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病人移动式肢体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6374发布日期:2020-07-29 03:1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卒中病人移动式肢体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卒中病人移动式肢体训练器。



背景技术:

卒中病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卒中病人临床主要表现是神志障碍和运动、感觉以及语言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除神智清醒外,其余仍然会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症状成为后遗症,常见的后遗症包括: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偏瘫。

目前认为卒中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者减轻瘫痪后遗症,卒中病人患者通常使用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器,对患者的上下肢或者其他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保证较好的康复效果。但目前还是主要采用由别人搀扶走平路或在室内扶着栏杆在专用走道上或单独使用专用小推车进行行走训练或上肢进行拉伸训练,这种康复方式费时费力且存在着很多不足,尤其是对于其中一条腿严重偏袒的病人,由于其中一条腿无法行动,更加不便于靠自己进行行走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卒中病人患者其中一条腿严重偏瘫,不能依靠自己独自进行行走训练的问题,发明一种卒中病人移动式肢体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由第一上杆、第二上杆、四根支杆、两根下杆、前连杆和后连杆组合连接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支杆上转动连接有行走轮,其中,所述第一上杆和第二上杆上固定有把杆,所述把杆上固定有握把,所述握把与把杆的连接处固定有防护板,所述下杆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往复机构,所述往复机构的一端与架体一侧的其中一个行走轮转动连接,构成通过行走轮转动带动往复机构运行的结构,所述往复机构固定可拆卸连接有行走机构,构成带动腿部行走的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杆与第二上杆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根支杆,所述下杆固定连接在同一第一上杆或第二上杆下方连接的两根支杆上,所述架体行走方向的前后两端的两根支杆上固定有前连杆和后连杆,所述后连杆的两端与支杆固定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上杆与第二上杆上通过前护杠和后护杠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杆上固定有两块相平行的铰接板,所述后护杠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铰接连接在两块铰接板与第二上杆构成的凹槽内,第一上杆上固定有u型的承接块,所述后护杠的另一端放置在承接块的凹槽内并通过销杆销阻连接,所述第一上杆或第二上杆与支杆的连接处固定有增加架体稳固性的斜杆。

优选地,所述支杆远离第一上杆或第二上杆的一端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第一轴承的内圈过盈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行走轮过盈连接。

优选地,所述往复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链带、往复轮、滚轮、u型架、限位块、往复弹簧和往复杆,所述主动轮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在行走轮的轴心端面上,所述支撑杆内过盈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过盈连接有转动轴,所述从动轮和往复轮过盈连接在转动轴上,所述从动轮远离支撑杆,所述链带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构成主动轮通过链带带动从动轮转动的结构,所述往复轮偏心设置,所述滚轮与往复轮相抵触,所述滚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u型架的凹槽内,所述限位块的竖截面为f型,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在下杆上且开口朝外,所述往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u型架上,另一端贯穿限位块延伸到限位块外,所述往复弹簧套设在往复杆外,并位于u型架与限位块之间。

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套筒、连接杆、套杆、踏板和若干束缚带,所述连接杆为l型,且一端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套设在往复杆上,并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可拆卸连接,所述套杆的一端开设有插接腔,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插接在插接腔内,所述连接杆在插接腔内的一端开设有伸缩孔,所述伸缩孔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卡接头,两个所述卡接头在伸缩孔内通过连接弹簧固定连接,所述通过的两侧端面开设有连通插接腔的滑孔,所述卡接头滑动连接在滑孔内,所述连接杆在插接腔内的一端通过伸缩弹簧与套杆固定连接,所述踏板固定连接在套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所述束缚带固定连接在套杆和连接杆上,所述束缚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日字形的连接扣,所述束缚带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扣并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上杆、第二上杆、四根支杆、两根下杆、前连杆和后连杆组合连接构成的架体,便于病人站立在架体中间,进而对病人进行支撑;(2)通过前护杠和后护杠,便于将病人限定在前护杠、后护杠、第一上杆和第二上杆所围成的区域之间,对病人进行更好的支撑和保护,同时利用固定可拆卸连接的后护杠方便病人进出;(3)通过把杆和握把便于病人手握推动整个装置,进而进行移动;(4)通过往复机构、行走机构和行走轮的配合使用功能,便于在病人推动本装置使行走轮进行转动行走的同时,利用往复机构和行走机构将病人的偏袒严重的一条腿进行抬升,进而随着整个转轴的移动进行往复抬升下降,是吸纳行走,进而对病人的腿部进行训练;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卒中病人移动式肢体训练器的后视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卒中病人移动式肢体训练器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b区域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卒中病人移动式肢体训练器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c区域放大图。

