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道拼接模块及滑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4985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道拼接模块及滑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滑道拼接模块及滑道,解决了现有的滑道在与真实的滑雪场地相较而言,滑行效果低,造成的体验性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滑道拼接模块,包括:底板和支撑柱簇;支撑柱簇垂直固定连接在底板表面;支撑柱簇为复数个支撑柱组成,支撑柱为两种不同高度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均为分段式结构,分为牢固连接区和支撑柱弹性区。
【专利说明】
一种滑道拼接模块及滑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运动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道拼接模块及滑道。
【背景技术】
[0002]滑雪运动是运动员把滑雪板装在靴底上在雪地上进行速度、跳跃和滑降的竞赛运动。滑雪板用木材、金属材料和塑料混合制成。高山滑雪由滑降,小回转和大回转(障碍滑雪)组成。高山滑雪混合项目,由上述三个项目组成。人们成站立姿态,手持滑雪杖、足踏滑雪板在雪面上滑行的运动。“立”、“板”、“雪”、“滑”是滑雪运动的关键要素。滑雪运动(特别是现代竞技滑雪)发展到当今,项目不断在增多,领域不断在扩展。世界比赛正规的大项目分为:高山滑雪、北欧滑雪(Nordic Skiing,越野滑雪、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滑雪、雪上滑板滑雪等。每大项又分众多小项,全国比赛、冬奥会中几十枚耀眼的金牌激励人们去拼搏、去分享。纯竞技滑雪具有鲜明的竞争性、专项性,相关条件要求严格,非一般人所能具备和适应。旅游滑雪是出于娱乐、健身的目的,受人为因素制约程度很轻,男女老幼均可在雪场上轻松、愉快地滑行,饱享滑雪运动的无穷乐趣。由于高山滑雪具有惊险、优美、自如、动感强、魅力大、可参与面广的特点,故高山滑雪被人们视为滑雪运动的精华和象征,更是旅游滑雪的首选和主体项目。
[0003]由于滑雪运动对于场地的局限性,使得滑雪爱好者纷纷前往滑雪胜地,然而在世界上滑雪的地域并非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乃至于对于很多人而言滑雪运动是遥不可及的,目前,在国内或国外为了能使滑雪场四季都能滑雪,己研制出了不同类型的塑料滑雪滑道拼接块,美国、日本等国早在70年代就研制出拼块连接的硬块式塑料滑雪滑道,并应用于旅游式滑雪场,但这种塑料滑雪滑道滑面坚硬,拼接的空隙大,滑雪者易摔倒造成身体损伤。另有一种刷头式塑料滑道由于摩擦力大、滑度小不得不洒水帮助滑行而不能被推广应用。
[0004]然而上述的滑道从工艺上,为了和滑道底板一体成型,滑道的支撑组件的弧状触头不能做成圆形。或者即使能做成圆形,却不能与底板一体成型。从产品上,支撑组件弧状触头不是圆形,滑雪者跌倒容易受伤。而且滑行摩擦会增大。另外支撑组件的密度不够,空隙较大,滑雪者跌倒也容易受到伤害。或者支撑组件密度足够,但是没有通过高矮相间的支撑组件来区分滑行区和转向,减速区,影响滑雪体验。
[0005]无论是工艺还是产品,现有的滑道在与真实的滑雪场地相较而言,滑行效果低,造成了体验性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道拼接模块及滑道,解决了现有的滑道在与真实的滑雪场地相较而言,滑行效果低,造成的体验性低的技术问题。
[000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道拼接模块,包括:
[0008]底板和支撑柱簇;
[0009]所述支撑柱簇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表面;
[0010]所述支撑柱簇为复数个支撑柱组成,所述支撑柱为两种不同高度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
[0011]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均为分段式结构,分为牢固连接区和支撑柱弹性区。
[0012]可选地,所述支撑柱簇为圆柱体结构,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表面。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柱为规则圈形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柱圈内和圈外不规则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柱。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支撑柱。
[0015]所述支撑柱的截面为椭圆形或圆形或半弧形。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所述分段式结构还设置有缓冲过渡区。
[0017]可选地,所述牢固连接区的起始区域为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底板连接端开始,所述牢固连接区为所述支撑柱的整体比例的25 %至50 %部分;
[0018]所述支撑柱弹性区起始区域由所述牢固连接区顶部开始,为所述支撑柱整体比例的 50%-75 %。
[0019]可选地,所述支撑柱牢固连接区从底板至该区顶部,截面积减少比例为10%-20%,所述支撑柱弹性区从底板至该区顶部,截面积减少比例在25%_50%。
