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单手高尔夫推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单手高尔夫推杆。. 背景技术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各种高尔夫球杆,均是适合于双手击球的长杆,双手用的 长杆由于杆身较长,且需双手密切配合,因此,击球时的不稳定因素较多,击球准 确度较差,击球技巧难以撑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单手高尔夫推杆,简称单手推杆,它能够有 效地降低击球难度,减少击球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提高击球精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单手高尔夫推杆包括球杆,球 杆的上端安装手柄,球杆的下端安装杆头,球杆的长度H小于等于70cm,手柄的长 度h小于等于18cm。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杆头与球杆 铰连。杆头的上部平行设置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球杆的下端设置连接杆,连接杆 的下端位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第一夹板上安装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的一端 依次穿过第一夹板、连接杆和第二夹板,定位螺栓分别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螺纹 连接。球杆是伸縮杆,它由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连接构成,第一杆体和 第二杆体均是管状结构,第二杆体的上端位于第一杆体的管腔内,第一杆体的管腔 内安装扩张头,扩张头的一端设置多条槽,扩张头的另一端设置安装孔,安装孔内 设置内螺纹,第二杆体的上端安装螺头,螺头与扩张头的安装孔螺纹连接,第二杆 体的外周安装紧束圈,紧束圈的外周安装螺旋套,螺旋套的下部与第一杆体的下端
螺纹连接。第一杆体的外周安装定位套,定位套与螺旋套螺纹连接。第二杆体和第 三杆体的上部直径均大于其下部直径,第二杆体的下端安装第三杆体,第三杆体的 上端位于第二杆体的管腔内,第二杆体的管腔内活动安装迫合体,迫合体与第三杆 体连接,第二杆体的下端外周安装护套,第三杆体的下部设置连接件,连接件的下部设置连接杆。球杆的下部安装于杆头的中部,杆头与球杆构成"T"字形结构。 手柄的侧壁上由上而下设置四个手指槽。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的杆身较短,且其手柄只可单手把握,球手用 本实用新型单手击球时,可解决现有球杆双手击球存在的问题,具有击球准确性高 的优点。球杆杆头部可相对球杆转动,球手可选择最合适的角度和位置击球,从而 能进一步提高击球精度,减少失误发生。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 本低廉和携带方便的优点。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 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I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 图;图5是图3的炸开图,图中省略了螺旋套;图6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 实用新型杆头为"T"字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l-手柄、2-第一杆体、3-螺旋套、4-第二杆体、5-护套、6-第 三杆体、7-连接件、8-连接杆、9-定位螺栓、10-杆头、12-定位套、13-螺头、14-扩张头、15-迫合体、16-第一夹板、17-紧束圈、18-槽、19-手指槽、20-第二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手高尔夫推杆,它包括球杆,球杆的上端安装手柄l,球 杆的下端安装杆头IO,杆头10与球杆铰连,球手可根据击球的情况和个人习惯任意 调节杆头10与球杆间的夹角,以达到最佳的击球效果。手柄l的侧壁上由上而下依 次设置四个手指槽19。手柄l上设置四个手指槽19以及将手柄l的长度h限定于18cm以内,可使球手只能够单手握住手柄l,进单手击球。为使杆头10与球直间的夹角在调节后不会随意摆动,杆头10与球杆间可设置旋 转定位机构,如图6所示,旋转定位机构可以是如下结构方案杆头10的上部可平 行设置第一夹板16和第二夹板20,球杆的下端设置连接杆8,连接杆8的下端位于第 一夹板16和第二夹板20之间,第一夹板16上安装定位螺栓9,定位螺栓9的一端依次 穿过第一夹板16、连接杆8和第二夹板20,定位螺栓9分别与第一夹板16和第二夹板 20螺纹连接。当需调节杆头10与球杆间的夹角时,可先转动定位螺栓9使第一夹板 16和第二夹板20间的距离变大恢复平行状态,再转动杆头10调整杆头10与球杆间的 角度;当需定位时,只需旋紧定位螺栓9,由于定位螺栓9与第一夹板16和第二夹板 20分别螺纹连接,因此,当旋紧定位螺栓9时,定位螺栓9会使得第一夹板16和第二 夹板20间的间距离小,从而使第一夹板16与第二夹板20夹紧连接杆8,使杆头10与 球杆间无法相对转。本实用新型的球杆可以是伸縮杆,它可由第一杆体2、第二杆体4和第三杆体6 三部分连接构成,第一杆体2和第二杆体4可均是管状结构,第二杆体4的上端位于 第一杆体2的管腔内,第一杆体2的管腔内安装扩张头14,扩张头14的一端设置多条 槽18,扩张头14的另一端设置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内螺纹,第二杆体4的上端安 装螺头13,螺头13与扩张头14的安装孔螺纹连接,第二杆体4的外周安装紧束圈17, 紧束圈17的外周安装螺旋套3,螺旋套3的下部与第一杆体2的下端螺纹连接。