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单车刹车装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872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感单车刹车装置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感单车刹车装置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动感单车刹车装置,人们在急需刹车的时候,往往需要很大的力才能在较短时间刹车,不仅费力,而且刹车效果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感单车刹车装置改良结构,该刹车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省力、刹车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感单车刹车装置改良结构,其包括设于车架上的刹车杆及刹车底座,所述刹车底座一端面正对动感单车的飞轮,所述刹车底座由刹车调整座、刹车连接板和刹车固定架组成,所述刹车调整座一端面正对所述飞轮,所述刹车固定架与所述车架固连,所述刹车固定架和所述刹车连接板一端枢接形成枢接支点;所述刹车杆一端沿其轴向定位连接(即沿刹车杆轴向止动)于所述刹车连接板的另一端形成动力作用点;所述刹车连接板上位于枢接支点和动力作用点之间的任一处与所述刹车调整座背离飞轮的一侧枢接形成阻力枢接点。这样,刹车连接板即形成了省力杠杆,使用时,推动刹车杆,该力传递到刹车杆一端和刹车连接板另一端的定位连接点,即杠杆的动力作用点,由于刹车固定架和车架固连,且刹车固定架和刹车连接板一端枢接(枢接支点),于是在刹车杆的力作用下,刹车连接板另一端的动力作用点绕枢接支点转动,同时,刹车连接板带动与其中部枢接的刹车调整座一起移动,即点绕点上下移动带动点上下移动,从而达到松或紧刹车调整座与飞轮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实现刹车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以使用状态为基准,所述刹车连接板的侧面视图呈三角楔形,所述枢接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枢接点恰好位于所述三角楔形的三个角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刹车微调装置,即调节运动时刹车调整座与飞轮之间的动磨擦力,所述刹车微调装置的结构是以使用状态为准,所述车架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刹车杆一端沿其轴向定位滑动穿套过所述固定板内,在所述刹车杆位于所述固定板下的部分外依次套设一圆形导管、调节弹簧和方型螺母,所述圆形导管与所述车架固连,且所述刹车杆能够相对该圆形导管沿所述刹车杆圆周方向转动;所述调节弹簧上端弹性抵靠所述圆形导管下端,且调节弹簧的下端弹性抵靠方型螺母上端;所述方型螺母内表面和与之对应的刹车杆外表面分别设有能够相互啮合的齿牙;另在所述方型螺母和调节弹簧外套设有一方型导管,该方型导管和所述车架固连,所述方型螺母相对该方型导管沿刹车杆轴向可移动且圆周方向止动(即方型螺母能沿刹车杆轴向移动,但不能相对刹车杆圆周方向转动),且所述方型螺母被限位于所述方型导管内(即方型螺母只能在方型导管内运动)。这样,使用时,旋转刹车杆,就可实现刹车调整座的微调作用(指刹车调整座与飞轮之间运动时的动摩擦阻力),由于方型螺母被限位于方型导管内且相对方型导管只能沿刹车杆轴向移动而沿刹车杆圆周方向止动,同时方型导管又固定于车架上,方型螺母上又弹性抵压调节弹簧,因此当需要增大或减小刹车调整座和动感单车飞轮运动时的动摩擦阻力时,只需旋转刹车杆,这样方型螺母就会沿刹车杆轴向移动,同时由于调节弹簧的作用,使刹车杆靠近或远离刹车连接板(就是刹车调整座靠近或远离飞轮),从而调整刹车底座和飞轮之间的压力,以调节运动时的动摩擦阻力,实现微调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以使用状态为准,所述刹车杆上端口设有微调旋钮,且该微调旋钮与所述刹车杆固连;所述刹车杆位于所述微调旋钮和所述固定板之间的部分外套设有复位弹簧,且该复位弹簧上端弹性抵靠所述微调旋钮和下端弹性抵靠所述固定板。这样刹车后,复位弹簧的弹力可使刹车杆快速复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刹车杆一端定位连接(即沿刹车杆轴向止动)于所述刹车连接板另一端的结构为以使用状态为基准,所述刹车连接板上设有一通孔,所述刹车杆的下端恰能插入该通孔内且可沿其圆周方向转动;所述刹车杆下端位于所述方型螺母和刹车连接板之间活动套设一套管,套管两端分别止挡于方型螺母下面和刹车连接板上面,又所述刹车杆下端且位于所述刹车连接板下的部分外固定定位(轴向止动) 设有一垫片,垫片止挡于刹车连接板下面。