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改进结构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滑板车。
由于“滑板车”在使用上,兼具休闲运动及交通工具的功能,又加上其结构上非常轻巧,所以深受人们喜爱。而目前一般市售的滑板车,主要是由滑板、把手架及车轮配合,利用滑板驱动原理而行进,由把手架控制方向,使车轮可依操作而作一定方向的行驶,是一种转向操控方式与自行车相同的轻便车;因用把手架使车行转向,把手架必须依据使用者身高调整升、降,才可使把手架的两端把手利于手握及灵活操控,以确保把手架的操控安全性,所以,在使用上显然是相当麻烦的,而且,其把手架的长度及升、降位距的设计,一定要能够同时符合高个及矮个及胸位的高度,因此,结构较为复杂,以致制作困难而造成产品成本提高,可见其结构组成并不经济;另外,用把手架完成左、右转向操作时,握持必须要相当稳定,倘若握持上不断形成偏动(初学者往往如此),前车轮也一定是呈不规则状行进,令人产生无法控制方向的恐惧,而恐惧下所造成的慌乱,则是引发行车冲撞的主要原因。而且,握持一旦不稳则根本难以完成正确的转向控制,致使车行方向不当而容易发生车祸,由于这种控制具有危险性,因而用把手架控制滑板车轮转向的方式亟待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操控轻松、安全,转向后可使车轮自动回复至正位向的改进结构式滑板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纵杆握持舒适的改进结构的滑板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结构的滑板车,包括顶端设有操控杆且底侧末端轴接一后车轮的滑板车车体,其特征在于,将车体前端设成具有向下倾斜度的双叉部,并在操控杆下段固设两个向双叉部中央延伸的钢性棒;双叉部以端部分别枢接转向连杆的一端,而转向连杆另一端则与横拉杆两端相接,该横拉杆并在中央位突设一短柱;另于转向连杆中段位置轴接分置左、右的前车轮,再借一圈体将钢性棒拘束住,使钢性棒突伸端恰可对横拉杆上的短柱形成夹持作用;其利用操控杆的位移施力,使双叉部产生倾斜,通过双叉部适当倾斜度的拉引,造成转向连杆与双叉部的相接端随之偏动,以致转向连杆上的前车轮产生转向作用;由于前车轮转向时会形成横拉杆偏置,致使横拉杆上短柱因位移而迫挤钢性棒,一旦操控杆的位移施力解除后,钢性棒即将受压变形所储存的能量释放,使横拉杆因弹性回正,遂可通过转向连杆将左、右侧的前车轮拉回成正向行进,达到前车轮自动回正以及转向操作灵敏、简便的目的。
所述改进结构的滑板车,其中将操控杆顶端设成合于手握的球体,并在球体表面包覆软质的防护套,以使其用于车轮转向的控制,可达到握持舒适及便于调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以车体前端双叉部的适当倾斜,灵活拉引连杆产生动作,使滑板车仅需利用操控杆的微量位移,即可完成左、右侧前车轮的转向,并通过钢性棒受压后形成弹力,将前车轮自动回复至正位向,达到转向操控轻松、安全的功效。
同时,由于将操控杆顶端设成合于手握的球体,并在球体表面包覆软质的防护套,可便于调控。
另外,利用圈体套住钢性棒,除可防止钢性棒产生分离外,亦可利用圈体套设的定位调整,使钢性木棒形成不同程度的弹性回正功能,因而有调整自动回正作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下列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侧视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车轮右转的使用示意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车轮左转的使用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产生车轮自动复位的动作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请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顶端设有操控杆21且底侧末端轴接一后车轮22的滑板车车体2,车体2前端设成具有向下倾斜度的双叉部23,并在操控杆21下段固设两个向双叉部中央延伸的钢性棒24,双叉部23以端部分别枢接转向连杆3的一端31,而转向连杆3另一端32则与横拉杆4两端相接,该横拉杆4在中央位突设一短柱41,另于转向连杆3中段位置轴接分置左、右的前车轮5,再借一圈体6将钢性棒24束住,使钢性棒24突伸端241恰可对横拉杆4的短柱41形成夹持作用(组合成型详见图2所示)。