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水器电热管清洗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4919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蒸馏水器电热管清洗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实验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蒸馏水器电热管清洗刷。



背景技术:

蒸馏水器是用电加热自来水制取纯水的仪器,在各类实验室普遍使用。蒸馏水器主要由冷凝器、蒸发锅、电热管三部分组成。主体材料均采用不锈钢薄板与不锈钢无缝管制成。电加热部分采用浸入式电热管,本部分是在蒸发锅内底部,将电热管浸入到水中加热,使水沸腾从而得到蒸汽。由于自来水中含有较多钙(ca)镁(mg)盐类等矿物质,在沸腾的水里分解,会变成难溶解的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镁(mg(oh)2)也沉淀下来,有时也会生成mgco3,也就是水垢。故而使用一段时间后,蒸发锅内和电热管表面都会堆积大量水垢,且此水垢质地较硬,不易清理。尤其是电热管表面,因其特殊的形状,水垢的清理尤其困难。而如若水垢清理不完全,可能会导致电热管散热不均,影响使用效果,降低使用寿命,甚至有安全隐患。

目前,针对蒸馏水器内部水垢的清理大都采用长时间弱酸溶液浸泡,分解、软化部分水垢以后,再加以清洗。可是,即便如此,由于电热管的水垢清洗仍由于其特殊结构而难以清洗完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蒸馏水器电热管清洗刷,它能实现全方位、无死角、且高效地清理电热管上水垢。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蒸馏水器电热管清洗刷,包括刷体,刷体为弧形结构,在刷体的正面设有带连接杆的刷球,刷球通过其连接杆均匀间隔的安装在刷体上,在刷球的连接杆末端连接有伞状传动齿,在刷体正面还有是有与刷球的连接杆位置对应、但交错分布的滚轮,滚轮有1/4-1/3裸露在刷体外部,滚轮中轴的一端或两端均通过伞状齿轮与对应的伞状传动齿连接,伞状传动齿、滚轮及伞状齿轮的中轴均固定在刷体内;在刷体的背面设有背刷。

在刷球的连接杆的间隔位置之间设有固定在刷体正面的内层刷,内层刷的长度小于刷球的连接杆长度。

在刷体的顶部设有顶刷。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了在刷体上设置特殊的刷球及滚轮,通过滚轮可带动求刷转动,从而使刷球对加热管进行多方位的全面清洁,这样的二结构既能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清理,又能保证清理的效率,极大的降低了清理工作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清理时间。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刷球与滚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滚轮与伞状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蒸馏水器电热管清洗刷,包括刷体1,刷体1为弧形结构,在刷体1的正面设有带连接杆的刷球2,刷球2通过其连接杆均匀间隔的安装在刷体1上,在刷球2的连接杆末端连接有伞状传动齿3,在刷体1正面还有是有与刷球2的连接杆位置对应、但交错分布的滚轮4,滚轮4有1/4-1/3裸露在刷体1外部,滚轮4中轴的两端均通过伞状齿轮5与对应的伞状传动齿3连接,伞状传动齿3、滚轮4及伞状齿轮5的中轴均固定在刷体1内;在刷体1的背面设有背刷6;在刷球2的连接杆的间隔位置之间设有固定在刷体1正面的内层刷8,内层刷8的长度小于刷球2的连接杆长度;在刷体1的顶部设有顶刷7。

本实施例中,由1个滚轮4带动两个相邻的刷球2的连接杆的伞状传动齿3,不能由2个滚轮4带动同一个刷球2的连接杆的伞状传动齿3。刷体1内需要留有放置各个部件的空间,齿轮、滚轮等部件需要通过轴、轴承等部件进行固定,这些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手段,此处就不再赘述。

在使用时,将刷体1插入电热管内圈,正面面对电热管。将对应刷球2穿过电热管间空隙,并使滚轮4贴合在电热管表面,左右来回擦洗时,滚轮4进行滚动,从而带动伞状齿轮5,伞状齿轮5带动伞状传动齿3,从而使刷球2的连接进行转动,使整个刷球2在左右擦洗的同时也进行旋转擦洗,从而实现对电热管上部、下部和外部的同时清洗,而内层刷8则清洗电热管内部;正面清洗完毕后,将刷体1取出,放置在电热管外侧,用刷体1的背面对着电热管,利用背面上均匀分布的毛刷补充清洗电热管外部水垢,保证电热管的清洗效果;设置在刷体1顶部的顶刷7清洗电热管附近蒸馏水器底部的水垢,保证全方位、无死角。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馏水器电热管清洗刷,包括刷体,刷体为弧形结构,在刷体的正面设有带连接杆的刷球,刷球通过其连接杆均匀间隔的安装在刷体上,在刷球的连接杆末端连接有伞状传动齿,在刷体正面还有是有与刷球的连接杆位置对应、但交错分布的滚轮,滚轮有1/4‑1/3裸露在刷体外部,滚轮通过伞状齿轮与对应的伞状传动齿连接,伞状传动齿、滚轮及伞状齿轮的中轴均固定在刷体内;在刷体的背面设有背刷。本发明采用了在刷体上设置特殊的刷球及滚轮,通过滚轮可带动求刷转动,从而使刷球对加热管进行多方位的全面清洁,这样的二结构既能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清理,又能保证清理的效率,极大的降低了清理工作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清理时间。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刘韵琦;陈前林;张纪芳;王永友;郑越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7.26
技术公布日:2017.10.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