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儿肢体创伤的辅助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1244发布日期:2022-06-01 23:5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康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小儿肢体创伤的辅助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2.肢体创伤主要为:意外事故导致肢体骨折、皮肤软组织受损等肢体损伤,以及由于先天性因素或后天因素导致的肢体无法正常行动。
3.根据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13666568u的一种肢体辅助运动康复装置,包括摆动臂一,所述摆动臂一的后端面设置有摆动臂二,且所述摆动臂一与摆动臂二之间通过销轴一转动连接,所述摆动臂一和摆动臂二之间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摆动臂一和摆动臂二上均设置有肢体固定装置,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端部板,且所述电动伸缩杆与两组端部板之间均通过销轴二转动连接,且两组所述端部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摆动臂一和摆动臂二的侧壁上,该装置虽然通过电动伸缩杆的伸缩运动带动摆动臂一和摆动臂二进行转动,再通过摆动臂一和摆动臂二带动两组底座运动,以此对患者肢体进行运动康复治疗,达到了防止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发生,但患者在使用该装置时,容易导致患肢固定不稳,从而使得患肢受到二次伤害,安全性较差,且在康复后期无法进行调节训练强度,从而导致康复速度较慢,康复效果较差。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安全性较高,可进行调节,康复速度较快,康复效果较好的用于小儿肢体创伤的辅助康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了克服安全性较差,无法进行调节训练强度,康复速度较慢,康复效果较差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较高,可进行调节,康复速度较快,康复效果较好的用于小儿肢体创伤的辅助康复装置。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用于小儿肢体创伤的辅助康复装置,包括有支撑脚、底板、第一挡板、套筒、康复机构和辅助使用机构,支撑脚设有两个,两个支撑脚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底板,底板的顶部左侧连接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的顶部左侧连接有套筒,底板的内部连接有辅助使用机构,辅助使用机构的顶部连接有康复机构。
7.优选地,辅助使用机构包括有固定柱、第一固定板、握杆、座椅、气缸、滑块、齿条、齿轮和传动轴,底板的内底部左侧安装有气缸,底板的内底部右侧滑动式地连接有滑块,滑块与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滑块的顶部左侧连接有齿条,套筒的内部转动式地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贯穿于第一挡板,传动轴的顶部连接有座椅,传动轴的外壁下部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滑块的顶部左侧连接有两个固定柱,固定柱位于齿条的右侧,滑块的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与固定柱相连接,第一固定板的左侧上部连接有握杆。
8.优选地,康复机构包括有第一转动轴、转盘、刹车片、第二固定板、螺栓、第二挡板、
第一连接板、踏板、绑带、固定块、第一磁块、隔板和固定杆,两个固定柱的上部之间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的外壁中部连接有转盘,第一转动轴的外壁前侧连接有刹车片,前侧固定柱的外壁上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与第一转动轴转动式连接,固定杆顶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刹车片与第二固定板接触配合,第二固定板的上部后侧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刹车片接触配合,第二固定板的前侧上部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与第二挡板接触配合,第一转动轴外壁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前侧第一连接板的左前侧与后侧第一连接板的右后侧均连接有踏板,踏板与第一连接板转动配合,两个踏板的顶部均连接有隔板,两个踏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内部均连接有第一磁块,第一磁块与固定块接触配合,第一磁块与固定块相吸,两个第一磁块的顶部与两个隔板顶部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均连接有绑带。
9.优选地,还包括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有固定环、拉绳、第三固定板、第一滑轮、第四固定板、第二滑轮、第三滑轮、扶手、导向杆和第二连接板,套筒的外壁上部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外壁后侧连接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的内部后侧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一滑轮,座椅的后侧下部连接有第四固定板,第四固定板内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二滑轮与第三滑轮,第二滑轮位于第四固定板的上部,第三滑轮位于第四固定板的下部,座椅底部后侧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导向杆,两个导向杆的外壁下部之间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扶手,第二连接板顶部的后侧与固定环外壁的后侧之间连接有拉绳,拉绳绕接在第一滑轮、第二滑轮以及第三滑轮的外壁之间。