当旋转微调旋钮时,带动刹车杆转动,由于垫片是固设于刹车杆下端口,且刹车杆可相对套管和通孔沿刹车杆圆周方向转动,这样,即可实现刹车杆微调时刹车杆相对刹车连接板沿其圆周方向转动且沿其轴向止动,而刹车时刹车杆带动刹车连接板一起移动,从而实现刹车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刹车调整座正对飞轮的一侧面上设有刹车垫。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省力杠杆原理,把刹车底座设计成杠杆形式,这样使作用在刹车杆上较小的力转化为作用在刹车底座上较大的力,从而更方便刹车,同时在刹车杆上设有一复位弹簧,使刹车后刹车杆更方便恢复正常,使用极其方便。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匿L[0013]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0014]1——刹车杆2——-刹车底座[0015]3——一车架21——一刹车调整座[0016]22—一刹车连接板23——一刹车固定架[0017]0—一枢接支点A——-动力作用点[0018]B——一阻力枢接点4——-复位弹簧[0019]5——一圆形导管6——-调节弹簧[0020]7——一方型螺母8——-方型导管[0021]9———通孔10—一套管[0022]11—一微调旋钮13—一固定板[0023]12—一刹车垫14—一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动感单车刹车装置改良结构,其包括设于车架3上的刹车杆1及刹车底座2, 刹车底座一端面正对动感单车的飞轮,刹车底座由刹车调整座21、刹车连接板22和刹车固定架23组成,刹车调整座一端面正对飞轮,刹车固定架与车架固连,刹车固定架和刹车连接板一端枢接形成枢接支点0 ;刹车杆一端沿其轴向定位连接(即沿刹车杆轴向止动)于刹车连接板的另一端形成动力作用点A ;刹车连接板上位于枢接支点0和动力作用点A之间的任一处与刹车调整座背离飞轮的一侧枢接形成阻力枢接点B。这样,本例中,刹车连接板即形成了省力杠杆,使用时,推动刹车杆,该力传递到刹车杆一端和刹车连接板另一端的定位连接点,即杠杆的动力作用点A,由于刹车固定架和车架固连,且刹车固定架和刹车连接板一端枢接(枢接支点0),于是在刹车杆的力作用下,刹车连接板另一端的动力作用点A 绕枢接支点0转动,同时,刹车连接板带动与其中部枢接的刹车调整座一起移动,即A点绕 0点上下移动带动B点上下移动,从而达到松或紧刹车调整座与飞轮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实现刹车目的。以使用状态为基准,上述刹车连接板的侧面视图呈三角楔形,枢接支点0、动力作用点A和阻力枢接点B恰好位于三角楔形的三个角上。上述刹车装置上还设有刹车微调装置,即调节运动时刹车调整座与飞轮之间的动磨擦力,该刹车微调装置的结构是以使用状态为准,车架上设有固定板13,刹车杆一端沿其轴向定位滑动穿套过固定板内,在刹车杆位于固定板下的部分外依次套设一圆形导管 5、调节弹簧6和方型螺母7,圆形导管与车架固连,且刹车杆能够相对该圆形导管沿刹车杆圆周方向转动;调节弹簧上端弹性抵靠圆形导管下端,且调节弹簧的下端弹性抵靠方型螺母上端;方型螺母内表面和与之对应的刹车杆外表面分别设有能够相互啮合的齿牙;另在方型螺母和调节弹簧外套设有一方型导管8,该方型导管和车架固连,方型螺母相对该方型导管沿刹车杆轴向可移动且圆周方向止动(即方型螺母能沿刹车杆轴向移动,但不能相对刹车杆圆周方向转动),且方型螺母被限位于方型导管内(即方型螺母只能在方型导管内运动)。这样,使用时,旋转刹车杆,就可实现刹车调整座的微调作用(指刹车调整座与飞轮之间运动时的动摩擦阻力),由于方型螺母被限位于方型导管内且相对方型导管只能沿刹车杆轴向移动而沿刹车杆圆周方向止动,同时方型导管又固定于车架上,方型螺母上又弹性抵压调节弹簧,因此当需要增大或减小刹车调整座和动感单车飞轮运动时的动摩擦阻力时,只需旋转刹车杆,这样方型螺母就会沿刹车杆轴向移动,同时由于调节弹簧的作用,使刹车杆靠近或远离刹车连接板(就是刹车调整座靠近或远离飞轮),从而调整刹车底座和飞轮之间的压力,以调节运动时的动摩擦阻力,实现微调作用。以使用状态为准,上述刹车杆上端口设有微调旋钮11,且该微调旋钮与刹车杆固连;刹车杆位于微调旋钮和固定板之间的部分外套设有复位弹簧4,且该复位弹簧上端弹性抵靠微调旋钮和下端弹性抵靠固定板。这样刹车后,复位弹簧的弹力可使刹车杆快速复位。上述刹车杆一端定位连接(即沿刹车杆轴向止动)于刹车连接板另一端的结构为以使用状态为基准,刹车连接板上设有一通孔9,刹车杆的下端恰能插入该通孔内且可沿其圆周方向转动;刹车杆下端位于方型螺母和刹车连接板之间活动套设一套管10,套管 10两端分别止挡于方型螺母下面和刹车连接板上面,又刹车杆下端且位于刹车连接板下的部分外固定定位(轴向止动)设有一垫片14,垫片14止挡于刹车连接板下面。当旋转微调旋钮时,带动刹车杆转动,由于垫片是固设于刹车杆下端口,且刹车杆可相对套管和通孔沿刹车杆圆周方向转动,这样,即可实现刹车杆微调时刹车杆相对刹车连接板沿其圆周方向转动且沿其轴向止动,而刹车时刹车杆带动刹车连接板一起移动,从而实现刹车目的。 在上述刹车调整座正对飞轮的一侧面上设有刹车垫12。