而双叉部23的倾斜度则会使前车轮5定位中心与地面A形成一恰当倾角θ,利用此倾角θ以利于车轮5产生转向动作(详见图2-A所示);使用时,若是操控杆21向右位移施力P1时,由于双叉部23随操控杆21产生方向偏移,通过双叉部23倾角θ的适当拉引,造成转向连杆3与双叉部23的相接端随之偏动,以致转向连杆3上的前车轮5产生右转动作(参阅图3-A所示),其同时车体2亦形成向右偏斜状,以使人体得以配合车体2产生克服离心力的倾斜,遂有人、车合一的车行效果;但是,当操控杆21向左位移施力P2时,由于双叉部23随操控杆21产生方向偏移,通过双叉部23倾角θ的适当拉引,造成转向连杆3与双叉部23的相接端随之偏动,以致转向连杆3上的前车轮5产生左转动作(参阅图3-B所示)其同时车体2亦形成向左偏斜状,以使人体得以配合车体2产生克服离心力的倾斜,同样有人、车合一的车行效果;另外,不论前车轮5产生向右或向左的转动,由于前车轮5转向时会形成横拉杆4的偏置,致使横拉杆4上短柱41因位移而压挤钢性棒24,一旦操控杆21的位移施力P1或P2解除后,钢性棒24即将受压变形所储存的能量释放,产生横拉杆4的弹性回正力P3,进而通过转向连杆3将左、右侧的前车轮5拉回成正向行进(如图4所示),这样可达到滑板车转向控制轻松、便利的目的;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操控杆21无须设计成合身形及至人体胸位长度,因为该操控杆21只要是在手部可以抓持的范围内,即可产生位移控制作用,是一种控制相当容易的结构设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除已显著改善滑板车的转向控制性能外,更以特殊的操控杆及连杆配合方式提供简易、便捷的转向控制,并以钢性棒的受压弹性使前车轮产生自动回正,较现有滑板车,更具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结构的滑板车,包括顶端设有操控杆且底侧末端轴接一后车轮的滑板车车体,其特征在于,将车体前端设成具有向下倾斜度的双叉部,并在操控杆下段固设两个向双叉部中央延伸的钢性棒;双叉部以端部分别枢接转向连杆的一端,而转向连杆另一端则与横拉杆两端相接,该横拉杆并在中央位突设一短柱;另于转向连杆中段位置轴接分置左、右的前车轮,再借一圈体将钢性棒拘束住,使钢性棒突伸端恰可对横拉杆上的短柱形成夹持作用;其利用操控杆的位移施力,使双叉部产生倾斜,通过双叉部适当倾斜度的拉引,造成转向连杆与双叉部的相接端随之偏动,以致转向连杆上的前车轮产生转向作用;由于前车轮转向时会形成横拉杆偏置,致使横拉杆上短柱因位移而迫挤钢性棒,一旦操控杆的位移施力解除后,钢性棒即将受压变形所储存的能量释放,使横拉杆因弹性回正,遂可通过转向连杆将左、右侧的前车轮拉回成正向行进,达到前车轮自动回正以及转向操作灵敏、简便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将操控杆顶端设成合于手握的球体,并在球体表面包覆软质的防护套,以使其用于车轮转向的控制,可达到握持舒适及便于调控的目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结构的滑板车,包括顶端设有操控杆且底侧末端轴接一后车轮的滑板车车体,将车体前端设成具有向下倾斜度的双叉部,并在操控杆下段固设两个向双叉部中央延伸的钢性棒,双叉部以端部分别枢接转向连杆的一端,而转向连杆另一端则与横拉杆两端相接,该横拉杆并在中央位突设一短柱,另于转向连杆中段位置轴接分置左、右的前车轮,钢性棒被一圈体束住,从而夹持短柱。这种滑板车,前车轮可自动回正,同时转向操作灵敏、简便、实用。
文档编号A63C17/00GK2362542SQ9920025
公开日2000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11日
发明者威廉·奥伯特 申请人:威廉·奥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