10.优选地,还包括有手摇机构,手摇机构包括有第五固定板、第二转动轴、手轮、手柄和皮带,滑块的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五固定板,第五固定板位于第一固定板的右侧,第五固定板的上部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外壁后侧连接有手轮,手轮的后侧上部连接有手柄,手轮的外壁与转盘的外壁之间绕接有皮带。
11.优选地,还包括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三连接板、挡杆和第二磁块,右侧扶手的右前侧上部连接有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的内部上侧铰接式地连接有挡杆,左侧扶手的顶部前侧连接有两个第二磁块,挡杆与第二磁块接触配合,第二磁块与挡杆相吸。
12.优选地,还包括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包括有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和卡板,滑块的顶部左侧连接有第四连接板,第四连接板的前后两侧均铰接式地连接有第五连接板,两个第五连接板的内部上侧均滑动式地连接有卡板,卡板与第一连接板接触配合。
13.优选地,手柄的外壁连接有胶套。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人们将小儿抱起并放置于座椅上,人们启动气缸,小儿双手握住握杆,人们将小儿将双腿分别放置于踏板上,小儿左右腿交替蹬动踏板,如此,小儿只需重复上述操作,即可便捷高效的进行康复训练,加快了小儿的康复速度。
15.2、通过座椅带动第四固定板运动,第四固定板带动第二滑轮与第三滑轮运动,第三滑轮会通过拉绳将第二连接板带动向上运动,第二连接板带动扶手运动,如此,在扶手的作用下,使得小儿在康复训练时不会掉落下来,提高了安全性。
16.3、人们可根据小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摇动手柄,手柄带动手轮转动,第二转动轴随之转动,手轮通过皮带将转盘带动转动,如此,人们只需摇动手柄,即可在小儿康复初期进行辅助训练,提高了小儿的康复速度。
17.4、通过人们向上转动挡杆,当挡杆运动至极限距离时,挡杆会与第二磁块接触,如此,在挡杆的作用下,避免了小儿在训练过程中从座椅上滑落下来,进一步的提高了安全性。
18.5、通过人们将小儿将双腿分别放置于踏板上,随后,人们拉动第一磁块,第一磁块带动绑带运动,在此过程中,卡板始终处于卡住第一连接板的状态,如此,在卡板的作用下,使得人们在进行固定小儿脚掌时,第一连接板不会运动发生位移,避免对小儿的肢体造成二次伤害,使得整个装置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康复机构的立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辅助使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辅助使用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扶手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扶手升降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手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卡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撑脚,2-底板,3-第一挡板,4-固定柱,5-第一固定板,6-握杆,7-套筒,8-座椅,9-康复机构,91-第一转动轴,92-转盘,93-刹车片,94-第二固定板,95-螺栓,96-第二挡板,97-第一连接板,98-踏板,99-绑带,910-固定块,911-第一磁块,912-隔板,913-固定杆,10-辅助使用机构,101-气缸,102-滑块,103-齿条,104-齿轮,105-传动轴,11-升降机构,111-固定环,112-拉绳,113-第三固定板,114-第一滑轮,115-第四固定板,116-第二滑轮,117-第三滑轮,118-扶手,119-导向杆,1110-第二连接板,12-手摇机构,121-第五固定板,122-第二转动轴,123-手轮,124-手柄,125-皮带,13-固定机构,131-第三连接板,132-挡杆,133-第二磁块,14-卡紧机构,141-第四连接板,142-第五连接板,143-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31.实施例1一种用于小儿肢体创伤的辅助康复装置,请参照图1至图10,包括有支撑脚1、底板2、第一挡板3、套筒7、康复机构9和辅助使用机构10,支撑脚1设有两个,两个支撑脚1的顶部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底板2,底板2的顶部左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挡板3,第一挡板3的顶部左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套筒7,底板2的内部连接有辅助使用机构10,辅助使用机构10的顶部连接有康复机构9。
32.辅助使用机构10包括有固定柱4、第一固定板5、握杆6、座椅8、气缸101、滑块102、齿条103、齿轮104和传动轴105,底板2的内底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气缸101,
