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磨麻油炒制新工艺及其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122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磨麻油炒制新工艺及其炒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油的加工工艺及其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小磨麻油炒制新工艺及其炒锅。
麻油是由芝麻加工得到的。我国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将芝麻漂洗干净后进行炒制,经吹灰扬烟后送去磨浆,最后振荡分油得到麻油和麻油渣。这样加工得到的麻油有独特的香味,俗称小磨麻油。
炒制是麻油起香的关键,炒制得当,麻油香味纯正、浓郁、持久,而且出油率高。目前各麻油厂都使用如

图1所示的平底炒锅进行炒制,芝麻于平底锅内在电机驱动的搅拌叶作用下沿圆周方向滑动,由于平底锅受热不均匀,所以炒制的质量不易控制,而且很容易将芝麻炒焦、烤糊,焦糊的芝麻在吹灰扬烟时被扬弃,浪费了原料,而且所得到的产品就香味来说也很不一致,有时浓,有时淡,有时甚至索然无香味。
本发明对炒制工艺及设备进行改进,旨在确保麻油的香味浓郁、持久,同时提高出油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精选漂洗后的芝麻投入清水中,常温下浸泡,使其含水率达到或大于20%以上,然后沥干表面的水份;将沥干后的芝麻投入滚龙式圆筒炒锅内进行炒制,当芝麻炒熟后趁热向锅内喷泼2-4%(以芝麻量计)的水,接着再炒2-3分钟后出锅。炒制后的芝麻直接送去磨浆,最后振荡分离得到麻油。
滚龙式圆筒炒锅如图2所示。一螺旋状的档板固定在圆筒的内壁上,圆筒一端封闭,并通过圆筒内的支架固定在轴上,轴两端有轴承,其一端连接在减速箱上,减速箱同电机连接。将圆筒横卧在炉灶上便可加热。芝麻在转动的圆筒中被炒制,当炒制结束时,反方向转动圆筒,炒熟的芝麻便自敞开的一端流出。
芝麻在转动的圆筒内不断翻滚,而且吸足了水份,所以不会被炒焦烤糊,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吸附的水份受热后迫使芝麻粒子膨胀,膨胀的芝麻在磨浆时被磨得更细、更均匀,油脂分离得更充分,出油率比传统工艺高出10%以上。
用本工艺炒制的芝麻,粒粒饱满,给人一种近乎透亮的感觉,牙咬蓬松酥脆,手捻即刻出油。经振荡分离得到的麻油色泽均一透明,香味纯正、浓郁、持久。一瓶麻油开启后,只要注意盖紧瓶盖、避光存放,香味可保持到最后一滴。
结合图2,非限定实施例叙述如下用3mm厚的钢板加工φ1200×1500的圆筒1,其一端封闭。在圆筒1的内壁上设置螺旋状的档板2,档板2厚2mm,高40-50mm。圆筒1通过两组支架3固定在轴4上,每组支架有三条支腿。轴4的两端有轴承5,其一端通过靠背轮6同传动装置连接。传动装置由减速箱7和电机8所构成。圆筒1的下面有灶9。
将漂洗浸泡后的60公斤(含水20%)芝麻投入炒锅内,升温炒制,芝麻炒熟后向锅内喷泼1-2公斤水,继续炒制2-3分钟后出锅。经磨浆、振荡分离后得到23公斤麻油。而传统工艺只能得到20公斤麻油。
权利要求
1.一种小磨麻油炒制新工艺,包括芝麻的漂洗和炒制,其特征在于(1)将漂洗后的芝麻放入水中浸泡,当含水率等于或大于20%时捞出,并沥干表面水份;(2)将沥干表面水份的芝麻加入旋转的炒锅内炒制,当芝麻炒熟后趁热向炒锅内喷泼2-4%的水,继续炒制2-3分钟后出料。
2.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的炒锅,由炒锅、传动装置和加热装置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锅呈圆筒状,圆筒(1)一端封闭,其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状的档板(2),圆筒(1)通过支架(3)固定在轴(4)上,轴(4)的两端有轴承(5),其一端同传动装置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小磨麻油炒制新工艺及其炒锅,是将吸足水份的芝麻投入旋转的炒锅内进行炒制,炒锅呈圆筒状,圆筒(1)的一端封闭,其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状的挡板(2),圆筒(1)通过支架(3)固定在轴(4)上,轴的一端同传动装置连接。本炒锅不会将芝麻炒焦、烤糊而且粒粒饱满,手捻即出油,出油率比传统工艺高出10%以上,麻油的香味纯正、浓郁、持久。
文档编号C11B1/04GK1270998SQ99102659
公开日2000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21日
发明者孙家辉 申请人:孙家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