[0020]可选地,所述缓冲过渡区为所述支撑柱整体比例的15%_30%,所述缓冲过渡区从底板至该区顶部,截面积减少比例在25%-50%。
[0021]可选地,所述支撑柱顶端设置有通过热熔冷却方式形成的弧形触头,所述弧形触头的截面为圆形或近似圆形。
[0022]可选地,所述底板为矩形板体,在所述矩形板体四边设置有用于将两两滑道拼接模块拼接的锁扣和锁扣孔。
[0023]可选地,所述锁扣设置在所述矩形板体的相邻两侧边处,所述锁扣孔设置在所述矩形板体的非设置有所述锁扣的另相邻两侧边处。
[0024]可选地,所述锁扣孔为内嵌式。
[0025]可选地,所述底板四角为圆矩形,在所述底板四角设置有弧形弹性缓存条。
[0026]可选地,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中空圆柱凸脚,且每4个所述凸脚通过加强筋相连,其中接近所述底板底部的四个边角的位置在所述中空圆柱凸脚处分别设置有一个螺丝孔。
[0027]可选地,所述底板表层开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中空孔。
[0028]可选地,所述锁扣为箭头锁扣,所述锁扣孔与所述箭头锁扣插拔匹配连接。
[002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道,包括:
[0030]若干个如本发明中提及的任意一种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
[0031 ]两两所述滑道拼接模块通过自身的锁扣和锁扣孔插拔匹配连接。
[0032]可选地,所述滑道拼接模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0033]可选地,所述滑道拼接模块为LDPE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HDPE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PP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TPEE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POM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PBT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PC/PBT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POK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PA材料滑道拼接模块。
[0034]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0035]1、支撑柱簇为支撑柱组成,支撑柱为两种不同高度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高矮相间的支撑柱组件有利于减少摩擦,高的支撑柱作为滑行区,矮的支撑柱作为转向和减速区,有利于提供良好的抓板性能,对于滑雪者的减速,转向以及特殊动作十分有利。而且高矮相间,有一种真雪场地,模拟真实地面真实情况,凹凸的感觉。解决了现有的滑道在与真实的滑雪场地相较而言,滑行效果低,造成的体验性低的技术问题。
[0036]2、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分段式结构,牢固连接区保证支撑柱与底板的牢固连接,防止支撑柱从底板断裂。缓冲过渡区,当其上部支撑柱弹性区的形变量过大,那么此区域可以缓冲一部分形变能量,保证形变不会传导到牢固连接区。支撑柱弹性区,用于承受冲击,产生形变吸能并恢复,呈现弹性。
[0037]3、支撑柱弹性区为支撑柱整体的50-70%的比例也保证了滑雪运动员摔倒时,有较多的支撑柱区域能弯曲并起到缓冲作用。
[0038]4、底板表层开有若干个均勾分布的中空孔有利于疏水,同时减少产品注塑成型过程中的变形。
[0039]5、锁扣孔前后和上下均锁住箭头扣,防止产品前后和上下摆动的时候松脱。
[0040]6、弧形塑料缓冲条,用于在拼接安装产品的时候的缓冲空间,用于预防产品热胀冷缩,同时锁扣本身还有预留缓冲,共同用于预防热胀冷缩造成产品翘起或弯曲。
[0041]7、支撑柱顶端设置有通过热熔冷却方式形成的弧形触头,解决了以往滑雪垫一体成型但无法实现圆弧形触头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4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滑道拼接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为滑道拼接模块的侧视图;
[0045]图3为底板俯视图;
[0046]图4为底板仰视图;
[0047]图5(a)和图5(b)为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示意图;
[0048]图6为支撑柱簇俯视图;
[0049]图7为滑道拼接模块的锁扣和锁扣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滑道拼接模块及滑道,解决了现有的滑道在与真实的滑雪场地相较而言,滑行效果低,造成的体验性低的技术问题。
[0051]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2]请参阅图1至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滑道拼接模块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0053]底板I和支撑柱簇2,图1中的放大图为一个支撑柱簇2的结构;
[0054]支撑柱簇2垂直固定连接在底板I表面;
[0055]支撑柱簇2为复数个支撑柱21组成,支撑柱21为两种不同高度的第一支撑柱21a和第二支撑柱21b;