使用 时,球手可将第二杆体4和第一杆体2拉长到所需的距离,再转动螺旋套3,螺旋套3、 紧束圈17、扩张头14和螺头13配合,使第二杆体4和第一杆体2间的位置不发生变动;当使用完后,可反向转动螺旋套3,使第二杆体4和第一杆体2可相对移动,将第二 杆体4收到第一杆体2内。如图3所示,为防止螺旋套3随意转动,降低定位效果,可 在第一杆体2的外周安装定位套12,定位套12与螺旋套3螺纹连接。如图4所示,第二杆体4和第三杆体6的上部直径'均大于其下部直径,即第二杆 体4和第三杆体6均是上粗下细的结构,第二杆体4的下端安装第三杆体6,第三杆体 6的上端位于第二杆体4的管腔内,第二杆体4的管腔内活动安装迫合体15,迫合体 15可在第二杆体4的管腔内滑动,由于第二杆体4是上粗下细结构,当迫合体15移动 到第二杆体4的下端时,迫合体15会被第二杆体4挤紧卡住,从而达到定位的作用。 迫合体15与第三杆体6连接,第二杆体4的下端外周安装护套5,护套5可对第二杆体 4和第三杆体6的连接部起到加固的作用。第三杆体6的下部设置连接件7,连接件7 的下部设置连接杆8。如图7所示,为了提高击球的精度和稳定性,球杆的下端可安装于杆头10的中 部,使杆头10与球杆构成"T"字形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球杆是单手杆, 因此,球杆的长度H小于等于70cm,即可将第二杆体4和第三杆体6均拉伸到最长 后球杆的长度不大于70cm。如图2所示,杆头10可以是如下结构当杆头10的上 边沿平行于地面时,杆头10的下边沿民地面呈一定夹角a ,即杆头10的一端呈圆 弧状,且明显大于另一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各零部件并组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 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1. 单手高尔夫推杆,包括球杆,其特征在于球杆的上端安装手柄(1),球杆的下端安装杆头(10),球杆的长度H小于等于70cm,手柄(1)的长度h小于等于18cm。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单手高尔夫推杆,其特征在于杆头(10)与球 杆铰连。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手高尔夫推杆,其特征在于杆头(10)的 上部平行设置第一夹板(16)和第二夹板(20),球杆的下端设置连接杆(8), 连接杆(8)的下端位于第一夹板(16)和第二夹板(20)之间,第一夹板(16) 上安装定位螺栓(9),定位螺栓(9)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夹板(16)、连接杆(8)和第二夹板(20),定位螺栓(9)分别与第一夹板(16)和第二夹板(20) 螺纹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手高尔夫推杆,其特征在于球杆是伸縮杆, 它由第一杆体(2)、第二杆体(4)和第三杆体(6)连接构成,第一杆体(2) 和第二杆体(4)均是管状结构,第二杆体(4)的上端位于第一杆体(2)的管 腔内,第一杆体(2)的管腔内安装扩张头(14),'扩张头(14)的一端设置多 条槽(18),扩张头(14)的另一端设置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内螺纹,第二杆 体(4)的上端安装螺头(13),螺头(13)与扩张头(14)的安装孔螺纹连接, 第二杆体(4)的外周安装紧束圈(17),紧束圈(17)的外周安装螺旋套(3), 螺旋套(3)的下部与第一杆体(2)的下端螺纹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手高尔夫推杆,其特征在于第一杆体(2)的 外周安装定位套(12),定位套(12)与螺旋套(3)螺纹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手高尔夫推杆,其特征在于第二杆体(4)和 第三杆体(6)的上部直径均大于其下部直径,第二杆体(4)的下端安装第三 杆体(6),第三杆体(6)的上端位于第二杆体(4)的管腔内,第二杆体(4) 的管腔内活动安装迫合体(15),迫合体(15)与第三杆体(6)连接,第二杆 体(4)的下端外周安装护套(5),第三杆体(6)的下部设置连接件(7),连 接件(7)的下部设置连接杆(8)。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手高尔夫推杆,其特征在于球杆的下部安 装于杆头(10)的中部,杆头(10)与球杆构成"T"字形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手高尔夫推杆,其特征在于手柄(1)的 侧壁上由上而下设置四个手指槽(1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手高尔夫推杆包括球杆,球杆的上端安装手柄,球杆的下端安装杆头,球杆的长度H小于等于70cm,手柄的长度h小于等于18cm。它的杆身较短,且其手柄只可单手把握,球手用本实用新型单手击球时,可解决现有球杆双手击球存在的问题,具有击球准确性高的优点。球杆杆头部可相对球杆转动,球手可选择最合适的角度和位置击球,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击球精度,减少失误发生。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携带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A63B53/00GK201079664SQ200720028158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5日
发明者刘大昌 申请人:刘大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