其中,1、第一上杆、2、第二上杆,3、支杆,4、下杆,5、斜杆,6、连接轴,7、行走轮,8、第一轴承,9、后护杠,10、铰接板,11、第一螺栓,12、承接块,13、销杆,14、前护杠,15、把杆,16、握把,17、防护板,18、往复机构,1801、主动轮,1802、从动轮,1803、链带,1804、连接块,1805、转动轴,1806、第二轴承,1807、往复轮,1808、滚轮,1809、u型架,1810、转轴,1811、往复杆,1812、限位块,1813、往复弹簧,19、行走机构,1901、套筒,1902、第二螺栓,1903、连接杆,1904、套杆,1905、伸缩孔,1906、连接弹簧,1907、卡接头,1908、滑孔,1909、插接腔,1910、伸缩弹簧,1911、束缚带,1912、连接扣,1913、踏板,20、支撑杆,21、前连杆,22、后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6所示的卒中病人移动式肢体训练器,包括架体,架体由第一上杆1、第二上杆2、四根支杆3、两根下杆4、前连杆21和后连杆22组合连接构成的框架结构,便于通过构成框架结构的架体将卒中病人支撑在架体中间,便于卒中病人进行行走训练。第一上杆1与第二上杆2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焊接连接有两根支杆3,且支杆3与第一上杆1或第二上杆2垂直设置,使得支杆3与第一上杆1、第二上杆2构成双杠结构,便于构成架体的主体结构,同时也方便病人从两端开口进入架体内。下杆4焊接连接在同一第一上杆1或第二上杆2下方连接的两根支杆3上,便于加固支杆3,增加支杆3的稳定性。架体行走方向的前后两端的两根支杆3上固定有前连杆21和后连杆22,其中前连杆21焊接连接在支杆3上,后连杆22通过螺栓固定可拆卸连接在支杆3上,便于通过前支杆3和后支杆3将第一上杆1和第二上杆2下方连接的支杆3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增加支杆3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利用可拆卸的后连杆22便于病人从整个训练器的后方进入到架体内。第一上杆1与第二上杆2上通过前护杠14和后护杠9固定连接,便于通过前护杠14和后护杠9进一步增加整个架体的稳定性,同时利用前护杠14、后护杠9、第一上杆1和第二上杆2所围成的区域更好的支撑病人。前护杠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杆1和第二上杆2焊接连接,使得通过前护杠14将第一上杆1和第二上杆2连接在一起,防止发生偏折。第二上杆2上焊接有两块相平行的铰接板10,后护杠9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11铰接连接在两块铰接板10与第二上杆2构成的凹槽内,第一上杆1上焊接有u型的承接块12,后护杠9的另一端放置在承接块12的凹槽内并通过销杆13销阻连接,便于通过后护杠9的固定可拆卸连接打开开口,进而方便病人进入前护杠14、后护杠9、第一上杆1和第二上杆2所围成的区域。第一上杆1或第二上杆2与支杆3的连接处焊接固定有增加架体稳固性的斜杆5,即斜杆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杆3和第一上杆1或第二上杆2上,便于通过斜杆5增加第一上杆1或第二上杆2与支杆3之间的稳定性,防止支杆3与第一上杆1或第二上杆2的连接处断裂。前护杠14和后护杠9上挂接有可穿戴式安全带,便于通过可穿戴式安全带防止病人摔倒,同时也能够在病人行走累时暂时充当座椅,缓解病人的疲劳。支杆3上转动连接有行走轮7,便于通过行走轮7摔倒架体移动,进而带动病人进行行走训练。支杆3远离第一上杆1或第二上杆2的一端焊接固定有连接轴6,连接轴6与第一轴承8的内圈过盈连接,第一轴承8的外圈与行走轮7过盈连接,便于䚒第一轴承8减小行走轮7与连接轴6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行走轮7转动。行走轮7外套设有摩擦垫或者其他增加摩擦力的装置,能够增加行走轮7与地面支架内的摩擦力,避免行走轮7与地面打滑。

如图1-6所示的卒中病人移动式肢体训练器,第一上杆1和第二上杆2上焊接固定有把杆15,把杆15上焊接固定有握把16,且把杆15为l型,便于通过把杆15和握把16便于病人抓握,进而推动整个装置进行移动。握把16与把杆15的连接处焊接固定有防护板17,避免打滑,使病人抓握不稳。