[0056]第一支撑柱21a和第二支撑柱21b均为分段式结构,分为牢固连接区211和支撑柱弹性区212。
[0057]另外支撑柱21的截面积特点是:为了实现支撑柱的弹性和支撑柱与底板的连接牢固性,支撑柱的截面积从底部到顶端,应逐步减少。但减少的比例在支撑柱总高度的不同部位是不同的。较为理想的状态是:
[0058]从支撑柱底部往上25%_50%的高度区域属于牢固连接区211,此区域主要保证支撑柱与底板的牢固连接,防止支撑柱从底板断裂,因此此高度区域的截面积减少比例最少,从支撑柱21底部至此区域上部截面积减少在10%-20%之间,减少比例最少,以保证支撑柱21强度和产品有斜度脱模。
[0059]从底板牢固连接区往上是支撑柱弹性区212,此区域占支撑柱21总高度的50%-75%,此区域主要保证支撑柱21的弹性,用于承受冲击,产生形变吸能并恢复,同时50-75%的比例也保证了滑雪运动员摔倒时,有较多的支撑柱弹性区212能弯曲并起到缓冲作用。因此此高度区域支撑柱截面积的减少比例较多,从支撑柱21底部至此区域上部减少比例在25%-50%,以便降低支撑柱21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使之接受冲击能时较易产生形变吸能和恢复,呈现弹性,同时此段高度区域的底部是牢固连接区211的过渡界面,在此点的截面积处支撑柱21弯曲强度仍然比较高,因此支撑柱21弹性区域的形变到此点结束。最终弹性功能主要集中在支撑柱21的支撑柱弹性区212。
[0060]通过支撑柱21的功能分区,即支撑柱与牢固连接区211和支撑柱弹性区212。可以更好的发挥支撑柱的性能,以及更好的针对不同材料去设计支撑柱21这两个区域的具体比例参数。
[0061]进一步地,支撑柱簇2为圆柱体结构,均匀分布在底板I表面。
[0062]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柱21b为规则圈形设置,在第二支撑柱21b圈内和圈外不规则设置有第一支撑柱21a。
[0063]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柱21a的高度低于第二支撑柱21b。
[0064]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柱21a和第二支撑柱21b的分段式结构还设置有缓冲过渡区213。
[0065]2种高度的第一支撑柱21a和第二支撑柱21b,由外向内4圈支撑柱21为一个支撑柱簇2,支撑柱簇2左右,上下方向依次排布在底板上,其中支撑柱簇2中由外向内第二圈支撑柱21是第一高度,即第二支撑柱21b,其余圈层的支撑柱21是第二高度,即第一支撑柱21a。
[0066]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分了3段高度区域。
[0067]第一段:底板I往上9mm区域,占总高度28%,此区域属于支撑柱与底板牢固连接区211,截面积减少由2.8mm至2.5mm,减少比例在10 %左右。
[0068]第二段:底板I往上9mm-17mm区域,占总高度25%,此区域为支撑柱与牢固连接区211和支撑柱弹性区212之间增设的过渡区域,即缓冲过渡区213,主要提供部分缓冲功能,当上部的弹性区域形变量过大,那么此区域可以缓冲一部分形变能量。此段是过渡段,是兼顾辅助弹性和支撑柱牢固度的区域,此段上部为1.8mm,相比底部2.8mm,减少35%。
[0069]第三段:底部往上17mm-32mm区域,占总高度46%,此区域为支撑柱弹性区212,此段上部为1.8mm,相比底部2.8mm,减少比例35%,由于此区域顶部为支撑柱21的弧形触头22的形成区,因此为了兼顾弧形触头22的形成面积,支撑柱21截面积减少比例在此段维持在35 %,没有继续往下减少,避免造成弧形触头22面积太小,从而在保证此区域弹性的情况下,保证了弧弧形触头22的支撑力,以及弧形触头22的良好外观和减少滑雪者摔倒所受的伤害。
[0070]进一步地,牢固连接区211的起始区域为支撑柱21与底板I连接端,牢固连接区211为支撑柱21的整体比例的25%至50%部分,支撑柱弹性区212起始区域为所述牢固连接区顶部开始,为支撑柱21整体比例的50%-75%
[0071]进一步地,支撑柱牢固连接区211从底板至该区顶部,截面积减少比例在10%-20%,支撑柱弹性区212从底板至该区顶部,截面积减少比例在25%-50%。
[0072]进一步地,缓冲过渡区213为所述支撑柱整体比例的15%_30%,缓冲过渡区213从底板至该区顶部,截面积减少比例在25 % -50 %
[0073]进一步地,牢固连接区211为支撑柱21的整体比例的28%部分,缓冲过渡区213为支撑柱21的整体比例的25 %部分,支撑柱弹性区212为支撑柱21的整体比例的46 %部分。
[0074]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a)和图5(b)所示,支撑柱21以及弧形触头整体的高度高矮相间分布。可以有2或3种高度。
[0075]例如第一高度:主要提供滑行作用和支撑作用。主要提供滑行速度。此功能区域属于滑行区。
[0076]第二高度:主要用于滑雪板减速和转向的时候,滑雪板由于斜插进支撑柱组件,与第二高度的支撑柱组件以及触头整体接触,增加了摩擦的同时,对滑雪板的转向提供反向作用力,有利于转向和减速。此功能区域属于减速区,转向区。
[0077]第三高度:作用与第二高度相同,如果滑雪板斜插压进滑雪垫的深度更深,就会接触滑雪垫支撑柱组件的第三高度,进一步增加摩擦和反作用了。
[0078]因此2或3种的支撑柱组件高矮相间分布,有利于滑雪垫结构上更好的优化功能分区和以及提供满足滑雪者做各种动作时对滑雪垫的要求。其中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相差可在4mm-10mm的范围,相差太小,则不能很好区分不同高度的功能,相差太大,则影响滑行和转向连续性和舒适性。本实施例,第一高度为32mm,第二高度为28mm,相差4mm。
[0079]进一步地,支撑柱21顶端设置有通过热熔冷却方式形成的弧形触头22,弧形触头22的截面积为圆形或近似圆形。通过生产块状拼接或者卷状滑道,然后通过采用自动输送,局部加热弧形触头22,从而使弧形触头22表面因为受热收缩融化,而形成圆形的弧形触头22。
