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速冻取油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868阅读:1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林蛙速冻取油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蛙油取制方法,特别是,将活林蛙经水烫,速冻、剥离、漂洗、干燥等工艺方法处理,能保证林蛙油品质,相对提高出油率,提高蛙体食用价值的加工技术。
林蛙(俗名哈什蚂、田鸡)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两栖类动物。林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鲜美。特别是林蛙油,即雌蛙的输卵管,俗称“蛤蟆油”是传统的高级补品和名贵药材。
由于林蛙输卵管呈胶体状态,不经技术处理,不宜直接取制。现行的取制方法是传统的风干取油法。即将林蛙穿串,挂在通风干燥处,约十至二十天左右使其风干。取油时将其风干的林蛙用热水浸泡1—2分钟,捞出闷润一定时间,使其表皮软化,再剖开腹部,剥离出干调成块状的林蛙油(输卵管),去掉粘结上面的内脏和卵粒,然后晾干。
用此种方法取油的弊端一是,林蛙在风干期间不可避免地造成内脏腐败,因而污染输卵管及蛙体,使林蛙油变色,产生异味,甚至变质;二是,由于风干和污染,使蛙肉不仅失去细嫩、洁白鲜美的特点,而且几乎丧失了食用价值;三是,传统的风干法取油,在穿成串晾晒初期林蛙尚存活一定时间,要消耗一定的蛙油,另外于涸的输卵管体积小,夹杂在脏器中不易剥净,使之降低和减少了出油率;四是,风干法取油从晾晒到取油工期长,而且受环境影响,不适宜工业化批量生产。
采用速冻法取油,可避免风干法取油带来的弊端,保证林蛙油品质和蛙体的食用价值,提高出油率,适宜工业化流水加工作业。其加工方法和步骤如图所示。
活蛙速冻法取油流程图 具体工艺技术是1、水烫。将活雌蛙用净水清洗后,投入70—85℃热水中烫1—2分钟,在水烫中要扰动蛙体,使其躯体呈僵直状态。
2、速冻。将躯体僵直的林蛙摆放在速冻装置的冻盘上,置于温度-18℃以下的装置中进行速冻,至蛙体腹腔内脏器冰点状态温度为-1~-5℃时取出。
3、剥离。在内脏结晶状态时,(1)用切割刀(如

图1所示)割开腹腔,切割深度3—7mm。(2)用摘取剪刀(如图2所示)将蛙体脏器全部取出。(3)用剥离镊子(如图3所示)将输卵管从脏器中分离出来。
4、漂洗。在清水中加入醋酸等溶液将摘取的林蛙输卵管放入溶液浸泡,温度低于25℃,时间少于8分钟,以清洗腥气味。
5、干燥。将林蛙油摆放在透气性良好的筛帘里,置于温度60—50度的、干燥箱内,进行人工干燥,至湿存水全部逸出。也可置于通风干燥处自然干燥,至风干状态。
6、保藏。将林蛙油装入密闭的容器或塑封袋中。需要长期保藏的蛙油,保藏温度在3℃以下为宜。
速冻法取油主要优点在于1、速冻法取油,由于蛙体没有腐败的条件,因此可避免风干法取油内脏腐败给蛙油及蛙体带来的污染,而且能够在干燥前进行漂洗去腥,还可在干燥前整形。因此,速冻法取油可以保证林蛙油品质和外观质量。
2、速冻法取油蛙体没有自身消耗,输卵管与脏器色泽鲜明、体积大容易取净。因此与风干法取油对比,可相对提高出油率5—8%。
3、速冻法取油可以保持取油后蛙体的食用价值,保持蛙肉洁白、细嫩、口味鲜美的特点。风干蛙体称蛤蟆皮,每公斤80—120只,售价3—4元,平均每只约3分钱。速冻的蛙体与雄蛙质量相同,(且去除内脏)在市场上每公斤30—50只,售价可达10—15元,平均每个约3角钱,价值提高近10倍。
4、速冻法取油为林蛙工业化批量加工提供了技术条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将活林蛙不经晾晒,经水烫、速冻、漂洗、干燥工艺处理的取油方法。特点是A、将活林蛙用低于70—85℃的热水烫至躯体僵直状态;B、林蛙置于低于-18℃的冷冻装置中进行速冻,使脏器至冰点;C、将速冻的林蛙用切割刀剖开腹部并取出蛙油;D、将蛙油用3—5%的醋酸溶液进行漂洗;E、将蛙油置于50—60℃干燥箱中进行干燥至风干状态。
2.按权利要求1所述,对林蛙进行速冻时内脏至冰点的温度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切割刀(如说明书图1所示),是一个可以安装手术刀片的、可阻止刀刃切割深度的刀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保证林蛙油品质及蛙体食用价值,以速冻为主要工艺的取油方法。该方法特点是将活蛙经水烫使其躯体僵直,经速冻至脏器冰点状态时,将蛙油从蛙体中剥离出来,经漂洗去腥后,人工或晾晒干燥,以便长期保存。该方法避免了风干法取油造成的林蛙内脏腐败给蛙油及蛙体带来的污染,以及风干的蛙体丧失了食用价值的弊端,并可相对提高出油率。为林蛙工业化加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技术。
文档编号C11B1/00GK1117520SQ9410923
公开日1996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26日
发明者李清智 申请人:李清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