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充气饰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饰品。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玩具、饰品花样繁多,而可充气玩具、饰品以其质量轻 盈、便于折叠携带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如气球、充气船、充气 飞机和充气船等等。但这些玩具功能单一,形态单一,趣味性差,很 难长时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摇摆动作的充气饰品。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充气饰品,包括充气玩偶,充气玩偶上设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 导线与电源连接,还具有一电动玩具动作机芯,所述电动玩具动作机 芯包括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所述动作机芯的固定部分固定在充气玩 偶底部,所述动作机芯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所述动作机芯的动作部 分连接有一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 另 一端分别连接充气玩偶的上部两侧,所述充气玩偶的底部还设有一 配重块。
所述电动玩具动作机芯为音乐动作机芯。
所述电动玩具动作机芯的底部连接有两根固定横杆,固定横杆与玩偶底部相连接。
所述风机与电动玩具动作机芯串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充气玩偶的底部固设电动玩具动作机芯,并通 过牵引绳与充气玩偶的上部两侧连接,当通电后,动作机芯进行摇摆、 旋转或振动等动作,通过牵引绳带动玩偶摇摆舞动,使其生动活泼, 惹人喜爱,增加了许多乐趣,玩偶底部的配重块使玩偶保持直立平衡, 不致因玩偶太轻而卧倒。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玩具动作机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因电源及导线连接为常用的现有技术,为使图面清晰,故图中未
对该部分绘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充气饰品,包括充气玩偶l,充气玩偶上设有风机 2,所述风机2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还具有一电动玩具动作机芯3, 所述电动玩具动作机芯3包括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所述动作机芯的 固定部分固定在充气玩偶1底部,所述电动玩具动作机芯3通过导线 与电源连接,所述电动玩具动作机芯3的动作部分连接有一横杆4, 所述横杆4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牵引绳5、 6,所述牵引绳5、 6的另一 端分别连接充气玩偶1的上部两侧,所述充气玩偶的底部还设有一配 重块7。所述电动玩具动作机芯,至少具有震动、摆动或旋转等动作中一种动作功能。
进一步,为使充气玩偶具有较佳的动作效果,在充气玩偶的中部 一周向内收縮,形成一 "腰"部10。
进一步,所述电动玩具动作机芯为音乐动作机芯。不但使充气玩 偶进行动作,并可同时伴以音乐,更加生动。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电动玩具动作机芯3的固定部分连接 有两根固定横杆8、 9,固定横杆与玩偶底部相连接。通过固定横杆 将电动玩具动作机芯固定在充气玩偶底部,可使电动玩具动作机芯更 加稳固。当然当配重块为板状时,也可将电动玩具动作机芯固定在配 重块上,也能达此目的。
所述风机与电动玩具动作机芯串联连接。此种连接可使风机与电 动玩具动作机芯通过一个开关控制,更加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只给出一个实施例的附图,即一个充气玩偶单体,但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充气玩偶,具 有一个共同的底部,该共同底部形成多个充气玩偶的底座,电动玩具 动作机芯的横杆上可引出多条牵引绳,分别连接到每个充气玩偶的上 部侧面。
权利要求1. 充气饰品,包括充气玩偶,充气玩偶上设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其特征为还具有一电动玩具动作机芯,所述电动玩具动作机芯包括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所述动作机芯的固定部分固定在充气玩偶底部,所述动作机芯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所述动作机芯的动作部分连接有一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充气玩偶的上部两侧,所述充气玩偶的底部还设有一配重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饰品,其特征为所述电动玩具动 作机芯为音乐动作机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饰品,其特征为所述电动玩具动 作机芯的固定部分连接有两根固定横杆,固定横杆与玩偶底部相连 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饰品,其特征为所述风机与电动 玩具动作机芯串联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饰品,其特征为所述充气玩偶的 中部一周向内收縮,形成一"腰"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饰品,包括充气玩偶,充气玩偶上设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还具有一电动玩具动作机芯,所述电动玩具动作机芯包括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所述动作机芯的固定部分固定在充气玩偶底部,所述动作机芯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所述动作机芯的动作部分连接有一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一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充气玩偶的上部两侧,所述充气玩偶的底部还设有一配重块。本实用新型生动活泼,招人喜爱。
文档编号A63H3/06GK201249034SQ200820134510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日
发明者古寿增 申请人:古寿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