[0080]支撑柱21截面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为了较好的模塑成型效果和外观,以及兼顾支撑柱弹性,以及保证支撑柱与圆弧状触头的连接面积,可以是采用椭圆形或圆形或者半弧形,本实施例采用圆形,圆形在承受各向冲击力的时候可以各向摆动,呈现各向弹性。
[0081]精确控制弧形触头22输送速度和加热温度,以及只能弧形触头22表面局部加热,支撑柱簇2的支撑柱21不能加热,因此滑道拼接模块是在水槽中输送,只有弧形触头22露出水面。通过这种工艺才能形成良好的圆形弧形触头22。
[0082]这样,无论块状滑道还是卷状滑道,都能形成了圆形弧形触头以及支撑柱与滑道底板一体成型的结构。既满足了滑雪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0083]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底板I为矩形板体,在矩形板体四边设置有用于将两两滑道拼接模块拼接的锁扣11和锁扣孔12。
[0084]进一步地,锁扣11设置在矩形板体的相邻两侧边处,锁扣孔12设置在矩形板体的非设置有锁扣11的另相邻两侧边处。
[0085]进一步地,锁扣孔12为内嵌式。
[0086]进一步地,底板I四角为圆矩形,在底板I四角设置有弧形弹性缓存条13。
[0087]四角有弧形弹性缓存条13,用于在拼接安装滑道拼接模块的时候固定留空2mm的缓冲空间,用于预防产品热胀冷缩,同时锁扣11本身还有2mm的预留缓冲,即产品共有4mm的缓冲空间。共同用于预防热胀冷缩造成产品翘起或弯曲。
[0088]进一步地,底板I底部设置有中空圆柱凸脚14,且每4个凸脚14通过加强筋相连。如此有利于底板I的支撑和强度,以及滑道拼接模块的排水功能。其中接近底板I底部四个边角的位置分别在中空圆柱凸脚14处设置一个螺丝孔16,用于把滑道拼接模块与底部基材的紧固安装。同时中空圆柱凸脚14四个一组相连,而非全部相连的原因是有利于减少注塑成型时滑道拼接模块的底板I的变形以及使滑雪垫底板保持一定的柔软性,以便于安装。
[0089]进一步地,底板I表层开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中空孔15。
[0090]进一步地,图7所示,锁扣11为箭头锁扣,锁扣孔12与箭头锁扣插拔匹配连接。
[0091]箭头式锁扣,箭头是分开两半的。此设计有利于箭头的压缩插进锁扣孔12,同时箭头分开两半的空隙有利于锁扣11的压缩解开。锁扣孔12的特点是:锁扣孔12为入口外宽,内窄,有斜度的入口,此设计有利于箭头压缩扣紧,入口外宽有利于箭头扣的左右轻微摆动,方便大面积安装的时候,锁扣11的摆位对准和扣紧。锁扣孔12前后和上下均锁住箭头扣,防止滑道拼接模块前后和上下摆动的时候松脱。
[0092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滑道,包括:
[0093]若干个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的滑道拼接模块,拼接后的滑道如图1所示;
[0094]两两滑道拼接模块通过自身的锁扣和锁扣孔插拔匹配连接(图7所示)。
[0095]进一步地,滑道拼接模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0096]进一步地,滑道拼接模块为LDPE(低密度聚乙烯)滑道拼接模块或HDPE (高密度聚乙烯)滑道拼接模块或PP(聚丙烯)滑道拼接模块或TPEE(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滑道拼接模块或Ρ0Μ(聚甲醛)滑道拼接模块或I3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滑道拼接模块或PC/PBT(PC-PBT是PC(聚碳酸酯)与PBT的共混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POK(聚酮)滑道拼接模块或PA(聚酰胺)滑道拼接模块。
[0097]本实施例中的滑道拼接模块可以是块状的滑道拼接模块,或者是卷状的滑道拼接模块,分别为通过模具注塑一体成型,或挤塑工艺一体成型。
[0098]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0099]1、支撑柱簇为支撑柱组成,支撑柱为两种不同高度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高矮相间的梳妆组件有利于减少摩擦,而且高矮相间有利于滑雪垫提供良好抓板性能,对于滑雪者的减速,转向以及特殊动作十分有利。而且高矮相间,有一种真雪场地,模拟真实地面真实情况,凹凸的感觉,解决了现有的滑道在与真实的滑雪场地相较而言,滑行效果低,造成的体验性低的技术问题。
[0100]2、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分段式结构,牢固连接区为保证支撑柱与底板的牢固连接,防止支撑柱从底板断裂,缓冲过渡区,当支撑柱弹性区的形变量过大,那么此区域可以缓冲一部分形变能量,保证支撑柱弹性区形变不会传导到牢固连接区,支撑柱弹性区,用于承受冲击,产生形变吸能并恢复。
[0101]3、同时支撑柱弹性区的50-75%的比例也保证了滑雪运动员摔倒时,有较多的支撑柱区域能弯曲并起到缓冲作用。
[0102]4、底板表层开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中空孔有利于疏水,同时减少产品注塑成型过程中的变形。
[0103]5、锁扣孔前后和上下均锁住箭头扣,防止产品前后和上下摆动的时候松脱。
[0104]6、弧形塑料缓冲条,用于在拼接安装产品的时候的缓冲空间,用于预防产品热胀冷缩,同时锁扣本身还有预留缓冲,共同用于预防热胀冷缩造成产品翘起或弯曲。
[0105]7、支撑柱顶端设置有通过热熔冷却方式形成的弧形触头,实现了支撑柱和底板一体成型的时候无法实现弧形触头的问题。