权利要求1.一种动感单车刹车装置改良结构,其包括设于车架(3)上的刹车杆(1)及刹车底座 O),所述刹车底座一端面正对动感单车的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底座由刹车调整座 (21)、刹车连接板02)和刹车固定架03)组成,所述刹车调整座一端面正对所述飞轮,所述刹车固定架与所述车架固连,所述刹车固定架和所述刹车连接板一端枢接形成枢接支点 (0);所述刹车杆一端沿其轴向定位连接于所述刹车连接板的另一端形成动力作用点(A); 所述刹车连接板上位于枢接支点(0)和动力作用点(A)之间的任一处与所述刹车调整座背离飞轮的一侧枢接形成阻力枢接点(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感单车刹车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以使用状态为基准,所述刹车连接板的侧面视图呈三角楔形,所述枢接支点(0)、动力作用点(A)和阻力枢接点(B)恰好位于所述三角楔形的三个角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感单车刹车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刹车微调装置,所述刹车微调装置的结构是以使用状态为准,所述车架上设有固定板(13),所述刹车杆一端沿其轴向定位滑动穿套过所述固定板内,在所述刹车杆位于所述固定板下的部分外依次套设一圆形导管(5)、调节弹簧(6)和方型螺母(7),所述圆形导管与所述车架固连,且所述刹车杆能够相对该圆形导管沿所述刹车杆圆周方向转动;所述调节弹簧上端弹性抵靠所述圆形导管下端,且调节弹簧的下端弹性抵靠方型螺母上端;所述方型螺母内表面和与之对应的刹车杆外表面分别设有能够相互啮合的齿牙;另在所述方型螺母和调节弹簧外套设有一方型导管(8),该方型导管和所述车架固连,所述方型螺母相对该方型导管沿刹车杆轴向可移动且圆周方向止动,且所述方型螺母被限位于所述方型导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感单车刹车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以使用状态为准, 所述刹车杆上端口设有微调旋钮(11),且该微调旋钮与所述刹车杆固连;所述刹车杆位于所述微调旋钮和所述固定板之间的部分外套设有复位弹簧(4),且该复位弹簧上端弹性抵靠所述微调旋钮和下端弹性抵靠所述固定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感单车刹车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杆一端定位连接于所述刹车连接板另一端的结构为以使用状态为基准,所述刹车连接板上设有一通孔(9),所述刹车杆的下端恰能插入该通孔内且可沿其圆周方向转动;所述刹车杆下端位于所述方型螺母和刹车连接板之间活动套设一套管(10),套管(10)两端分别止挡于方型螺母下面和刹车连接板上面,又所述刹车杆下端且位于所述刹车连接板下的部分外固定定位设有一垫片(14),垫片(14)止挡于刹车连接板下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感单车刹车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刹车调整座正对飞轮的一侧面上设有刹车垫(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感单车刹车装置改良结构,其包括设于车架上的刹车杆及刹车底座,所述刹车底座一端面正对动感单车的飞轮,所述刹车底座由刹车调整座、刹车连接板和刹车固定架组成,所述刹车调整座一端面正对所述飞轮,所述刹车固定架与所述车架固连,所述刹车固定架和所述刹车连接板一端枢接形成枢接支点;所述刹车杆一端沿其轴向定位连接于所述刹车连接板的另一端形成动力作用点;所述刹车连接板上位于枢接支点和动力作用点之间的任一处与所述刹车调整座背离飞轮的一侧枢接形成阻力枢接点。该刹车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省力、刹车效果好。
文档编号A63B22/08GK201930459SQ201120007280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2日
发明者吴东勇 申请人:昆山亚新鸿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