气缸101用于带动滑块102运动,底板2的内底部右侧滑动式地连接有滑块102,滑块102用于带动固定柱4运动,滑块102与气缸101的活塞杆相连接,滑块102的顶部左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齿条103,套筒7的内部转动式地连接有传动轴105,传动轴105贯穿于第一挡板3,传动轴105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座椅8,传动轴105的外壁下部通过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齿轮104,齿轮104与齿条103相互啮合,滑块102的顶部左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两个固定柱4,固定柱4位于齿条103的右侧,滑块102的顶部右侧连接有第一固定板5,第一固定板5与固定柱4相连接,第一固定板5的左侧上部连接有握杆6。
33.康复机构9包括有第一转动轴91、转盘92、刹车片93、第二固定板94、螺栓95、第二挡板96、第一连接板97、踏板98、绑带99、固定块910、第一磁块911、隔板912和固定杆913,两个固定柱4的上部之间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一转动轴91,第一转动轴91的外壁中部通过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盘92,第一转动轴91的外壁前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刹车片93,前侧固定柱4的外壁上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固定杆913,固定杆913与第一转动轴91转动式连接,固定杆913顶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94,刹车片93与第二固定板94接触配合,第二固定板94的上部后侧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二挡板96,第二挡板96与刹车片93接触配合,第二固定板94的前侧上部螺纹连接有螺栓95,螺栓95与第二挡板96接触配合,第一转动轴91外壁的前后两侧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连接板97,前侧第一连接板97的左前侧与后侧第一连接板97的右后侧均连接有踏板98,踏板98与第一连接板97转动配合,两个踏板98的顶部均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隔板912,两个踏板98相互远离的一侧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固定块910,两个固定块910的内部均连接有第一磁块911,第一磁块911与固定块910接触配合,第一磁块911与固定块910相吸,两个第一磁块911的顶部与两个隔板912顶部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均连接有绑带99,绑带99用于固定住小儿的脚掌。
34.当小儿需要使用本康复装置时,首先,人们将小儿抱起并放置于座椅8上,紧接着,人们启动气缸101,气缸101的活塞带动滑块102向左侧运动,滑块102带动齿条103、固定柱4以及第一固定板5运动,第一固定板5带动握杆6运动,在齿条103运动的过程中,齿条103会带动齿轮104转动,齿轮104带动传动轴105转动,传动轴105带动座椅8转动,座椅8会带动小儿转动,同时,固定柱4带动第一转动轴91运动,第一转动轴91带动转盘92以及第一连接板97运动,第一连接板97带动踏板98运动,踏板98带动隔板912运动,当滑块102运动至极限距离时,座椅8刚好转动至九十度,此时,座椅8会与转盘92对齐,紧接着,小儿双手握住握杆6,随后,人们将小儿将双腿分别放置于踏板98上,此时,人们拉动第一磁块911,第一磁块911带动绑带99运动,在此过程中,绑带99会被拉伸,人们将第一磁块911绕过小儿的脚掌,并将第一磁块911放置于固定块910的内部,此时,第一磁块911将会吸附在固定块910上,绑带99会固定住小儿的脚掌,紧接着,小儿左右腿交替蹬动踏板98,踏板98带动第一连接板97运动,第一连接板97带动第一转动轴91转动,第一转动轴91带动转盘92以及刹车片93转动,以此进行康复训练,当小儿进行康复训练至一定时间后,人们可根据小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转动螺栓95,在螺栓95转动的过程中,螺栓95会向后侧运动,螺栓95带动第二挡板96运动,当第二挡板96运动至一定距离时,第二挡板96会与刹车片93接触,此时,第二挡板96与刹车片93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这股摩擦力会在转盘92转动的过程中转换为阻力,使得转盘92的转动更加困难,当人们需要降低阻力时,人们反转螺栓95,螺栓95会向前侧运动,随后,人们将第二挡板96向前侧拨动即可,当小儿康复训练结束后,人们将第一磁块911抽出,并
松开第一磁块911,绑带99随之复位,此时,绑带99将不再固定住小儿的脚掌,紧接着,人们操作气缸101的活塞杆向右侧运动,气缸101的活塞杆带动滑块102复位,转盘92以及踏板98随之复位,滑块102带动齿条103运动复位,齿条103带动齿轮104反转,齿轮104带动传动轴105反转,传动轴105带动座椅8反转复位,当滑块102复位至极限距离时,人们关闭气缸101,随后,人们将小儿抱下即可,如此,小儿只需重复上述操作,即可便捷高效的进行康复训练,加快了小儿的康复速度。
35.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请参照图1、图6和图9,还包括有升降机构11,升降机构11包括有固定环111、拉绳112、第三固定板113、第一滑轮114、第四固定板115、第二滑轮116、第三滑轮117、扶手118、导向杆119和第二连接板1110,套筒7的外壁上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固定环111,固定环111的外壁后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固定板113,第三固定板113的内部后侧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一滑轮114,座椅8的后侧下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四固定板115,第四固定板115内部的上下两侧分别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二滑轮116与第三滑轮117,第二滑轮116位于第四固定板115的上部,第三滑轮117位于第四固定板115的下部,座椅8底部后侧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导向杆119,两个导向杆119的外壁下部之间滑动式地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110,第二连接板1110顶部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扶手118,扶手118用于保护小儿防止其掉落下来,第二连接板1110顶部的后侧与固定环111外壁的后侧之间连接有拉绳112,拉绳112用于带动第二连接板1110运动,拉绳112绕接在第一滑轮114、第二滑轮116以及第三滑轮117的外壁之间。