如图1-6所示的卒中病人移动式肢体训练器,下杆4上焊接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0,支撑杆20上连接有往复机构18,便于通过支撑杆20连接往复机构18,同事利用往复机构18提供往复动力,进而带动腿部进行抬升和下降。往复机构18的一端与架体一侧的其中一个行走轮7转动连接,构成通过行走轮7转动带动往复机构18运行的结构,使得通过行走轮7转动带动往复机构18运行,进而使得连接在往复机构18上的腿能够随着整个装置以殴打给你二移动,模拟行走,便于行走训练。往复机构18包括主动轮1801、从动轮1802、链带1803、往复轮1807、滚轮1808、u型架1809、限位块1812、往复弹簧1813和往复杆1811,主动轮1801通过连接块1804焊接固定连接在行走轮7的轴心端面上,便于行走轮7转动带动主动轮1801进行转动,进而为整个往复机构18运转提供动力。支撑杆20内过盈连接有第二轴承1806,第二轴承1806的内圈过盈连接有转动轴1805,使得通过第二轴承1806将转动轴1805与支撑杆20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又不影响转动轴1805的正常转动。从动轮1802和往复轮1807过盈连接在转动轴1805上,便于从动轮1802和往复轮1807与转动轴1805一起转动。从动轮1802设置转动轴1805在远离支撑杆20的一端,链带1803套设在主动轮1801和从动轮1802上,构成主动轮1801通过链带1803带动从动轮1802转动的结构,便于从动轮1802通过链带1803与主动轮1801转动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主动轮1801通过螺钉带动从动轮1802进行转动。往复轮1807偏心设置,便于通诺偏心设置的往复轮1807实现往复机构18的往复运动。滚轮1808与往复轮1807相抵触,便于通过往复轮1807转动带动滚轮1808转动,减少往复轮1807与往复杆1811之间的摩擦力。滚轮1808通过转轴1810转动连接在u型架1809的凹槽内,便于滚轮1808在u型架1809内转动。限位块1812的竖截面为f型,限位块1812焊接固定连接在下杆4上且开口朝外,往复杆18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u型架1809上,另一端贯穿限位块1812延伸到限位块1812外,便于往复杆1811随着u型架1809的上下运动而上下运动,同时利用限位块1812对往复杆1811进行限定,防止往复杆1811方式偏折,使得往复杆1811下端连接的滚轮1808与往复轮1807脱离,影响往复杆1811左往复运动。往复弹簧1813套设在往复杆1811外,并位于u型架1809与限位块1812之间,便于滚轮1808与往复轮1807紧密相抵触,进而能够是滚轮1808一直与往复轮1807相抵触,进而使往复杆1811做上下往复运动。

如图1-6所示的卒中病人移动式肢体训练器,往复机构18固定可拆卸连接有行走机构19,构成带动腿部行走的结构,便于通过行走机构19固定病人的小腿,进而使得病人的腿部随着往复机构18做往复运动。行走机构19包括套筒1901、连接杆1903、套杆1904、踏板1913和若干束缚带1911,连接杆1903为l型,且一端与套筒1901焊接固定连接,套筒1901套设在往复杆1811上,并通过第二螺栓1902固定可拆卸连接,便于将连接杆1903与套筒1901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利用套筒1901方便与往复杆1811连接在一起,且通过固定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快速更换行走机构19,进而根据不同病人左腿或者右腿偏瘫进行调整,以方便适合使用,且也不影响整体腿部在装置内正常行走。套杆1904的一端开设有插接腔1909,连接杆1903的另一端插接在插接腔1909内,便于连接杆1903与套杆1904之间进行长度的调整,进而方便病人在行走训练时不受上坡或者下坡影响。连接杆1903在插接腔1909内的一端开设有伸缩孔1905,伸缩孔1905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卡接头1907,两个卡接头1907在伸缩孔1905内通过连接弹簧1906焊接固定连接,通过的两侧端面开设有连通插接腔1909的滑孔1908,卡接头1907滑动连接在滑孔1908内,便于通过卡接头1907滑动连接在滑孔1908内实现连接杆1903与套杆1904之间的卡接连接,进而避免连接杆1903脱离套杆1904。连接杆1903在插接腔1909内的一端通过伸缩弹簧1910与套杆1904固定连接,便于通过伸缩弹簧1910通关过回复力,使得连接杆1903与套杆1904在延伸到最大长度时能够转动回缩,进而减小真个行走机构19在不使用时的长度。踏板1913焊接固定连接在套杆1904远离连接杆1903的一端,便于通过踏板1913防止病人的脚部,进而能够更方便将病人的腿部抬升。束缚带1911贯穿套杆1904和连接杆1903,且束缚带1911的一端缝合固定连接有日字形的连接扣1912,束缚带1911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扣1912并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便于通过连接扣1912和魔术贴快速将病人的小腿固定在行走机构19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