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鹦鹉学舌功能的电子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963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鹦鹉学舌功能的电子玩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声玩具,特别是一种具有学舌功能的鹦鹉式电子玩具。
人们之所以喜欢鹦鹉,是因为它能逼真地模仿人的声音,但是,鹦鹉的这种学舌行为是经训练形成的,另外,鹦鹉的喂养也是很麻烦的,由于喂养和训练方面的困难,大多数喜欢鹦鹉的人难以拥有自己的鹦鹉。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鹦鹉学舌功能的电子玩具(或称之为电子鹦鹉),这种电子玩具免除了喂养和训练,而且能更逼真地再现声音信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有鹦鹉学舌功能的电子玩具原理是利用语言电路和固态存储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先将声音信号记录于存储器中,尔后在预定的延迟时间内再现上述声音信号,记录和再现(记录、放音)过程自行转换,结果是,在人的声音发出后的预定时间内,玩具会产生相同的声音信号,也就是实现了学舌功能。
与上述目的和原理相适应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利用一话筒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此电信号经放大后分成两路,一路传送至语音电路,语音电路对所述电信号进行处理和数字化转换,尔后由固态存储器所存储;另一路用来控制录音动作,以便识别有效信号,声音信号的再现(即重放)也是通过原始声音信号来控制的,录、放音的速度(转换速度)也是可控的。为实现重放,语言电路输出的信号经一放大器放大后驱动发声元件(如喇叭)。此玩具包括对话式学舌和连续学舌两种状态。
本发明的鹦鹉学舌玩具不仅声音逼真,而且完全免除了喂养和训练鹦鹉(或其它可学舌的鸟类)带来的麻烦。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附图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具有鹦鹉学舌功能的电子玩具的电原理图。
如附图所示,该电子玩具包括接收信号的声电转换元件MIC,放大及控制电路IC1,控制电路IC2,语音电路IC3,固态存储器IC4,音频功放IC5,以及发声元件SP。人的说话声经MIC(话筒)转换成电信号,并经IC1-4放大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输入IC1-1,供IC3(UM5101)录音,此录音过程是通过IC3处理后经IC4存储而实现的;第二路经IC1-3和IC1-2控制录音动作。录音的重放是由IC3的13脚的输出电平控制IC2(TC4066)实现的,当13脚为"1"(高电平)时,IC2的1与2、8与9、10和11接通,此时为放音状态;当13脚为"0"(低电平)时,IC2状态相反,此时为录音状态。录放音的速度由IC3的30和31脚之间的阻值变化决定。在放音时,电信号由IC5放大后经发声元件SP再现声音信号。另外,改变开关K2的状态,可得到对话式和连续说话式两种学舌状态。
权利要求
一种具有鹦鹉学舌功能的电子玩具,其特征在于,利用声电转换元件将原始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此电信号经放大后送至语音电路,并经语音电路处理后由固态存储器存储,所述电信号还用来控制信号记录动作,语音电路还与一放大器相连,以便电信号被放大后驱动电声转换元件,产生与原始声音信号有一定时间延迟的再现声音信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学舌功能的电子玩具,此玩具能象鹦鹉那样模仿和跟踪重复声音信号。它的这种学舌功能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将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换成电信号,此电信号经语言电路处理后由固态存储器存储,同时此电信号还用以控制信号记录动作。当此玩具处于放音状态时,语音电路的输出经放大后驱动发声元件,由发声元件产生的声音信号与原始信号间有预定的时间延迟,从而形成对话式鹦鹉学舌效果,由此这种玩具也可称作电鹦鹉。
文档编号A63H13/02GK1090518SQ9310108
公开日1994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199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5日
发明者郭静峰 申请人:郭静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