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墙玩具车驱动波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0630发布日期:2020-12-04 15:3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爬墙玩具车驱动波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玩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爬墙玩具车驱动波箱。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玩具车驱动波箱,结构复杂,质量较大,且只通过一卡接结构与玩具车连接,卡接不牢固,不适合爬墙玩具车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爬墙玩具车驱动波箱,解决现有玩具车驱动波箱卡接不牢固,质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爬墙玩具车驱动波箱,其包括外壳,及设于外壳内的传动组件,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马达,及与马达配合的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马达及第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于动力输出轴上。

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于所述下壳内壁设有传动组件固定槽。

于所述下壳两端设有三角形卡块,于所述上壳两端设有卡板,于卡板中间设有与三角形卡块配合的卡孔。

所述卡板下端设有与爬墙玩具车配合的卡勾。

于所述下壳内斜向对应设有定位插柱,于上壳内对应该定位插柱设有插孔。

于所述下壳一侧设有定位平槽。

于所述上壳上表面设有与爬墙玩具车连接的定位凸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爬墙玩具车驱动波箱,通过马达驱动两级传动齿轮,实现爬墙玩具车的驱动,大大减少了动力损耗,并减少了驱动波箱的质量。同时,在外壳设置卡勾、定位平槽和定位凸柱,使得本驱动波箱与玩具车连接更加牢固,且无需螺丝固定,组装方便快捷,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马达2.第一传动齿轮3.第二传动齿轮4.动力输出轴

5.上壳6.下壳7.三角形卡块8.卡板9.卡孔10.卡勾

11.定位插柱12.定位平槽13.定位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爬墙玩具车驱动波箱,其包括外壳,及设于外壳内的传动组件,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马达1,及与马达1配合的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2和第二传动齿轮3,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与马达及第二传动齿轮3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设于动力输出轴4上。

所述外壳包括上壳5和下壳6,于所述下壳6内壁设有传动组件固定槽。

于所述下壳6两端设有三角形卡块7,于所述上壳5两端设有卡板8,于卡板8中间设有与三角形卡块7配合的卡孔9。

所述卡板8下端设有与爬墙玩具车配合的卡勾10。

于所述下壳6内斜向对应设有定位插柱11,于上壳内对应该定位插柱11设有插孔。

于所述下壳一侧设有定位平槽12。

于所述上壳上表面设有与爬墙玩具车连接的定位凸柱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爬墙玩具车驱动波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及设于外壳内的传动组件,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马达,及与马达配合的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马达及第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于动力输出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墙玩具车驱动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于所述下壳内壁设有传动组件固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墙玩具车驱动波箱,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下壳两端设有三角形卡块,于所述上壳两端设有卡板,于卡板中间设有与三角形卡块配合的卡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墙玩具车驱动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下端设有与爬墙玩具车配合的卡勾。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墙玩具车驱动波箱,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下壳内斜向对应设有定位插柱,于上壳内对应该定位插柱设有插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爬墙玩具车驱动波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及设于外壳内的传动组件,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马达,及与马达配合的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马达及第二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于动力输出轴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爬墙玩具车驱动波箱,通过马达驱动两级传动齿轮,实现爬墙玩具车的驱动,大大减少了动力损耗,并减少了驱动波箱的质量。同时,在外壳设置卡勾、定位平槽和定位凸柱,使得本驱动波箱与玩具车连接更加牢固,且无需螺丝固定,组装方便快捷,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泽霖
技术研发日:2020.04.28
技术公布日:2020.12.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