料,充分减少重量,减少红外特征。
[0031]如图3所示,内胆盖体6下部设置有密封圈61,当内胆盖体6盖于内胆3上部时,密封圈61与内胆3抵触连接,内胆盖体6设置有限压阀(图中没有画出),当内胆内压力过高时,限压阀向上浮动排气减压,内胆3与内胆盖体6连接处卡扣连接,使得内胆盖体6可以紧紧连接在内胆3上,并且可以方便的拆下。具体的,如图3所示,内胆3与内胆盖体6的连接处设置有2-3个蝴蝶搭扣9,蝴蝶搭扣9通过钨极氩弧焊与内胆3、内胆盖体6焊接,使用方便。
[0032]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多能源便携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I)、底座(2)、内胆(3),所述底座(2)与所述外壳(I)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2)支撑所述内胆(3)的底部,所述内胆(3)的下方设置有电热带(4),所述电热带(4)与所述底座(2)连接,所述外壳(I)侧面设置有24V直流电源接口( 5 ),所述24V直流电源接口( 5 )与所述电热带(4 )电连接,所述内胆(3 )上部设置有内胆盖体(6 ),所述外壳(I)上部设置有外壳盖体(7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源便携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中部设置有电热带容纳腔(21),所述电热带(4)悬空设置于所述电热带容纳腔(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能源便携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带容纳腔(21)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热量反射至所述内胆(3 )底部的热能反射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源便携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包括内层、外层,所述内层与外层之间为真空层,所述真空层内设置有阻燃绝缘聚酯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源便携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侧面设置有控制面板(11),所述内胆(3)的下方设置有三组所述电热带(4),所述三组电热带(4)水平平行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源便携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的一侧设置有与人体背部匹配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两侧设置有用于背负所述外壳(I)的背带(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能源便携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盖体(6)下部设置有密封圈(61),当所述内胆盖体(6)盖于所述内胆(3)上部时,所述密封圈(61)与所述内胆(3)抵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能源便携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盖体(6)设置有限压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能源便携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3)与所述内胆盖体(6)卡扣连接。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4091662SQ201420461659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5日
【发明者】罗刚, 刘张骞, 何立军 申请人:罗刚, 刘张骞, 何立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