36.当人们启动气缸101后,气缸101的活塞杆带动滑块102向左侧运动,座椅8随之转动,座椅8带动第四固定板115运动,第四固定板115带动第二滑轮116与第三滑轮117运动,在第三滑轮117运动的过程中,第三滑轮117会通过拉绳112将第二连接板1110带动向上运动,第二连接板1110带动扶手118运动,当座椅8转动至九十度时,第二连接板1110会与座椅8接触,此时,小儿即可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由于小儿自制力一般较差,因此,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小儿乱动不配合训练的情况出现,此时,在扶手118的作用下,保证了小儿的安全,当康复训练结束后,人们关闭气缸101,如此,在扶手118的作用下,使得小儿在康复训练时不会掉落下来,提高了安全性。
37.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请参照图1和图8,还包括有手摇机构12,手摇机构12包括有第五固定板121、第二转动轴122、手轮123、手柄124和皮带125,滑块102的顶部右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五固定板121,第五固定板121位于第一固定板5的右侧,第五固定板121的上部转动式地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22,第二转动轴122的外壁后侧通过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手轮123,手轮123用于带动转盘92转动,手轮123的后侧上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手柄124,手柄124的外壁连接有胶套,使得人们在摇动手柄124时不易打滑,手轮123的外壁与转盘92的外壁之间绕接有皮带125。
38.由于小儿康复初期可能会出现训练较为困难,无法自行蹬动转盘92的情况出现,当小儿的脚掌放置于踏板98上后,人们可根据小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摇动手柄124,手柄124带动手轮123转动,第二转动轴122随之转动,手轮123通过皮带125将转盘92带动转动,转盘92带动第一转动轴91转动,第一转动轴91带动第一连接板97运动,第一连接板97带动踏板
98运动,如此,人们只需摇动手柄124,即可在小儿康复初期进行辅助训练。
39.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之上,请参照图1和图9,还包括有固定机构13,固定机构13包括有第三连接板131、挡杆132和第二磁块133,右侧扶手118的右前侧上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连接板131,第三连接板131的内部上侧铰接式地连接有挡杆132,挡杆132用于挡住小儿,使其不会掉落下来,左侧扶手118的顶部前侧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有两个第二磁块133,挡杆132与第二磁块133接触配合,第二磁块133与挡杆132相吸。
40.当人们将小儿抱至座椅8上后,人们向上转动挡杆132,当挡杆132运动至极限距离时,挡杆132会与第二磁块133接触,此时,第二磁块133会吸住挡杆132,并固定住挡杆132,如此,在挡杆132的作用下,避免了小儿在训练过程中从座椅8上滑落下来,进一步的提高了安全性。
41.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之上,请参照图1和图10,还包括有卡紧机构14,卡紧机构14包括有第四连接板141、第五连接板142和卡板143,滑块102的顶部左侧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四连接板141,第四连接板141的前后两侧均铰接式地连接有第五连接板142,两个第五连接板142的内部上侧均滑动式地连接有卡板143,卡板143用于卡住第一连接板97,卡板143与第一连接板97接触配合。
42.初始状态下,卡板143与第一连接板97处于接触状态,当小儿需要使用本康复装置时,首先,人们将小儿双腿分别放置于踏板98上,随后,人们拉动第一磁块911,第一磁块911带动绑带99运动,在此过程中,绑带99会被拉伸,人们将第一磁块911绕过小儿的脚掌,并将第一磁块911放置于固定块910的内部,此时,第一磁块911将会吸附在固定块910上,绑带99会固定住小儿的脚掌,在此过程中,卡板143始终处于卡住第一连接板97的状态,使得小儿将脚掌放置于踏板98上,第一连接板97不会运动发生位移,当人们将小儿的脚掌固定好后,人们将两个卡板143向上拉动,当卡板143运动至与第一连接板97脱离接触时,人们将两个第五连接板142拉动运动相互远离,当第五连接板142运动至一定距离时,人们松开卡板143,由于卡板143自身的重量,卡板143会向下运动复位,当第五连接板142运动至极限距离时,小儿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当小儿康复训练完成后,人们将两个第五连接板142向上拉动运动相互靠近,当第五连接板142运动至极限距离时,人们将卡板143向上拉动,当第五连接板142运动至极限距离时,人们松开卡板143,卡板143随之向下运动复位,当卡板143完全复位时,卡板143将再次卡住第一连接板97,如此,在卡板143的作用下,使得人们在进行固定小儿脚掌时,第一连接板97不会运动发生位移,避免对小儿的肢体造成二次伤害,使得整个装置安全性更高。
4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