[0106]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和支撑柱簇; 所述支撑柱簇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表面; 所述支撑柱簇为复数个支撑柱组成,所述支撑柱为两种不同高度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 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均为分段式结构,分为牢固连接区和支撑柱弹性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柱簇为圆柱体结构,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为规则圈形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柱圈内和圈外不规则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柱。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支撑柱。 所述支撑柱的截面为椭圆形或圆形或半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所述分段式结构还设置有缓冲过渡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牢固连接区的起始区域为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底板连接端开始,所述牢固连接区为所述支撑柱的整体比例的25%至50%部分; 所述支撑柱弹性区起始区域由所述牢固连接区顶部开始,为所述支撑柱整体比例的50%-75%。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牢固连接区从底板至该区顶部,截面积减少比例为10%-20%,所述支撑柱弹性区从底板至该区顶部,截面积减少比例在25%-50%。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过渡区为所述支撑柱整体比例的15%-30%,所述缓冲过渡区从底板至该区顶部,截面积减少比例在25%-5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顶端设置有通过热熔冷却方式形成的弧形触头,所述弧形触头的截面为圆形或近似圆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矩形板体,在所述矩形板体四边设置有用于将两两滑道拼接模块拼接的锁扣和锁扣孔。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设置在所述矩形板体的相邻两侧边处,所述锁扣孔设置在所述矩形板体的非设置有所述锁扣的另相邻两侧边处。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孔为内嵌式。13.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或11或12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四角为圆矩形,在所述底板四角设置有弧形弹性缓存条。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中空圆柱凸脚,且每4个所述凸脚通过加强筋相连,其中接近所述底板底部的四个边角的位置在所述中空圆柱凸脚处分别设置有一个螺丝孔。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4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表层开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中空孔。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或12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为箭头锁扣,所述锁扣孔与所述箭头锁扣插拔匹配连接。17.一种滑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滑道拼接模块; 两两所述滑道拼接模块通过自身的锁扣和锁扣孔插拔匹配连接。1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拼接模块为一体成型结构。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拼接模块为LDPE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HDPE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PP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TPEE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POM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PBT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PC/PBT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POK材料滑道拼接模块或PA材料滑道拼接模块。
【文档编号】A63C19/12GK106039693SQ201610616033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9日
【发明人】冼允照
【申请人】冼允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